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桂花雨 类文阅读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桂花雨 类文阅读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8: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桂花雨 类文阅读
知识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课内阅读
(一)(2023秋·四川成都·五年级统考期末)课内阅读。
桂花雨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座 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就 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看 赏)桂花。回家时,总要(带 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用“√”标出来。
2.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出桂花非常香?
3.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夸张句。
4.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母亲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着情结,因此,家乡的桂花香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C.家乡的桂花树是自己栽的,天天能闻到桂花香,杭州小山上的是供大家欣赏的,不是总能闻到,所以家乡的桂花香。
5.最后一段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处 才 赏 捡
2.香飘十里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4.B
5.“又”字说明了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解析】
1.考查选字填空。
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处: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指杭州的一个地方用“处”。
就:完成;确定。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表示花开时会香飘十里用“才”。
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赏:欣赏;观赏。形容欣赏桂花,用“赏”。
带:随身拿着;携带。捡:拾取。指拾取桂花,用“捡”。
2.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非常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桂花非常香。
3.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桂花雨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的香味。这里的十里是虚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里。
4.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意思是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5.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体会思想感情。用了比喻手法。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二)(2022秋·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
桂花雨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座 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就 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看 赏)桂花。回家时,总要(带 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在 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1.由文中母亲的话,我想到的故乡最有特点的事物是 。
1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雨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下列选项中,与母亲说的这句话意思不相同的古诗是哪一句?(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3.在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有十儿家邻居,没有不浸在律花香里的。
(1)从这句话中,我想到了一句俗语:桂子花开, 。
(2)这是一个( )【A.肯定句 B.否定句 C.双重香定句】,强调了 ,把这句话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答案】
11.桂花
12.D
13.十里飘香 C 桂花的香气很浓 在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有十儿家邻居,都浸在律花香里的。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可知,我想到故乡最有特点的事物是桂花。
12.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古诗的理解。
通过品读“这里的桂花雨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并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意思:在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体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意思: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鲜 花,千万朵花把树枝都压弯了。描写了春天的美景。故选:D。
13.本题考查俗语和句子的理解与改写。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意思是:等待桂子花开的时候,十里之外都可以闻得见香味。花香不可能飘十里,这里使用夸张手法来形容花很香。
(2)结合句中的“没有不”这个词可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故选:C。强调了桂花太香了。换种说法,改成陈述句,其方法:把句中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改成相应的肯定词“都”。即:在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有十儿家邻居,都浸在律花香里的。
二、类文阅读
(一)(2022秋·全国·五年级校考期中)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4.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5.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6.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17.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
B.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答案】
14.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将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无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15.母亲是一个勤劳灵巧,善良体贴,懂得惜福的人。
16.母亲的粽子有莲子红枣粽、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我最喜欢的是灰汤粽;那粽子特别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17.这句话强调了童年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这句话说明了母亲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并且关心不幸者。
18.乡愁对于每一个来说,就像一个美好的梦,永远地埋藏在心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拿出来回味,也总会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二)(2023春·北京海淀·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
吹糖人
①阿林住在莲蓉老街上。这条老街,傍着绿柳拂波的梁溪河,街上开着各种各样的店铺。
②在老街的桥头,人们总能看见一位吹糖人的杨叔。他头发花白,紫钢色脸膛,穿的衣衫早已洗得发白,但每一颗纽扣都是严整划一,毫不马虎,连每一处衣角也都是服服帖帖,扎扎实实的。
③这天,阿林放学后,像往常一样来看杨叔吹糖人。只见杨叔从钢锅里捏出一团温软的饴糖来,双手一搓,搓成一个糖团,再在糖团上搓出一根细管,用嘴轻轻一吹,那糖团顿时胀大,成了一个晶莹的糖泡泡。趁着这糖泡泡依然温软之际,边吹边捏,捏出了脖子,捏出了脑袋,捏出了四条腿。等那饴糖渐渐冷却,快要变硬时,杨叔再用一些红、绿、黄的饴糖点上眼睛,添上尾巴,粘上鬃毛,好了,一匹昂首扬蹄的骏马就栩栩如生地出现了。杨叔把它粘到一根竹扦上,插在糖担子上,谁见了不喜欢呢?
④不一会儿工夫,杨叔吹出的张牙舞爪的龙、盘曲伸颈的蛇等十二生肖一一列队站在架子上,蔚为大观。
⑤“杨叔,您吹的糖人真好看!”阿林忍不住夸道。
⑥杨叔笑了笑:“嘿,你不知道吧,这糖还不一般呢!这是我用浸了发芽的麦子,加上大米,经过拌、蒸、捣、滤、煎、熬等十八道工艺做出来的。这些糖里分别加上了薄荷叶捣出的汁、桂花蕊浸出的汁、玫瑰花瓣挤出的汁、荷花叶榨出的汁,糖人就有了不同季节的味道啦!”
