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9: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课内阅读。
《蝴蝶的家》节选
①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②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③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④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沉重——( )   刚强——( )
2.给第四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 、 、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5.仿写: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6.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 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标注正确的音节。
8.用横线标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9.根据文段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习题。
一份特殊的考卷
①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糟糕。我是班里唯一一个每次考试都需要补考的学生。而更糟糕的是,我发现自己成绩不好不仅仅是因为贪玩。有一段时间,尽管我很认真地学习,可我还是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②“算了,反正我是个一无是处的笨孩子。”当罗纳德老师第三次催促我上交作业时,我这样对他说,“每次考试我都考得很差,我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好学生。
③“不!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考满分呢!”罗纳德老师笑容满面地说。
④罗纳德老师的话让我哑然失笑,连及格我都无法做到,怎么可能考满分呢!
⑤“要不我们打个赌?”罗纳德老师挑衅(xìn)似的看着我说。
⑥打赌就打赌!我的胜算是百分之百。
⑦第二天中午,罗纳德老师拿着一份试卷走进教室。教室里只剩下我按照约定等在这里。我的心里打起鼓来,我不断鼓励自己,争取考个及格,好让自己不那么丢人。
⑧当我打开试卷后,忍不住惊叫起来,我望向罗纳德老师--是不是拿错试卷了?罗纳德老师却轻轻笑着,示意我开始答卷。
⑨我点点头,快速地写起来,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和畅快。其实,在刚刚打开试卷的那一刻,我就突然充满了自信。这是一份关于我自己的试卷,上面所有的考题都和我有关,比如我最喜欢吃什么、最擅长的运动是什么、有什么爱好等等。
毫无疑问,我考了满分,这是我上学以来考的第一个满分。虽然我知道这不算是一场真正的考试,但它却带给我真真切切的自信和满足。那次考试后,罗纳德老师对我说:"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对功课的了解还不够,其实不管面对任何事物,如果你对它能像对你自己那样了解,就一定能得满分。"
后来,在罗纳德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直到在一次正规的考试中,考了真正的满分。
10.请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
(2)处理事情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
11.请你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起因: 。
(2)经过: 。
(3)结果: 。
1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并填写在括号里。
(1)罗纳德老师的话让我哑然失笑,连及格我都无法做到,怎么可能考满分呢!( )
(2)我的心里打起鼓来,我不断鼓励自己,争取考个及格,好让自己不那么丢人。( )
(3)当我打开试卷后,忍不住惊叫起来,我望向罗纳德老师--是不是拿错试卷了?( )
(4)毫无疑问,我考了满分,这是我上学以来考的第一个满分。( )
13.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子让你感受更深?为什么?
①“算了,反正我是个一无是处的笨孩子。”当罗纳德老师第三次催促我上交作业时,我这样对他说,“每次考试我都考得很差,我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好学生。”
②我告诉罗纳德老师我很笨,不能成为好学生。

14.联系短文内容,说说罗纳德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阅读检阅台。
材料一:
我身材魁梧,穿着一身银色西装,别提有多帅气了。
我的身体分为上下两层:冷藏室和冷冻室。
上层是冷藏室,可以放蔬菜、水果、牛奶等。冷藏室设计得十分巧妙,你看,就连我的门上也分了三层。第一层可以放鸡蛋,第二层可以放罐头,第三层可以放调料。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我的保鲜功能可好了!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看着人们吃的菜每样都那么新鲜,我十分开心,因为能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是我的职责。
下层是冷冻室,一打开门人们就会感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冻室里面还有三层抽屉,可以放雪糕、肉类等食品。
材料二:
15.由材料一可知“我”是 ,“我”的外部颜色是 ,“我”的身体分为 和 上下两层。
16.用“____”在材料一中画出能体现“我”保鲜功能好的句子。
1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
B.“我”的下层温度较低,适合放鸡蛋、罐头、雪糕等食品。
C.如果想了解“我”存放食品的最佳方法,可以查阅说明书的第8页。
D.如果想了解零部件的拆卸安装方法,可以查阅说明书的第16页。
18.读完材料,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1)从( )的角度提出问题:
(2)从( )的角度提出问题:
阅读
处处留心皆学问
很多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名言,并用它来鞭策自己。我也不例外。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答起来并不费力。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哪些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
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100分。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
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啊,我这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不但使我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淆了。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9.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2)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3)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4)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
20.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21.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处处留心皆学问”?请简要概括出来。

22.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可举例说明。

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①20世纪,人类( )月球,( )深海,(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②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③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2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登上 探索 洞察 潜入
24.文段列举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变化的例子,如:电视、 、 等,我还知道: 、 。
25.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字母)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举例子
①句是 ,②句是 。
26.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作用巨大的句子是第 句。
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完成练习。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27.写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慢慢——( ) 愉快——( ) 兴奋——( ) 温暖——( )
28.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眼光 ( )的太阳光 ( )的豌豆花 ( )的叶子
29.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病在慢慢地好起来?

