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落花生 类文阅读
要点梳理
知识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课内阅读
(一)(2023秋·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阅读选文,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给人的印象
读表格,我发现选文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下列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父亲不仅是在夸赞花生,也是在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父亲告诉“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一定不能讲究外表的好看。
选文中画“——”的句子是整篇课文的 句,点明了课文的主旨。其中,“有用的人”指 的人,“只讲体面的人”指 的人。
你认为人要做怎样的人,不要做怎样的人?仿照画“——”的句子写一写。
人要做 的人,不要做 的人。
【答案】
果实埋在地里 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矮矮的 鲜红嫩绿 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比 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品质
C
中心 默默无闻作贡献 外表好看,但对别人没有好处
不怕困难 遇到困难就退缩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
仔细阅读选文,抓住关键语句提取信息。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 ,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花生的外表是矮矮的,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是 鲜红嫩绿;花生给人的印象是挖起来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桃子、石榴、苹果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作者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的是花生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品质。
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认为花生不张扬,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非常可贵。故选C。
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就是做像花生一样的人。所以这句为中心句。
联系上下文可知“有用的人”是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和做出贡献的人。“只讲体面”的人指只注重外表美不注重内心美的人。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先观察格式,前后两句写出对比即可,合情合理,词语搭配恰当
示例:人要做可以依靠的人,不要做不负责任的人。
(2022秋·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在谈论花生时,父亲是从花生的( )入手来谈的。
作用 B.品质 C.外貌 D.生长环境
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父亲跟“我们”议花生的目的是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种( )的写法。
8.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果实是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为什么?
9.课文按“ 花生— 花生— 花生— 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围绕着“落花生”发生的几件事情,其中重点写的是 花生的情景,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0.花生的好处很多,在孩子们眼中体现在 和 等方面,在父亲的眼中,花生最可贵的是( )
A.埋在地里 B.矮矮地长在地上 C.不能立刻分辨出有没有果实 D.默默无闻
1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是父亲对“我们”的期望,他希望“我们”做一个( )的人。
A.外表美 B.心灵美 C.体面 D.成就高
12.花生具有 的精神,正如我们的老师,他们 ,由此我想到了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
13.“有用的人”指 的人,“只讲体面的人”指 的人。
14.“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这句话中的“印”字体现了 。
【答案】
D 6.C 7.借物喻人
他们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它们只是与花生的特点不一样而已,它们同样是有用处的东西。
种 收 吃 议 议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味道很美 可以榨油 D 11.B
12、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默默地培育着一批批学生 化作春泥更护花
13.默默无闻做贡献 外表好看,但对别人没有用处 14.父亲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解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根据第一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从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的生长环境进行对比。
本题考查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根据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从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的生长环境进行对比,花生的果实在地底下,没有外露,不像桃子、石榴等,父亲认为花生的品质十分可贵,无声无息,不急于表达。
此题考查的描写手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在此文中,父亲借花生来表现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表达。
从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它们也有可取之处,只是并不像花生那样低调、默默无闻。
此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课文通过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进行描述,重点谈论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作者运用大量篇幅来谈论花生,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此题考查的是信息的摘取。
我们根据回忆课文得知,我们眼中的花生的好处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如:可以榨油,味道美,价格便宜,父亲说出它的可贵之处是:默默无闻。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这主要突出我们要做一个如花生的人,突出心灵美。
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心内容的提炼与延伸。
题中的诗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原诗句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哈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主旨的把握。
结合“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可知,我们要有花生样的品格,虽然不好看,但是默默无闻,默默奉献。讲体面:指的是如苹果,石榴般,只知道展示自己的外表。
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
我们根据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可知,“印”意思是图章,戳记,写出了“我”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导,表明父亲的话对我们影响很深刻。
二、类文阅读
(一)(2022秋·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泥土的微笑
我在花园里种满了玫瑰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晚霞。我想等朋友来做客的时候,让他们带些回家。我相信朋友捧着火红的玫瑰渐渐走远的背影,一定能点燃易感的情怀。
有一天,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来探望我,我知道她平素最喜欢花花草草了,临别时我说:“采一束玫瑰点缀你的闺房吧,保证十里飘香。”朋友轻轻跨进花园,东闻闻,西嗅嗅,神采飞扬,就是不肯采摘。我说没关系,多得很,我又不是花店的老板,不会靠玫瑰赚钱的。说完我就举起剪刀准备采摘。朋友急忙拦住,高声叫着:“不可,不可。”