⑦阿林点点头,目光又被架子上的何仙姑、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个形态各异的小仙人吸引住了。“哈哈,你喜欢吧!”杨叔望若阿林笑着说,“吹糖八仙可离不开我这八个宝贝模具。”
⑧扬叔指着八个拳头大小,油黑发亮,里面雕刻着精细花纹的胎模,对阿林说:“这可是我糖担子里属第一的宝贝,价儿比黄金还贵呢!”
⑨这时,旁边一位买糖人的叔叔打趣道:“既然如此,您怎么不将这些木头疙瘩换成黄金,那就不用天天辛苦地来到这里吹糖人了?”
⑩杨叔一脸正色地说道:“那可不行,我就喜欢吹糖人、捏糖人,喜欢看孩子们拿着我的糖人那美滋滋的样子,这才是我的神仙日子呢!”
阿林虽然喜欢十二生肖和糖八仙,但很少去买,毕竟有些贵。他平日里经常买的都是杨叔那些不用吹,直接用手捏出来的小糖件。
在捏小糖件时,杨叔须臾不离手的是一把还没巴掌大的钢剪刀。别看剪刀头很短很小,偃月刀上的锋头、孙悟空的尖嘴、糖公鸡的红冠和尾巴上的羽毛……可都是用这剪刀剪出来的。
看着这把被磨蹭得金灿灿、闪着亮光的小剪刀,阿林好奇地问道:“它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杨叔说:“不管啥时候,小剪刀都是这么暖暖的,它可是我的第二件宝。”
阿林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杨叔手中的小剪刀,啊,杨叔果然没骗人。“剪刀为什么一直是热的呢?”杨叔没有直接回答,但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阿林似乎找到了答案……
(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正色:
(2)蔚为大观:
2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杨叔吹糖人、聊糖人的内容。
21.阿林平日里经常买杨叔做的( )
A.糖团 B.小糖件
C.糖八仙 D.十二生肖
22.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部分是对人物的 描写,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是 。
23.结合全文,下面对杨叔所说的“神仙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吹糖人和捏糖人让杨叔感到幸福。
B.为自己能吹出精美的糖人感到愉悦。
C.向别人炫耀做的糖人后内心得到满足。
D.为自己捏的糖人被孩子们喜欢而快乐。
24.杨叔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杨叔的言行,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9.态度严肃,神态严厉。 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20.第⑤—⑥自然段:杨叔向阿林介绍他的饴糖不一般。
第 — 自然段:杨叔做小糖件离不开钢剪刀。
21.B
22.外貌 突出杨叔为人朴实、严谨
23.C
24.杨叔衣着整洁,他通过分享吹糖人的手艺,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是一位热手艺精湛,做事严谨认真,幽默风趣的人。
【解析】
19.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
(1)结合短文第⑩段“杨叔一脸正色地说道”可知是杨叔一脸态度严肃地说道。
故可知“正色”的意思是态度严肃,神态严厉。
(2)结合短文第④段“不一会儿工夫,杨叔吹出的张牙舞爪的龙、盘曲伸颈的蛇等十二生肖一一列队站在架子上,蔚为大观。”可知杨叔吹出的糖人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蔚为:草木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故可知“蔚为大观”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20.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阅读短文,结合阅读短文第⑤到⑥段内容“您吹的糖人真好看!”“嘿,你不知道吧,这糖还不一般呢!这是我用浸了发芽的麦子,加上大米,经过拌、蒸、捣、滤、煎、熬等十八道工艺做出来的。这些糖里分别加上了薄荷叶捣出的汁、桂花蕊浸出的汁、玫瑰花瓣挤出的汁、荷花叶榨出的汁,糖人就有了不同季节的味道啦!””可知主要说明了杨叔的糖不一般,不同的工序有不同季节的味道;
结合阅读短文第 到 段内容“在捏小糖件时,杨叔须臾不离手的是一把还没巴掌大的钢剪刀。”“不管啥时候,小剪刀都是这么暖暖的,它可是我的第二件宝。”可知,杨叔做小糖件离不开钢剪刀,阿林明白了它的神奇之处。
21.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
通读短文,结合短文第 段中“阿林虽然喜欢十二生肖和糖八仙,但很少去买,毕竟有些贵。他平日里经常买的都是杨叔那些不用吹,直接用手捏出来的小糖件。”可知阿林平日里经常买杨叔做的小糖件。
故选B。
2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中,根据“头发花白”“额头上及眉眼间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的描写,可知是关于杨叔的外貌描写;根据“衣衫早已洗得发白了”可以看出杨叔朴实的特点,根据“每一颗纽扣都严整划一,毫不马虎”“每一处衣角也都是服服帖帖,扎扎实实的”看出杨叔爱干净、认真严谨的特点。
2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首先阅读短文,根据短文第⑩段中“我就喜欢吹糖人、捏糖人,喜欢看孩子们拿着我的糖人那美滋滋的样子,这才是我的神仙日子呢!”可以得知杨叔所说的“神仙日子”是吹糖人和捏糖人让杨叔感到幸福,为自己能吹出精美的糖人感到愉悦,为自己捏的糖人被孩子们喜欢而快乐。不是向别人炫耀做的糖人后内心得到满足。
故选C。
2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分析。
杨叔吹糖人动作细致,吹的“十二生肖”糖人栩栩如生。杨叔讲述制作饴糖工艺复杂,糖八仙模具精致。杨叔喜欢看孩子拿着糖人,觉得是神仙日子,由此可知,杨叔热爱吹糖人、手艺精湛。
(三)(2022春·江苏镇江·五年级校联考期末)
幸福的开关(林清玄)
①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
②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因为到读小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尝过喝汽水到呕气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呕出来,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③有一次,我的母亲把臭油装在空的汽水瓶里,放置在桌脚旁,被我误认为是汽水,我趁大人不注意,一个箭步就把“汽水”拿起来往嘴里灌,当场两眼翻白、口吐白沫,经过医生的急救才活转过来。为了喝汽水而差一点丧命,后来成为家里的笑谈,却并没有阻绝我对汽水的向往。
④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在他结婚的前一晚竟辗转反侧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发愿: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
⑤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看汽水送来了没有。到上午九点多,看到杂货店的人送来几大箱的汽水,堆叠在一处。我飞也似的跑过去,提了两大瓶汽水,就往茅房(厕所)跑去。那时农村的厕所都盖在远离住屋的几十米之外,有一个大粪坑,几星期才清理一次,我们小孩子平时很恨进茅房的,卫生问题通常是就地解决,因为里面实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计划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隐秘的地方。
