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8: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 第一课时 逐字稿
【课前解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入新课
1、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先学习了郭沫若笔下如诗一般优美的白鹭。作者用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又一起读懂了许地山先生笔下朴实无华的落花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对比道出的要做有用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两位作家分别借白鹭和落花生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相信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已经给你留下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桂花雨,一起看看女作家琦君又是怎样借桂花来抒发真情的。
2、首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作者资料?
预设1: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她的作品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等,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预设2:琦君中学的时候跟随父母迁居到了杭州。 1949 年离开家乡,就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多是怀乡思亲的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两位同学能够从作者的角度来关注课文的内容,事先查阅了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在琦君散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桂花,让我魂牵梦萦”。看来桂花在作家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意义。难怪她的代表作与桂花有关,一起读一读课题。
3、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别称为岩桂,木樨,是一种有着特殊香气的小花,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桂花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长,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很多城市都把桂花作为市花,如杭州、苏州、桂林等。
作者爱桂花,但是本文的题目是桂花雨,那什么是桂花雨呢?
预习完课文,有同学能帮忙解释一下题目吗?
结合课文内容,我们会发现作者是把这一朵朵盛开的桂花轻轻地从树上飘到地上的样子想象成下雨。
当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一阵微风吹过,许多小小的桂花,就像小小的雨滴一样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还有的同学不仅看到了这迷人的桂花,还闻到了桂花那淡淡的香气呢,真是善于阅读,善于想象。同学们,我们还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这个题目。同学们这桂花后边多了一个雨字,就寄托着不一样的情感,更让我们读起来有一种美的享受。
二、交流生字词语,扫清学文障碍
1、要想读好课文,我们还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很多同学在预习的时候都关注到了课文的生字和新词,想和大家来分享
2、看看下面的词语都会读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的方法吧!
桂花 木兰花 箩筐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杭州 茶叶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来记住箩这个字。大家看箩是用竹子编的器皿,用来盛粮食或淘米等。在课文中,母亲用箩来收桂花,能收几大箩呢?
这两个要求会认的字都是形声字,其中箩下边的罗和杭右边的亢是声旁表示读音。这就提示我们在认字的时候可以结合声旁来把字音读准。
通过查现代汉语词典,我们看到缠字有三个意思,分别是缠绕、纠缠和应付。在课文中,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这里的缠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来帮助自己理解字义是个好办法。
3、那么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字,说一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学们都提示的非常好,下面请你拿出课堂练习单,完成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
三、交流优美的句子,学习词语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思
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美,很多同学在预习单中完成了摘抄美文的任务,谁来汇报一下你喜欢哪些句子?
在刚才同学们摘抄的这些句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恰好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园地中。你们看这两句话中都有姿态,请你读读这两句话。想想姿态在这两句话中的意思一样吗?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同学都发现了姿态在这两句话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预设1: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的样子那么好看,那么优雅。所以姿态在这里应该是样子的意思。
预设2: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常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所以大家都以崭新的面貌和态度来迎接它的到来,让自己有新年新气象。所以姿态在这句话中应该是态度的意思。
2、这些猜测是否准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词典验证一下。大家看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姿态这个词语的两个解释。看来刚才我们通过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对这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猜测还是很准确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是的,比如温和、简单、精神,便宜等等。大家可以综合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借助工具书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和辨析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3、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请你结合生活,试着用温和这个词语的两个不同的意思分别来写一句话,你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再试着写一写。
当温和用来形容气候的时候,表示的应该是气候不冷不热。
当温和用来形容性格的时候,表示的应该是性格不严厉,使人感到亲切。
同学们能够结合生活,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说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留心观察和积累,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词语。
四、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想一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再读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一下文章脉络。
地点 美好的回忆(事件) 文中对应的段落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并能有理有据地说明观点;讨论结束后组长将本组同学的见解汇总到学习单上。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
预设1:作者小时候在故乡,喜欢的就是桂花,还喜欢桂花的香气。在文中照应的段落是1、2自然段。
教师板书(爱桂花)
预设2:地点还是在故乡,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在文中对应的段落是3-6自然段。
教师板书(摇桂花)
预设3:这个时候作者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对应的段落是7-8自然段。
教师相机板书(忆桂花)
地点 美好的回忆(事件) 文中对应的段落
故乡 儿时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1—2
故乡 在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3—6
杭州 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7—8
2、伴随着对课文结构的梳理,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是作者琦君成年以后对童年往事的回忆。那么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一想到桂花,我就想到了桂花那迷人的香气。
一想到桂花,我就想起了桂花糕饼的味道。
一想到桂花,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在院子里和大人一起摇桂花的欢乐,
这些都是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同学们可以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书上,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补充,这真是一场桂花雨。
穿越时空,串联往事。即使步入暮年,这段往事仍珍藏在心头,这桂花让作者难以忘记。那么在这迷人的桂花中又珍藏着作者怎样的回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家琦君去感受这故桂花雨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