“这么美丽的玫瑰剪下来,让人心疼。”她抓紧我的袖子叮咛,“千万不能剪,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破坏美得醉人的微笑呢?”我的灵魂陡然一惊,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一笑。因为这一笑,让人非常爱惜。一位朋友在拍卖会上有幸购得一个花瓶,花瓶细颈大肚,碎花蓝白调子,流光溢彩。从造型到色彩,整个如唐朝盛世的化身,雍容,华贵,高傲,悠闲,目空一切。
朋友请我们大家观赏。奇怪的是每一个参观者都小心谨慎,生怕碰坏这盛唐的宝贝。其实不过是一撮泥土,经过窑烧才千修百炼成瓷中经典。
江南的紫砂壶玲珑剔透,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不都是泥土的微笑吗?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我懂了,泥土因玫瑰而美丽,玫瑰因泥土而真实;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被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就一定能叫人刮目相看。
15.阅读短文可知,“泥土的微笑” 在文中具体指 、 、 、 。
16.认真读短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当“我”欣赏花园里芬芳的玫瑰时——( );当朋友不肯采摘,认真叮咛“我”时——( );当“我”体会到“泥土的微笑”的真正含义时——( )
A.陡然一惊 B.肃然起敬 C.喜悦得意
17.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泥土的特点有 、 、 ,作者对泥土的感情是 。
18.本文以“泥土的微笑”为题的原因是( )
A.因为“泥土的微笑”代表了“我”乐观开朗的性格,“我”一直都很喜欢泥土。
B.美丽的玫瑰、精致的花瓶等美好的东西都出自平凡的泥土,就像泥土的微笑。“泥土的微笑”既贯穿全文,又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19.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5. 玫瑰 花瓶 紫砂壶 彩塑
16. C A B
17. 丑陋 卑微 朴素 赞扬和敬佩
18.B
19.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被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就一定能叫人刮目相看。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结合“千万不能剪,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破坏美得醉人的微笑呢?”、“一位朋友在拍卖会上有幸购得一个花瓶,花瓶细颈大肚,碎花蓝白调子,流光溢彩”、“江南的紫砂壶玲珑剔透,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不都是泥土的微笑吗?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可知“泥土的微笑”在文中具体指玫瑰、花瓶、紫砂壶、彩塑。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结合文章第一段可知当“我”欣赏到花园里芬芳的玫瑰时——喜悦得意,选C;结合“她抓紧我的袖子叮咛,‘千万不能剪,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破坏美得醉人的微笑呢?’我的灵魂陡然一惊”当朋友不肯采摘,认真叮咛“我”时——陡然一惊,选A;结合最后一段“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当“我”体会到“泥土的微笑”的真正含义时——肃然起敬,选B。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我懂了,泥土因玫瑰而美丽,玫瑰因泥土而真实;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被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就一定能叫人刮目相看”可知,文中的泥土特点是丑陋、卑微、朴素,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泥土的感情是赞扬和敬佩的。
18.本题考查对短文题目的理解。
短文题目是“泥土的微笑”,结合短文内容可知,题目“泥土的微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够吸引读者。因为美丽的玫瑰等美妙的东西都出自平凡的泥土,就像泥土的微笑。“泥土的微笑”既贯穿全文,又点明了短文主旨。
A项有误,“‘泥土的微笑’代表了‘我’乐观开朗的性格”理解有误,因为短文主要描写的是通过泥土生成的东西都代表着“泥土的微笑”,代表不了“我”的性格。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我”的朋友喜欢“我”种出的玫瑰,“我”想要帮她摘下来,她却阻止“我”,告诉“我”“玫瑰是泥土的微笑”。“我”灵魂悚然一惊,想到泥土虽丑陋、卑微、朴素,也同样让人肃然起敬。“我”懂得了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埋被没,只要自己努力活出精彩,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二)(2022秋·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我爱昙花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儿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我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20.在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变化的词语。
—有点儿心急— —
21.“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这句话中,“心情也就淡然了”的原因是什么?
22.“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
23.请谈谈你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2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我爱昙花”。这种写法叫 ,作用是 。
25.结合“我”从昙花三年才怒放中悟出的道理,谈谈你对成功的看法。
【答案】
20. 高兴极了 淡然 欢喜欲狂
21.因为“我”认为昙花只要是生长着就可以了。 22.昙花开与不开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了昙花花瓣展开时的动态美,而且交代了昙花的香气袭人。
24. 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
25.要想成功,就要像昙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解析】
20.第2自然段“我”初得昙花时:高兴极了。第3自然段,昙花三年不开,时间久了,“我”就淡然了。第5自然段,“我”如愿以偿,昙花开放,“我”欢喜欲狂。
21.从本句话后文写“我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可知“心情也就淡然了”的原因是“我”认为昙花只要是生长着就可以了。
22.自然一词的意思为理所当然,在这句话中指:昙花开与不开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3.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这句话为比喻句,将花瓣展开比作玉女提裙起舞。不仅写出了昙花花瓣展开时的动态美,而且交代了昙花的香气袭人。
24.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其作用是:1.使文脉相通,内容更加完整。2.使文章含义深刻,进一步强调主题。3.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严谨、自然明确。4.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25.本题为开放性题型,围绕昙花三年才成功开放来说。故答案为:要想成功,就要像昙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三)(2021秋·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的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 妈妈制止我 花生的花 不像桃花 梨花 花生的花 没有一朵是 空花 开一朵花 地下就长一颗花生 你采掉一朵 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 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26.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
星星点点
27.从文章中找出四个成语并选择两个解释词义。
①
②
28.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另一种美”是指
29.第2自然段中有一个联想,由 联想到
30.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经历”的内容
3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语段加上标点,正确的的是( )
A. “!”:“,,。,' '。,,,。”
B. “!”。,,,“”。,。,。
C.“,”,“,,,,' '。,;,。”
D.“。”:“,,,,”。“,。,。”
【答案】
26.红彤彤 绿油油 金灿灿 苍苍茫茫 花花绿绿 匆匆忙忙
27.貌不惊人 沁人心脾 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28.另一种美指花生花虽然貌不惊人,却默默地结成果实,显示出谦虚的品质.
