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 一 学期教案
课 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初三物理组 授课 日期 2023 年 9月 1 日
背景 分析 在学习了宏观物体的有关热学知识后,引导学生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进一步探究学习热学知识,为从微观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本节由“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三个部分构成。本节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与日常生活观念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困难的突破也就在于通过大量的实验与生活现象,推理、总结和归纳出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普遍性、规律性。通过各种探究实验与体验实验,加强他们对分子动理论的了解。
学习 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 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 难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烧杯(2个)、热水、凉水、墨水、铅圆柱等。
教学 评价 教学目标科学、全面、明确,符合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具体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体现时代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实效,注重过程体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时间安排合理,应变能力表现突出。教具直观,手段先进,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运用熟练。语言生动严谨,准确流畅,表达清晰,板书设计恰当。目标达成度高,知识与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得到体验,物理科学方法得到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个性修改
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物质的构成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1段。 思考:1.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分辨不出它们,用_________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二、分子热运动 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相互之间有没有作用力?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分子,但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分子的情况。 阅读课本第3页“演示”。 思考: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空气的颜色为_______,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小”或“大”)。 2.实验时两瓶应怎样放置?倒过来行吗? 3.二氧化氮气体能进到上面的装空气的瓶子中去吗? 演示气体的扩散。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有什么变化?(会混合在一起)。 阅读课本第3页第4段内容。 思考:什么叫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阅读课本第3页5、6段内容: 思考:1.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请与气体扩散快慢比较。 2.固体之间能否发生扩散现象?请举例说明并与液体、气体扩散的快慢进行比较。 展示:硫酸铜与清水之间的扩散现象。 提问:1.你在实验中看到了哪些现象?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本第3页第6段内容。 思考:这个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思考:扩散的快慢与物质的状态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墨水在热水和凉水中的扩散现象。 讨论:墨水在热水和凉水中扩散的快慢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思考: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热运动。 问题: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演示:老师出示两个铅块,并演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课本第4页图13.1-4)。 思考:铅块相互吸引,能承受很大拉力,说明什么?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演示:压缩气体 思考:为什么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 呢?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多媒体动画演示分子间引力与斥力之间的关系。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页1、2、3、4段内容。 填写表格: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 教学环节三:小结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环节四:当堂检测 教学环节五:布置作业 教具直观; 注重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