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白鹭类文阅读
知识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课内阅读
(2021秋·甘肃酒泉·五年级统考期末)读《白 鹭》,完成下面题目。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
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3.课文第⑥~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文章中第①段和第 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文章第⑤段运用了排比的句式,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答案】
C
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描写,来衬托白鹭的色素配合、身段大小的适宜。
水田钓鱼图 闲立枝头图 黄昏低飞图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的能力。
“增”的意思是:添、加;“减”的意思是: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可见“增之一分……、减之一分……”是写长短的;“素”是白色,“黛”是黑色,可见“素之一忽……、黛之一忽……”是写颜色的。因此这句话应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选C。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选文中“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的上文写的是: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后文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写,可见这是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强调了白鹭颜色、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强调了白鹭自然美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第⑥段:写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可概括为:水田钓鱼图。
第⑦段:写白鹭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可概括为:闲立枝头图。
第⑧段:写白鹭的低飞;可概括为:黄昏低飞图。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作者是想说如果把白鹭比作一首歌都不足以说明白露的美丽,作者是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以此突出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歌未免太铿锵了”并不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这里是将“白鹭”比作“歌”。故答案选D。
(2022秋·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多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首很优美的歌吗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7.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诗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9.文章对白鹭的描写,就像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命名。
为什么说白鹭给乡居生活带来恩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
白鹭低飞给黄昏中的乡村预报天气。
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1.1-5段通过对白鹭的描写展示了它 的美。12.如果把“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然之一忽则嫌黑”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那是 ,这也印证了课文开篇所言二字 ,再次含蓄地写出了白鹭的美,让人沉醉于如诗般的美好中。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作者把“田里站着钓鱼的白鹭”说成是“一幅画”,因此我体会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两者的共同点是( )
美丽 B.安静 C.悠闲
【答案】
5、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6、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7、文章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动物比较,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合宜”的特点。
8.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黄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白鹭垂钓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起舞图
10.B
11.精巧、匀称、和谐
12. 恰到好处 精巧
13. 比喻 A
【解析】
考查学生对文章开头句子的理解能力。
阅读全文可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故第一自然段的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文章的中心句,其作用是总结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仔细读文可知,文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是说白鹭的配色、身段都恰到好处,具体表现在文中第五自然段内容,即“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考查学生对内容与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句子“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文中将白鹭与大而生硬的白鹤、大而不寻常的朱鹭或苍鹭相比较,运用了对此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合宜”的特点。
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能力。
根据平时对古典诗词的积累,分别写出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诗句。
示例:描写“杜鹃”的诗句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
描写“黄鹂”的诗句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等。
描写“白鹭”的诗句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等。
考查学生概括小标题能力。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章是围绕“白鹭”的活动进行描写的,所以在为每幅图命名的时候要找到与白鹭相关的行为动作。文中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钓鱼的画面,可概括为“白鹭垂钓图”﹔第七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望哨的画面,可概括为“白鹭瞭望图”﹔第八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低飞的画面,可概括为“白鹭起舞图”。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白鹭给乡居生活带来恩惠”中的“恩惠”原指他人给予的或给予他人的好处,在句子中是指白鹭身上的那种纯净,和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对人有积极影响,给黄昏的乡村带来了美的享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不是指给黄昏中的乡村预报天气。
故B错误。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1-5段内容可知,这几个段落中描写了白鹭的配色、体型、蓑毛、喙和脚的特征,很明显是属于外形上的描写,从中展现出了白鹭的外形精巧、匀称、和谐美。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考查学生对词语与文章内容的掌握。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然之一忽则嫌黑”从四个“则嫌”可以看出,白鹭的外形精巧、匀称、和谐,一切都是刚刚好,可以用词语“恰到好处”来形容。也印证了课文开篇所言“精巧”二字,含蓄地写出了白鹭的美,让人沉醉于如诗般的美好中。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考查学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埂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可知,句中把整个田埂比喻成“一幅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情景。“田里站着钓鱼的白鹭”与“一幅画”都是给人视觉上愉悦的感受,是生动优美的。即这两者的共同点是“美丽”,选A。
二、类文阅读
(一)(2022秋·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鸽 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4.用“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15.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16.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17.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 ( )
(2)两对鸽子的孩子( )
(3)所有的鸽子( )
18.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14.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15.B 16.A 17.(3)
18.小动物也有母爱,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外形”是指人或物体的外在形状。
第一段中“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对鸽子的外形进行了描写,描写了鸽子的羽毛、嘴巴、小脚、眼睛。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A.本句说明不同笼子的鸽子互不交流。
B.本句写了鸽子之间互相打闹,体现了鸽子好斗的性格。
C.本句写出了鸽子妈妈对小鸽子的爱。
D.本句体现了鸽子的警惕性很强。
16.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
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化感情,深化中心等。
本文中最后一句话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鸽子的喜爱。
17.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分析。
