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生产效率
提高
社会分工
生产力
根本原因
统治者
被统治者
阶级
矛盾
征服者
被征服者
部落
战争
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监狱
古国产生
早期国家雏形的产生
国家
氏族公社
部落、部落联盟
家族、聚落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国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职
能
对内
职能
对外职能
政治统治
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选拔
第三单元
法律
与
教化
第四单元 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
货币赋税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时空范围
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
空:中国+西方
禅让制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建立:
大禹治水
戴冠冕的夏禹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一:
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结果:权力继承由“传贤”变成“传子”
政权性质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变成奴隶私有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2、制度:
1.地方制度:内外服制度
商朝势力范围示意图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乙卯卜,争,贞沚爯册,王比伐土方,受有佑”
—《甲骨文合集》 6087正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殷本纪》
商王与附属国(外服)的关系?
·商王武力征服附属国,控制附属国,
但控制力有限
·附属国相对独立,保持原来的社会
结构,有很大自主权,是松散联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商朝
2.职官制度
3.神权政治
神权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十三年》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殷商时期的“殷”字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以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商朝
1.分封制——权力分配
周朝分封示意图
①概念:封邦建国,也叫封建制度
即: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
分封给诸侯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三)西周
③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②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
先代贵族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④权利与义务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材料一: 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三: 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义务:
缴纳贡赋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分封等级结构示意图
⑤作用:
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远地区发展。
C.周文化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文化交流
和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为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三)西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概念:宗法即宗族法规,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②特点:A.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等级严格且并具有相对性
C.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
③影响:
A.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贵族政治)
B.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2.宗法制-权利继承
(三)西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礼乐制-权利认同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礼乐制
宗法制
分封制
家国一体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贵贱有序的政治关系
长幼亲疏的血缘关系
互为表里
相互依存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国家层面
家族层面
意识形态
(三)西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奠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合作探究】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名称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不同
相同 松散的国家结构;
中央对地方控制较弱
相比进步的国家结构
对地方控制加强
方国联盟体
家国共同体
①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具进步性的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奠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四)商周政体的特点
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2.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3.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原始民主遗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五)春秋战国
——政治制度转型
(1)春秋时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
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
各国在政治上的重大改革使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
练
聚焦高考
1.(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
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等
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史书、书籍、报刊等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是一种决策方式,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臣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核心:皇帝制度(最高决策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
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文书制度(技术保障)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1、名称由来:p3
2、目的:突出个人功业,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地位: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4、特点(表现):
(一)皇帝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皇帝独尊
(2)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3)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军事)
1、构成
2、决策方式
公卿廷议,
皇帝裁断
3、特点
①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
袭(官僚政治) ;
②分工、制约,军政大权掌握在
皇帝手中(以皇权为中心) ;
③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
国家军政要务,廷议制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④体现“家天下”特点(家国同治)。
(三)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职权:p4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意义:①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四)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书同文字木方
◎睡虎地秦墓竹简
1、概况: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②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
书传递系统;
③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
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2、影响: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
②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为汉承秦制创造条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朝代 中央行政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两汉
隋唐
汉初: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权力逐渐
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有效履职。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与完善,为后世所沿袭。
朝代 中央行政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宋
元
明
清
二府三司制
由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一省制)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
宰相制度终结。
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逐渐成为
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西汉
中外朝制
宋
二府三司制
秦
三公九卿制
明清
废宰相设内阁(明)
雍正设立军机处(清)
(顶峰)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元
中央行政制度发展趋势:
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与中枢机构的演变,大体上是围绕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两个方向发展。
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事务繁杂,仅靠宰相一职是难以处理的,宰相向组织机构化发展是必然的,
君主专制导致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君主专制就必然削弱甚至废除宰相制度。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1)西汉
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
景帝削藩,引起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
分十三州,设刺史监察地方
中央
郡
县
郡
县
王国
监察州
中央
郡
县
州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守所能镇压,朝廷不得不派出九卿出任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行政权和农民军对抗。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监察州变为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 三级制
农民
起义
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2) 东汉——州、郡、县三级制
州刺史在地方有行政权,领兵权
(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制
3、隋朝
州、县二级制
4、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中央
州
县
中央
县
监察道
州
中央
州
县
道
州
县
方镇/藩镇
安史之乱
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
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变化:
州、县二级制
①根据山川形势设道,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问题: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5、宋朝
宋初,收节度使所领诸州归中央,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
州
县
中央
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四监司分管
路一级事权分散,加强中央集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6、元朝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意义: 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
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7、明朝
(1)废行省,设三司: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
(2)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形成“司/省-府-县”三级制
中央
府/州
县
(司)省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
府/州
县
省
8、清朝
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清代 督抚制度
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清朝地方巡抚总督多为一品、二品大员二者同为地方重臣,总督偏重军事,巡抚偏于民政,原则上巡抚要受总督节制.
演变趋势:通过变革与调整,中央对地方权利力的分配渐趋合理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三、演变——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怎样的特点?
2.行政区划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
1.制度发展有沿袭性,也有变革性;
3.行政区划上动下稳,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区划最为稳定,高层政区变化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四)商周原始民主传统
(五)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一)皇帝制度
(二)三公九卿制
(三)郡县制度
(四)文书行政制度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
朝代 中央行政 地方治理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隋
唐
两宋
元
明
清 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
内外服制
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
郡县制
中外朝制
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
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
废宰相,设内阁
军机处(雍正)
省、府、县三级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堂小结
发展趋势: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有中央 未集权
有中央 有集权
贵族等级分封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本课小结
3.秦朝公文书要用印玺封缄,即在缚系文书的绳结处填上封泥,由负责的官员把印盖在封泥上,重要的文书有两封、三封的。据此判断,秦朝的公文书制度( )
A.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B.是帝国行政的基石
C.提高了执政的效率 D.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4.军机处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召承办,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签发后交兵部通过驿站、军台发出。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置( )
A.制约了专制独裁 B.确保了正确决策
C.保障了西北军需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课堂检测
A
D
5.易中天评价某制度“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制衡,把立法与执法、决策与行政分离开……它是一个严密而精致的体系,尽可能地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他最有可能评价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度
C.汉朝的中朝制度 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课堂检测
D
1.(2023·山东省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 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拨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