30.小女孩的病为什么会慢慢地好起来?

31.在五颗豆子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颗?说说你的理解。

32.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参考答案:
1. 确信 轻盈 柔弱 2.? 。 : ! ? , 3. 黑压压 水淋淋 胖乎乎 4.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5.草叶下呢?草也太窄了,怎么能容它们藏身呢? 6.屋宇 麦田 松林 花儿 老树干的底面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反义词。
怀疑:疑惑;不很相信。根据词语意思,“怀疑”的反义词是第③段中的“确信”;
沉重:分量重;程度深。根据词语意思,“沉重”的反义词是第②段中的“轻盈”;
刚强:坚强。根据词语意思,“刚强”的反义词是第②段中的“柔弱”。
2.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
读第④自然段,“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是疑问句,后面应该加问号;“这也未可知”表示一句话结束,后面应该用句号;“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引出下文,后面应该用冒号;“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表示惊讶的语气,后面应该用感叹号;“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是疑问句,后面应该用问号;“这倒有些说得过去”语意未尽,后面应该用逗号。
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仿写。
“湿漉漉”属于ABB式词语,仿写的词语应该也是ABB格式。这种格式的词语还有白茫茫、红彤彤、黄澄澄等。
4.本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肯定句。
反问句改肯定句时,先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去掉;其次,将肯定词“能”改成否定词“不能”;然后,去掉疑问助词“呢”;最后,将问号改成句号。改完之后是: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仿写。
仿写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观察例句,例句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再否定,接着写反问句。仿写时注意用上这种句式。比如:南瓜下呢?雨水顺着南瓜滚下来,怎能任蝴蝶藏身呢?
6.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提取。
联系文中第③自然段句子“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可知,作者猜想蝴蝶的家由人家的屋宇、麦田、松林、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这些地点。
7.biān fú zhàng ài 8.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9.①针对内容:为什么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呢?②联系生活:“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解析】7.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时认真的拼读并记忆。
蝙蝠——biān fú,意思: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
障碍——zhàng ài,意思:①挡住道路;阻碍。②阻挡前进的东西。
8.本题考查了中心句的辨析。
中心句就是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句意简单明了。
结合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围绕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来写,因此,“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有总领本段的作用。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认真阅读文段,可以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日常生活等方面提出问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符合逻辑即可。
示例:针对本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
针对本篇文章的写法,我们可以提出:将人与蝙蝠放在一起做对比,这种写作表现手法是什么呢?
10. 哑然失笑 毫不犹豫 11. 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成绩很糟糕,罗纳德老师和“我”打赌“我”能考满分。 老师出了一份与“我”生活相关的试题,我拿了满分。 “我”收获了自信,在一次正式考试拿到了满分。 12. 惊讶/不自信 忐忑不安/紧张 疑惑 开心 13.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更详细,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第一句话让我感受更深,因为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的不自信。 14.罗纳德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懂得鼓励学生的老师。他在“我”非常不自信的时候,通过一份试卷鼓励“我”,使“我”收获了自信。
【解析】1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1)哑然失笑: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因而笑出声来。
(2)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1)文中第①到第⑥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描写的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成绩很糟糕,罗纳德老师和“我”打赌“我”能考满分。
(2)文中第⑦到第⑩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描写的是罗纳德老师出了一份与“我”生活相关的试题,我拿了满分。
(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描写的是“我”收获了自信,在一次正式考试拿到了满分。
12.本题考查人物的心情。
(1)由句中“连及格我都无法做到,怎么可能考满分呢!”可知,“我”的心情是惊讶或不自信。
(2)这是“我”和罗纳德老师打赌后的考试,从“我不断鼓励自己,争取考个及格,好让自己不那么丢人。”可知,“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或紧张。
(3)由句中“是不是拿错试卷了?”可知,“我”的心情是疑惑。
(4)由句中“这是我上学以来考的第一个满分”和文中“但它却带给我真真切切的自信和满足”可知,“我”的心情是开心。
1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比较两个句子,就是单纯地从句子意思出发,进行对比。这两个句子虽然意思相似,长短和描写方法有区别。从表达效果上比较两个句子,就要从句子的深层含义进行对比。两句话的意思都展现了“我”的不自信,但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更详细,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第一句话让我感受更深,因为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的不自信。
1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是写罗纳德老师通过一份特殊的考卷,让“我”重拾自信,并在罗纳德老师的鼓励下“我”在一次正规的考试中,考了真正的满分的故事。反映了罗纳德老师的教育有方,智慧育人。
15. 冰箱 银色 冷藏室 冷冻室 16.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 17.B 18. 材料内容 冷藏室和冷冻室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联系生活实际 家里的冰箱结霜了该怎么办?
【解析】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材料一的“我身材魁梧,穿着一身银色西装,别提有多帅气了。”“我的身体分为上下两层:冷藏室和冷冻室。”可以知道“我”是冰箱,“我”的外部颜色是银色,“我”的身体分为冷藏室和冷冻室上下两层。