认真阅读文章可知,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概括,表达了作者对鸽子的喜爱,所以这里的“小鸽子”并不是特指鸽子妈妈或小鸽子,而是指所有的鸽子。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通读文章,结合文中“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分析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小动物也有母爱。它们就像天下所有的目前一样,爱护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母爱。
(二)(2022·五年级单元测试)类文阅读
杜 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 fǔ)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9.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0.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2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2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23.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答案】
19.bì bó hèng bǔ
20.欺世盗名 啼饥号寒 名实不符
21.A
22.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23.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以及拼音规则的识记能力。结合平日所积累的字词拼音进行作答, 并注意检查所给选项的拼写规则是否正确。
敝(bì),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是谦虚的意思。
薄命(bó mìng),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专横(hèng),意思是(态度)粗暴而不讲理,猛烈。
哺(bǔ)育,喂养,哺乳养育。
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识记能力,对文章细节的寻找能力。结合题中所给词语的解释,仔细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寻找合适的四字词语进行作答即可。
欺世盗名:意思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啼饥号寒: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名实不符:名声和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的意思。
2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其作用有:(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4)表示静默或思考。
在本题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可知这里是省略作者没有说完的内容,因为杜鹃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非常丰富多样,选项A说法正确。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借物喻人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结合题目所给提示,理解郭沫若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他“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可知他的内心对国民党是不满、愤恨的,同时又同情百姓被国民党蒙蔽双眼。因此可以理解为,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仔细阅读全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当时身处的历史环境可知,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而根据“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可知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但是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三)(2021秋·五年级课时练习)延伸阅读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船,缓缓漂来。
小鸟,那微小身躯,面对广阔无边的大海,它没有畏缩,风浪过后,便坚毅地站在大海中的木板上,寻找着新的希望。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后,一下子落到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们赶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们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水手们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们的感情日益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船窗时,它便敞开歌喉,歌声婉转动听,犹如春水淙淙。人类给了它生命,它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哺育它的人们。
返航时,人们对小鸟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岛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谁不爱自己的故乡!
水手们决定放了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蓝去,回到兰色的故乡去。离别前,小鸟与水手们合影留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熔进那兰色的画面。
(有改动)
24.请把最后一段中的错别字圈出并改正在横线上。
25.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喜爱得不舍得放下。( )
(2)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 )
26.理解句意,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A.小鸟的无助 B.小鸟对人类的回报
C.小鸟的美丽 D.小鸟对故乡的思念
(1)娇巧的小嘴,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
(2)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独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顺流而下。( )
(3)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船窗时,它便敞开歌喉,歌声婉转动听,犹如春水淙淙。( )
(4)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
27.这篇文章除了写出了小鸟的美丽可爱,还( )
A.借小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B.借小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24. 篮 蓝 融 蓝
25. 爱不释手 日益深厚
26. C A B D 27.A
【解析】
24.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根据短文中的词语,找出易错字,对易错字进行辨析。本题中错误的字有摇蓝——摇篮、兰色——蓝色、熔进——融进、兰色——蓝色。
25.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释义找出合适的词语,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词语的含义和文段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
2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以及文段的语境写出合适的答案即可。
(1)本句话通过对小鸟的外貌描写,写出小鸟的美丽。
(2)本句话通过对小鸟的无家可归的描写,写出了小鸟的无助。
(3)本句话通过对小鸟歌声的描写,写出了小鸟对人类的回报。
(4)本句话通过对小鸟憔悴的描写,写出了小鸟对故乡的思念。
2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本段文字的主旨可以得出这篇文章除了写出了小鸟的美丽可爱,还借小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四)(2022秋·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28.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29.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30.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31.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32.“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28.从爱鸟的声音、爱鸟的形体两方面。
29.A
30.承上启下,将描写从鸟鸣转向鸟的形体。
31.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32.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解析】
2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9.本题考查的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分析和描写手法的分析,仔细分析文章和四个选项,可以得出错误的是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3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语句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这句话位于文章的中间,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将描写从鸟鸣转向鸟的形体。
3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即可。
3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五)(2023秋·湖北黄石·五年级统考期末)课外阅读。
一只小狗的讣告
今年初春,一个下雨的早晨,在北京草场地村,有一条小狗去世了。这是一条流浪小狗,叫作“小八”,是一只“不属于任何人”的小狗。
这原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出乎意料的是,小狗离开之后,许多人都会去小狗所在的那条街上问,小八去哪里了?
他们还会带来小八爱吃的火腿肠。她的邻居们想告诉这些关心小八的人,小八已经去世了,于是专门为她写了一份讣告。这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讣告。
讣 告
小狗八公,于2022年3月30日早上离开了我们。
八公,又名小八。虽然我们不知道她准确的年龄,但据一些知情者回忆,她应该算是一只长寿的狗狗。
她一生没有真正属于谁,也没有安稳优渥的生活,但她一直坚强美丽(村里有很多追求者)、自由独立(不爱吃的绝不吃)、礼貌克制(从不讨人嫌,很有眼力见儿)、不卑不亢(不惧大狗也不为火腿肠卖萌)。她是我们的好邻居,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陪伴,我们喜欢她、牵挂她。现在她搬去彩虹桥了,希望她在那边快乐幸福。
我时不时会想起这条小狗。我想知道,她是一条怎样的小狗?为什么这条普通的小狗,会被这么多人惦记着?
