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语法、文学文化常识: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语法、文学文化常识: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5: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专题05 语法、文学文化常识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2.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宝贵资源。森林调节着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循环,具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等多重功能,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资源和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社会不仅受益于森林,而且高度依赖于森林。
A.“地球之肺”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肺”字是左右结构,第五笔的笔画是横。
C.“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这4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D.“人类社会不仅受益于森林,而且高度依赖于森林。”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和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
5.小文同学搜集到一组“君子自强不息”的人物,下列与“自强不息”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祖逖,素有大志,为图强报国,闻鸡起舞。曾率部北伐,收复了中原大片国土。
B.范仲淹,命运多舛,2岁丧父,成年后外出求学,睡觉不脱衣,断齑画粥,专心学习,成了宋代治世名臣。
C.王祥,继母待他不好,但继母生病时他仍悉心侍奉。继母去世,他悲痛致病。王祥至孝,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
D.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47岁患尿毒症,仍笔耕不辍,创作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二百万字的作品。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
6.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来暑往里劳作与收获,能帮助人们坚定信仰。(“坚定”的词性是动词)
B.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始终坚持。(该句没有语病)
C.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和全人类有重大意义。(该句是单句)
D.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间的无限魅力。——这句话没有语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一豆羹”——“白”“觥筹”“豆”在古代都指酒杯。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个文学常识表述是准确的。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
8.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少时”“俄而”“已而”“俄顷”等。
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
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点的“石”“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
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旦、丑分别扮演男子、女子、滑稽人物。
B.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
C.《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志怪小说集。
D.“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悼念鲁迅的对联。
【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种文体。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
11.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B.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美文,我及时惠存。(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句中有关沈从文的介绍正确)
D.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社会,心系百姓,《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后人尊为“诗圣”。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C.“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久违”,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
【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1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辑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选自这部诗集,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B.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
C.《水浒传》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的。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
1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 ;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山东省滨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泊桑,英国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昆曲、京剧、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游园》《贵妃醉酒》《女驸马》。
C.古代常用“社稷”“垂髫”“桑梓”“丝竹”作为国家、小孩、家乡、音乐的代称,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尊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尊君”“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可用“家父”“家君”。
B.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弟子所著的《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并称为“四书”。
C.《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以及《蚀》三部曲等。
D.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山东省德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7.填空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被尊为“ 八大家”之首。
(2) ,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入选教材的散文是《 》。
(3)《简·爱》是 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男主人公为 。
【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8.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
B.《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该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山东省威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一句中的“天启壬戌”是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
C.《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山东省烟台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0.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小杰对张老说:“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以资书法爱好者。”——这句话说得恰当得体,有分寸。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含已为人,新中国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土地上不缺乏英雄。
21.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 猫 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山东省枣庄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社戏》、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和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都是现代诗;郭沫若的《屈原》是话剧剧本。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并非道家代表人物。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字形、短语和复句。
C.“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是动宾短语,“防风固沙”是并列短语;
故选C。
3.A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A.《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词,不是苏轼的词作。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D.“……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表述错误。何大学问是小说《蒲柳人家》的一位人物,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故选D。
5.C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C.根据“王祥至孝,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可知,这个事例可以体现“孝道”的主题,不能体现“自强不息”。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发展”与“始终坚持”调换位置;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C.说法有误。“觥筹”是酒杯和酒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而非“在古代都指酒杯”。
故选C。
8.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C.“古稀”指的“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岁”;
故选C。
9.C
【详解】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并非志怪小说集;
故选C。
10.B
【详解】B.《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不是纪传体;
故选B。
11.C
【详解】A.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句中用于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枯燥乏味,符合语境,运用恰当;
B.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句中用于形容“我”保存同学的美文,使用不正确;
D.“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像是高起来”没有喻体;
故选C。
12.D
【详解】D.“等候客人说‘久违’”表述错误。久违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而等候客人一般说“恭候”。
故选D。
13.A
【详解】A.有误。“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表述有误。《十五从军征》主题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木兰诗》的主题是赞扬了木兰替父从军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故选A。
14.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由“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可知,仿写内容为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蕴含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放纸鸢、端午食粽、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薰苍术、躲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示例:争旗鼓,赛龙舟,寄予着力争上游的竞赛精神。
15.A
【详解】A.“莫泊桑英国作家”判断错误,应该是“法国”。故选A。
16.B
【详解】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选项中的《礼记》表述错误;
故选B。
17. 唐宋 汪曾祺 昆明的雨 英 罗切斯特
【详解】空格一:本题考查韩愈和古文运动相关知识。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故此空应填写:唐宋(八大家之首);
空格二、三:本题考查作家汪曾祺的常识。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课文《昆明的雨》就是他的散文作品。
故此两空填写:汪曾祺及《昆明的雨》
空格四、五考查《简·爱》相关内容。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除了简·爱。罗切斯特是作品的男主人主。他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心地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冷漠,有点顽固。在桑菲尔德庄园,他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故此两空填写:英、罗切斯特。
18.C
【详解】A.“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判断错误,应该是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故错误;
B.“泰山以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判断错误,应该是“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故错误;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判断错误,应该是“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故错误;
故选C。
19.B
【详解】B.“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法。故选B。
20.B
【详解】A.设问句,自问自答,使用问号。接着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成就更好的阅读,用分号进行分割。标点使用正确。
B.“惠存”是敬辞,意为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使用对象不当。
C.对作品名、生活时代、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学常识把握正确。
D.“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含已为人”作为句子的状语,“从来”也是状语,“新中国”是定语,都在修饰“土地上不缺乏英雄”这一中心语。句子说法正确。
故选B。
21.B
【详解】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故选B。
22.B
【详解】B.《礼记》是儒家经典书籍。标题是的“记”不是文体。故选B。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