1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从我身体上层拿出来的蔬菜水分充足,就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的一样。”体现了“我”保鲜功能好。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材料一的“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可以知道“我”的身体内有一个按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我”的温度。选项说法正确。
B.从材料一的“下层是冷冻室,一打开门人们就会感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冻室里面还有三层抽屉,可以放雪糕、肉类等食品。”可以知道“我”的下层温度较低,适合罐头、雪糕等食品。选项说法错误。
C.从材料二的说明书目录可知存放食品的最佳方法在说明书的第8页。选项说法正确。
D.从材料二的说明书目录可知零部件的拆卸安装方法在说明书的第16页。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B说法有误。故选B。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题目要求同学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从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示例:
(1)从材料内容的角度提出问题:冷藏室适合放什么食品?如何了解存放食品的最佳方法?
(2)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提出问题:如何拆卸冰箱的零部件?如何保养家里的冰箱?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材料一为什么以冰箱的口吻来写?材料一以冰箱的口吻来写有什么作用?
19. 胸有成竹 一鼓作气 别出心裁 了如指掌 20.B 21.作者写了两件事来说明“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一件事是奶奶剖鱼时我留心记住鱼的内脏,考试时得了100分;第二件事是我记得一串红是秋天开,纠正了姐姐的错误。 22.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用心学习,多多积累知识。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就是因为留心了壶盖跳动这样的小事。
【解析】1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根据词义“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到词语:胸有成竹。
(2)根据词义“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到词语:一鼓作气。
(3)根据词义“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到词语:别出心裁。
(4)根据词义“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在第④自然段中找到词语:了如指掌。
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
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承接上文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让我在学习上尝到的甜头;引出下文生活中受益匪浅的内容。因此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选B。
21.本题考查文章中事件的总结概括能力。
首先要找出文章中支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观点的两个事件,然后再加以概括。
概括事件时要包含人物和事情的经过及结尾。例如第一件事:人物是“我”,事情的经过是“留心奶奶剖鱼”,结果是“顺利地在考试中答出鱼的内脏”。
第二件事:人物是“我”,事情经过是“记得一串红是秋天开”,结果是“纠正了姐姐的错误”。
2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可结合上下文内容。通过本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本文中作者就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细心观察,并且乐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才得到了来自生活中的学问。例如:从观察蚂蚁搬家的自然现象了解到了天气变化的情况。
23.登上 潜入 洞察 探索
24. 程控电话 因特网 激光技术 地球同步卫星 25. C B 26.③
【解析】2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登上:到达,升上去。潜入:钻进水里。探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洞察:深入、清楚地察知。
“潜入”搭配深海合适,潜入深海。“登上”搭配月球合适,登上月球。“探索”搭配奥秘合适。“洞察”搭配光年外的天体合适。
24.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
第一句就是列举了20世纪人类取得的科技上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变化的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除此之外还有电子激光技术、同步地球卫星等。
2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第一句列举了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变化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二句将现在生活的便利和过去生活的不太方便加以比较,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很大,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段最后一句概括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既改变着人类精神生活,又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27. 渐渐 高兴 激动 暖和 28. 兴奋 温暖 粉红色 柔嫩 29.讲话时,要比以前( 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 30.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使他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31.那粒飞进“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去”的豌豆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愉快和生机,让小女孩儿战胜了病魔。 32.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解析】2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慢慢:迟缓的样子。近义词:缓慢。
愉快:形容非常开心。近义词:开心。
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近义词:喜悦。
温暖:形容很暖和。近义词:暖和。
28.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
从“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做的叶子。”可知答案。
2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可知,小女孩的病在慢慢地好起来,讲话时,要比以前( 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
3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做的叶子。”可知,小女孩的病慢慢地好起来是因为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使他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3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点明自己称赞的豆子,其次说出理由,如: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那粒飞进“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3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之所以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婉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振作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