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练习(5份打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练习(5份打包,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14:40:2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2Na+2H2O===2Na++2OH-+H2↑
2Na2O2+2H2O===4Na++ 4OH- +O2↑
2Na2O2+2CO2===2Na2CO3+O2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H2O===HCl+HClO
NaClO+HCl===NaCl+HClO
NaClO+CO2+H2O===NaHCO3+HClO
三、离子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
五、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1. 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1个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2.写出钠长期露置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
3.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它有还原性吗?
提示:有还原性,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以被氧化为0价,表现氧化性。
4.能否用Ba(OH)2溶液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提示:不能,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
5.比较Fe与盐酸、Fe与氯气的反应,产物中Fe的价态有何不同?说明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提示:Fe与盐酸生成+2价的Fe、Fe与氯气的反应生成+3价的Fe,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6.工业制84消毒液和漂白粉的试剂是什么?
提示:84消毒液是用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中,漂白粉是用Cl2通入石灰乳中。
7.Cl2与H2O、碱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
提示:两反应中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8.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久置后如何变化?
9.AgCl不溶于水,它是弱电解质吗?
提示:Ag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AgCl是完全电离的。
10.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提示:不一定,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1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不能拆开?
提示:单质、气体、氧化物、弱酸、弱碱、难溶性盐。
12.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是还原剂,如氯气与水、NaOH的反应,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84”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现北京地坛医院)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消毒液,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因为这个消毒液是在1984年发明的,先定名“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
探究目标(一) “84”消毒液的制备
“84”消毒液是用次氯酸钠、表面活性剂(五水偏硅酸钠、磷酸三钠)、氢氧化钠、水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配的消毒剂。 
1. NaClO的工业制法是利用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提示:2NaOH+Cl2===NaCl+NaClO+H2O
2.工业上制备氯气,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如图所
示),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装置中有一阳离子交换膜,
只允许阳离子透过,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这样做的好处是
什么?
提示:A为NaOH;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3.有兴趣小组受电解食盐水的启发,把阳离子交换膜去掉,然后电解NaCl稀溶液,结果可直接制备简易的“84”消毒液,通电时氯气被溶液完全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备金属钠时,也用到Na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目标(二) “84”消毒液的性质与使用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室外游泳池中的水变绿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该泳池一直使用含氯消毒剂抑制藻类生长,这次事件中工作人员误用了过氧化氢消毒剂。
 1.为什么泳池中原有的含氯消毒剂(含NaClO)不起作用了?加入过氧化氢后发生了什么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提示:过氧化氢与NaCl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失去消毒抑藻作用;ClO-+H2O2===Cl-+H2O+ O2↑。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酸性洗涤剂)一起使用的话,会产生氯气,有可能导致氯气中毒,写出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ClO-+Cl-+2H+===Cl2↑+ H2O。
3.“84”消毒液需要密封保存,不然容易变质失效,写出其变质失效的化学方
程式。
提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探究目标(三) 其他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1.写出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每生成1 mol Ca(ClO)2,转移多少摩尔电子?
提示: 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a(ClO)2是氧化产物,CaCl2是还原产物;每生成1 mol Ca(ClO)2,转移2 mol电子。
2.二氧化氯在室温下是水溶性气体,它一直被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漂白剂和除臭剂,它在水中的杀菌、消毒能量比氯气强。其消毒的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Cl2的____倍。
提示:2.5
“阶段质量检测(三)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一、钠及其化合物
涉及的主要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a 和 H2O 的反应:2Na+2H2O===2Na++2OH-+H2↑;
②Na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③Na2O2和H2O的反应:2Na2O2+2H2O===4Na++ 4OH- +O2↑;
④Na2O2和CO2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⑤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OH-+ CO2===HCO;
⑥将Na2CO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CO+Ca(OH)2===CaCO3+2OH-;
⑦向Na2CO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CO2+H2O===2HCO;
⑧将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HCO+OH-===CO+H2O;
⑨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HCO+Ca2++ OH- ===CaCO3↓+H2O;
⑩将NaHCO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Ca2++2OH-===CaCO3↓+CO+2H2O。
二、氯及其化合物
写出上述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Cl2+2NaOH===NaCl+NaClO+H2O;
②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⑤Cl2+H2点燃,2HCl;
⑥Cl2+CuCuCl2;
⑦Cl2+2Na2NaCl;
⑧NaClO+HCl===NaCl+HClO;
⑨NaClO+CO2+H2O===NaHCO3+HClO;
⑩2HClO2HCl+O2↑。
三、离子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
五、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1个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2.写出钠长期露置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
提示: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10H2ONa2CO3。
3.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它有还原性吗?
提示:有还原性,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以被氧化为0价,表现氧化性。
4.能否用Ba(OH)2溶液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提示:不能,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
5.比较Fe与盐酸、Fe与氯气的反应,产物中Fe的价态有何不同?说明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提示:Fe与盐酸生成+2价的Fe、Fe与氯气的反应生成+3价的Fe,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6.工业制84消毒液和漂白粉的试剂是什么?
提示:84消毒液是用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中,漂白粉是用Cl2通入石灰乳中。
7.Cl2与H2O、碱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
提示:两反应中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8.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久置后如何变化?
提示:新制氯水含有三分子:Cl2、HClO、H2O
四离子:H+、Cl-、ClO-、OH-,其中OH-的量极少;新制的氯水久置后会变为稀盐酸,因为Cl2+H2O===HClO+HCl,2HClO2HCl+O2↑。
9.AgCl不溶于水,它是弱电解质吗?
提示:Ag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AgCl是完全电离的。
10.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提示:不一定,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1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不能拆开?