于是,我专程前往“小八”生前流浪的那条街。
讣告上小八的名字,来源于电影《忠犬八公》。但更早之前,她不叫小八,叫心心。因为她头顶有一颗爱心。她比这条街道上的很多人来得都早。她吃百家饭。在这家喝水,在那家吃东西。许多商铺门口放着她喝水的小盆。她有好几个居住据点。和其他狗共享过一个家,或独自居住在无人的屋子。她聪明,冬天也冻不着她。下雨没地儿待,她会躲雨,下完雨,她会晃晃悠悠从里面出来。她总有衣服穿,很少裸着。红色的、橘色的、蓝色的,各式各样。穿丢了,大家再买。
在大城市漂泊,总有一种感觉,“一切都是暂时的”。有人成功了,会走;失败了,也会走。小八有过三任主人,都走了,小八却像一个“锚点”,在长达十年里,一直在这里。
煎饼店老板说,有一年过年,他没回家,小八是和他一起过的。炒的菜、羊排、牛排,会一起分给她吃。他选择一条小狗一起过年,也许是因为小八能给他带来一些陪伴和慰藉。某种程度上,是小八收留了他。
小八一定很懂“漂泊”。小八在这条街上长大了,然后也老去了。
有人认为她狗龄15岁以上,相当于人类的80岁,邻居们以为她活不过冬天,但她的生命力很顽强,熬了过来。
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在初春一个下雨的早晨,她去世了。她被安葬在一棵大树下,不远处有一条河流。
小八的讣告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它提醒着我,每一条生命,都不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是一条流浪小狗,不管外界是否知晓,她独立的、自由的、骄傲地度过了她的一生。她也在提醒我,每一个生命,都会和其他生命发生一些联结和羁绊,就像小八被许多人惦记,她身上保留了许多“爱”与“被爱”的痕迹。这条流浪小狗和这份邻居们为她写的讣告,一直提醒着我们,每一次失去和离开,我们都需要好好告别。
33.根据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小八” 去世 → → 追问“小八” 生前事迹 →
34.“小八”身上有许多优点,她 、 、 、 ,是大家的好邻居。
35.阅读这篇文章时,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讣告”一词难懂,我得停下来查字典,弄清意思后再读。
B.读文中划“——”线部分,我一眼就能看到几个“走”,感到“小八”很坚强。
C.“于是,我专程前往‘小八’生前流浪的那条街。”读到这一关键句,我就猜到作者后面会写“小八”生前的事迹。
36.文中画波浪线的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7.“某种程度上,是小八收留了他。”读文中这句话,注意加点的词,想想煎饼店老板为什么这样说,将你的体会写下来。
38.邻居们为“小八”写讣告,有人觉得是哗众取宠,有人觉得是理应如此,你赞成邻居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33、邻居为“小八”写讣告 “小八的讣告”给予“我”的感受
34.坚强美丽 自由独立 礼貌克制 不卑不亢
35.A
36.不能,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连串疑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7.一个人在城市里谋生,人跟小八一样,尤其是佳节时刻,都是孤独的。小八与煎饼店老板互相依靠,互相照料,它俨然成了城市里的一分子。
38.我赞同邻居的做法,因为“小八”这条狗在这条街上陪伴人们足有十五年了,人们早已把她当成街上的一员,她给这条街上的人带来了欢乐。邻居们为她写讣告是发自内心地怀念,为她的离去而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地概括文章内容即可。文章开头写了“小八”去世;然后第③段“小八已经去世了,于是专门为她写了一份讣告”可知,邻居为她写了讣告;接着作者来到“小八”流浪的那条街了解她的事迹;最后一段写了“小八的讣告”给予“我”的感受。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文章第⑦段“她一直坚强美丽(村里有很多追求者)、自由独立(不爱吃的绝不吃)、礼貌克制(从不讨人嫌,很有眼力见儿)、不卑不亢(不惧大狗也不为火腿肠卖萌)”可知“小八”身上的优点:坚强美丽、自由独立、礼貌克制、不卑不亢。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不懂的词可以先不管它,应先快速读通文章,了解大致意思。故该项说法错误。
画线句中写了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小八三任主人的“走”,这些人漂泊不定,没有归宿,只有“小八”一直呆在这条街上长大,可以感受到“小八”的坚强。
句中的“专程前往”可知,下文会写作者了解到的事迹,联系文章可知该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画波浪线的自然段是过渡段,这是作者心中对小狗产生的疑问,其实也是读者心中的疑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人们对小狗的怀念,引出下文作者了解到的事迹,因此不能去掉。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收留”本指接收并给予帮助,收留难民。文中指店老板自己没回家过年,很孤单,是“小八”陪着他过了年,给她带来了欢乐,就像是“小八”给他找到了归宿,写出人们对小八的喜爱和珍惜。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邻居写的讣告“她是我们的好邻居,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陪伴”可知,“小八”很受人们喜爱,他们把“小八”真正看成了这条街上的一员,因此“小八”的突然离开,让他们心里不好受,这是他们对“小八”的尊重和告别,并非是为了博眼球,只是表达他们的爱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