29.花生花 金灿灿的宝石
30.“我”想摘花生花,妈妈组织了“我”,并告诉“我”花生花从不开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
31.C
(四)(2022秋·全国·五年级校考期末)课外阅读
杨 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yōnɡ)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柳。
32.说说短文围绕“杨柳”写了哪些内容?
3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蒸蒸日上:
贪婪之相:
34.从2、3然段中看出杨柳具有 的特点,作者借杨柳告诉我们 的道理。
35.本短文和课文《落花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
32.杨柳的样子、生命力强、谦虚
33. 本文中指植物向上生长。 本文中指别的树木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34. 美丽、生命力强、谦虚的特点。 做人也要像杨柳一样谦虚。 35.都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2021秋·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
_______________
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 放的桂花。
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它枝繁叶茂,青绿色的叶片中间,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 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 ]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 ]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 ]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 ]让我们都很喜欢。有时,桂花还好像在用香味告诉我们:“秋天到,秋天到,天气变冷,要多加衣服哦!”桂花就是秋天的预报者!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桂花。每当秋天来临,[ ]周六或周日有空 ,我[ ]会来到桂花树下。我有时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 的香味;有时会围着桂花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还有时,我会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桂花,桂花甚至成了我的好朋友。
啊!可爱的桂花,我太喜欢你了,谢谢你用你的香味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36.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题目。
37.在文中的横线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38.在文中的[]处选择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因为……所以……;只有……才……;虽然……但是……
39.现学现卖。
①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冬去春来,春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 ,带来了 ,还带来了 。
②注意第三段文字的结构方法,用上划线的词语写几句话:有时……有时……还有时,我会……
40.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二自然段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我”的 、 和 三个动作细节的刻画,表达出“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41.语言积累。
①摘录两个四字词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
:
②摘录文中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佳句摘录:
喜欢原因:
【答案】
36.《我爱桂花》
37.zhàn sì kòng nóng
38.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要……就……
39.温暖的天气 可爱的燕子操场上 在春天绽放的美丽的花 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我们有时会分成几组踢毽子,有时会围在一起你来我往的跳绳,还有时,我会和同学们来“贴烧饼”的游戏,操场上热闹极了。
40.桂花的样子 香味 望 闻 围
41.亭亭玉立 她像模特一样亭亭玉立。 枝繁叶茂 枝繁叶茂的大树在夏天总会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 这句话写出了秋天的样子,凉爽的天气、黄黄的树叶随风飘舞、桂花开放,十里飘香。
【解析】
36.考查了加题目的能力。本文主要从桂花的样子和香味以及桂花带给作者的欢乐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故题目是《我爱桂花》。
37.考查了字音。“绽放”就是开放的意思。“绽”的读音是【zhàn】;“好似”好像。“似”的读音是【sì】;“有空”有时间。“空”的读音是【kòng】;“浓浓”指香味很重,很深,很厚。“浓”的读音是【nóng】
38.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与“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关联词“虽然……但是……”;“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与“让我们都很喜欢”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择关联词“因为……所以……”;“周六或周日有空”与“我会来到桂花树下”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择关联词“只要……就……”。
39.考查了仿写句子。①“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这段话的后面的句子是一个排比句。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的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本句中“凉爽的天气、黄蝶飞舞、桂花开放”是意思密切相关秋天的特点,照此仿写即可。②根据题干的要求,是用“有时……有时……还有时,我会……”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如“操场上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我们有时会分成几组踢毽子;有时会围在一起你来我往的跳绳;还有时,我会和同学们来“贴烧饼”的游戏。操场上热闹极了。”
40.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第二自然段从桂花的样子和桂花香味两个方面写了桂花。②第三自然段“我有时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香味;有时会围着桂花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在这句的描写中作者用了“望、闻、围”三个动词,写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41.考查了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①“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枝繁叶茂”形容植物长得很茂盛。根据词语的意思造句即可。②“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这是文中描写最美的句子。这句话写出了秋天的样子:凉爽的天气、黄黄的树叶随风飘舞、桂花开放,十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