⑥我把茅房的门反锁,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一瓶汽水一会儿就喝光,几乎一刻也不停的。接着,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进腹中。
⑦我的肚子整个胀起来,我安静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着呕气。慢慢地,肚子有了动静,一股莫之能御的气翻涌出来,呕——汽水的气从口鼻冒了出来,冒得我满眼都是泪水,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然后朝圣一般打开茅房的门栓,走出来,发现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好像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⑧在茅房喝汽水的时候,我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年叹息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我的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25.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是因为( )
A.汽水很好喝。 B.喝汽水可以呕气。
C.很难喝到汽水。 D.我喜欢喝汽水。
26.④至⑧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发愿: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
B.堂兄结婚的时候“我”一直窥探汽水有没有送到。
C.“我”躲在茅房喝了两瓶汽水,发现呕气的感觉很难受。
D.小学三年级时,“我”在茅房独自饱喝汽水,感到幸福。
27.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⑥段“虔诚”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它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来之不易的汽水的珍视。
B.写出了“我”童年生活的贫困,与内心的忧伤。
C.体现出“我”要尽情享受这份幸福的恭敬心情。
D.感受到当时“我”内心的惊喜与期待。
28.下面对小时候的“我”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贪玩的,喜欢在茅房里喝汽水的孩子。
B.一个嫉妒别人喝汽水到了疯狂地步的孩子。
C.一个容易满足、容易感到幸福的孩子。
D.一个贪吃,宁可不要命也要喝汽水的孩子。
29.对结尾“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对家里穷苦生活的无奈与抱怨。
B.体会到“我”如愿以偿后内心的满足。
C.这个世界上喝汽水喝到呕气是最幸福的事了。
D.感受到贫苦岁月里清贫生活的辛酸。
【答案】
25.C 26.D 27.B 28.C 29.A
【解析】
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可知,作者小时候喝不到汽水,所以很向往。故选C。
2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从第④自然段“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第⑧自然段“在茅房喝汽水的时候,我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年叹息的情景”可知,文章主要讲的是小学三年级时,“我”在茅房独自喝饱汽水,感受幸福。故选D。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常用于描述恭敬的态度。
从第⑧自然段“在茅房喝汽水的时候,我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可知“我”童年生活是贫困,但是内心并不忧伤。“虔诚”两字它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来之不易的汽水的珍视和内心的惊喜,同时体现出“我”要尽情享受这份幸福的心情。故选B。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⑦自然段“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可知“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容易感到幸福的孩子。故选C。
29.考查对文章重点句的理解。
A.结合“我”小时候的生活情况分析即可,作者回忆起小时候喝汽水喝到呕气的幸福,体现了作者回忆起贫苦岁月里清贫生活的心酸,又有愿望得到满足和感动,同时还有对当时简单幸福逝去的怀念,并不是“我”对家里穷苦生活的无奈与抱怨。故选A。
(四)(2022春·上海嘉定·五年级统考期末)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①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3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31.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
(2)结尾:
32.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33.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34.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35.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36.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答案】
30.B C D A
31. C B 32.A 33.C
34.餐桌常客 吃野菜 槐花 别样欢乐 吃槐花
35.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36.C
【解析】
3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可知“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散发着香味,因此选择“清香宜人”,故选B。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可知“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荠菜是绿色的,就像绿色的翡翠,因此选择“色如翡翠”,故选C。
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结合下文“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可知槐树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选择“老态龙钟”,故选D。结合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可知把盛开的或者还没有完全盛开的槐花摘下来,因此选择“含苞待放”,故选A。
31.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找寻故乡”“思绪翻滚”,因此联系句子C,关于故乡我有很多记忆,有太多情感,故C句放在开头比较合适。
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因此故乡的记忆、香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牵连着我的情感,故B句放在结尾比较合适。
3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句子,抓住关键句“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可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A.没有涉及到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3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作用。
联系画线句子,把荠菜馅的饺子比作小白鹅,我看着伸着脖子直流口水,可以看出饺子的形状好看,鲜美可口,令人垂涎欲滴。故选C。
3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联系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可知野菜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联系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可知吃野菜。
联系第⑦自然段句子可知描写的是有关“槐花”的记忆。联系第⑧自然段句子“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可知摘槐花给我们带来了别样欢乐。联系第⑨自然段句子“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可知吃槐花。
35.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抄写时文字大小要适中,约占横线格的三分之二,靠底线书写,做到整齐划一。横格天地,稍留空隙。在横线格里写字的时候,要把字的位置、字距安排得当。抄写时注意字形正确。
3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结合句子“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可是“桑梓之味”指的是故乡的味道,因此“桑梓”指的是故乡。故选C。
(五)(2023春·江苏徐州·五年级校联考期中)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文/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婀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嘱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wěng)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儿,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逃避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舟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又重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⑦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⑧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3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
38.根据选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把制作风筝的步骤补充完整。
找来竹篾→( )→( )→( )
39.第⑥自然段写放风筝的过程中遇到的 和 两种失败的经历,从中体会到小伙伴心情从 到 的变化。
40.选文第⑤自然段写道:“更叫绝的要数晚上。”你认为“绝”在哪里?(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41.结合全文,写出你对结尾“我的鹅黄色的童年”的理解。(至少两个方面)
【答案】
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怀念。
制作骨架 糊纸涂色 系缠放线
风筝总往地上栽 风筝断线 得意 惋惜
①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②风筝放起来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
①在“鹅黄色”的春天里因为风筝拥有快乐的童年;②“我”的童年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
第①段中“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点明放风筝的时节,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最后一段“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表明“我”对童年生活的怀恋。这样首尾呼应,强调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更能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赞美。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③段详细介绍了制作风筝的过程,由“我们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可知首先是找竹篾;由“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可知然后是做骨架;由“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可知接着是糊纸皮、绘图案;由“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可知最后是系放线。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
第⑥自然段中“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写了放风筝时,风筝不听话,总往地上栽;“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写了放风筝时,风筝会猝不及防地断线。当风筝飘然升起时,我们的心情是得意的,当风筝断了线后,越飘越远,我们便感到不胜惋惜。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更叫绝的要数晚上。”指的是晚上放风筝更有趣,结合第⑤段“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可知,因为在风筝尾部放了蜡头或者蘸了油的棉絮,所以风筝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非常有趣。由“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可知,随着风筝飞上天,“信号灯”明灭闪烁,看上去非常有趣。
41.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理解。
文章结尾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表明了我的童年生活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机和快乐,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通过仔细分析第①段可知,仲春时节,大地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而此刻作者触景生情,回忆起童年仲春时节充满快乐和活力的时光,因此说“鹅黄色的童年”。每当大地泛出鹅黄的绿意,我们就可以放风筝了,这是作者童年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因此他说自己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