提示:单质、气体、氧化物、弱酸、弱碱、难溶性盐。
12.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是还原剂,如氯气与水、NaOH的反应,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3.以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为例,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提示:氧化剂:MnO2,还原剂:HCl
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MnCl2
MnCl2+Cl2↑+2H2O
14.粗盐提纯时,除去Ca2+、Mg2+、SO分别用什么试剂?哪一种试剂最后加入?为什么?
提示:除去Ca2+、Mg2+、SO分别用Na2CO3、NaOH、BaCl2,Na2CO3要最后加入,因为还要用Na2CO3除去多余的BaCl2。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84”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现北京地坛医院)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消毒液,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因为这个消毒液是在1984年发明的,先定名“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
探究目标 一  “84”消毒液的制备
“84”消毒液是用次氯酸钠、表面活性剂(五水偏硅酸钠、磷酸三钠)、氢氧化钠、水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配的消毒剂。 
1.NaClO的工业制法是利用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提示:2NaOH+Cl2===NaCl+NaClO+H2O
2.工业上制备氯气,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如图所示),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装置中有一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A为NaOH;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3.有兴趣小组受电解食盐水的启发,把阳离子交换膜去掉,然后电解NaCl稀溶液,结果可直接制备简易的“84”消毒液,通电时氯气被溶液完全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NaCl+H2ONaClO+H2
4.工业上制备金属钠时,也用到Na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2NaCl2Na+Cl2↑
探究目标 二  “84”消毒液的性质与使用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室外游泳池中的水变绿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该泳池一直使用含氯消毒剂抑制藻类生长,这次事件中工作人员误用了过氧化氢消毒剂。
 
1.为什么泳池中原有的含氯消毒剂(含NaClO)不起作用了?加入过氧化氢后发生了什么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提示:过氧化氢与NaCl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失去消毒抑藻作用;ClO-+H2O2===Cl-+H2O+ O2↑。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酸性洗涤剂)一起使用的话,会产生氯气,有可能导致氯气中毒,写出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ClO-+Cl-+2H+===Cl2↑+ H2O。
3.“84”消毒液需要密封保存,不然容易变质失效,写出其变质失效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探究目标 三  其他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1.写出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每生成1 mol Ca(ClO)2,转移多少摩尔电子?
提示: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lO)2是氧化产物,CaCl2是还原产物;每生成1 mol Ca(ClO)2,转移2 mol电子。
2.二氧化氯在室温下是水溶性气体,它一直被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漂白剂和除臭剂,它在水中的杀菌、消毒能量比氯气强。其消毒的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Cl2的____倍。
提示:2.5
(三)阶段验收·质量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如果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的Cl2扩散,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撤离
B.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
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援
解析:选A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氯气随风向低洼处扩散,所以人要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A错误、C正确;肥皂液显碱性,能吸收氯气,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可以防止中毒,B正确;氯气能溶于水,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可以防止氯气进入室内引起中毒,D正确。
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溴和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和钾单质
B.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得金属钠
D.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海水中的钾元素和溴元素以K+、Br-存在,需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钾和非金属溴,A错误;电解熔融的MgCl2而不是MgCl2饱和溶液制得金属镁,B错误;海带中的碘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需加氧化剂得到I2,D错误。
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2存在
D.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解析:选B 氯气溶于水后,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所以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Cl2、HClO、H2O、H+、Cl-、ClO-、OH-。氯化氢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A项错误;氯气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B项正确;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说明有氯气存在,C项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呈酸性,有盐酸存在,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D项错误。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解析:选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为O2,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催化剂,H2O2分解需要MnO2作催化剂,B错误;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根据实验①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结合实验②和③,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D正确。
5.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溶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H+、HClO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2H+===H2O+CO2↑
D 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Cl2有漂白性
解析:选A 新制氯水中存在Cl-,Cl-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A正确;新制氯水中有H+,能使石蕊溶液显红色,存在HClO分子,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新制氯水中有H+,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C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
6.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① 过滤装置 漏斗
B ②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③ 蒸发装置 坩埚
D ④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解析:选C 由流程可知,步骤①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等仪器,正确;步骤②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正确;步骤③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等仪器,错误;步骤④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甲苯,需要蒸馏烧瓶等仪器,正确。
7.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时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碱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熔点高,所以先预热再反应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解析:选C 钠的熔点较低,先预热熔化再反应,C错误。
8..已知还原性S2->I->Fe2+>Br->C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I-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氧化性:Cl2>Br2>I2
C.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Br2+2Cl-===2Br-+Cl2↑
D.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解析:选C 根据还原性I->Fe2+可知,Fe3+与I-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I2和Fe2+,不能大量共存,A正确;已知还原性I->Br->Cl-,则氧化性Cl2>Br2>I2,B正确;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2+>Br->Cl-,所以溴单质只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不会氧化氯离子,C错误;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2+>Br-,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D正确。
9.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Cu2+、K+、H+、Cl-、CO、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K+、OH-、CO      B.CO、OH-、Cl-
C.K+、H+、Cl- D.Cu2+、H+、Cl-
解析:选A 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甲烧杯中含有Cu2+,由于Cu2+、H+与OH-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则Cu2+、H+在甲烧杯中,OH-在乙烧杯中;因为CO与Cu2+、H+不能大量共存,则CO在乙烧杯中;根据电荷守恒,甲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u2+、H+、Cl-,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K+、OH-、CO。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Na+、MnO、Cl-、NO
B.酸性溶液:NH、Fe3+、CO、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Al3+、SO、NO
解析:选C MnO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A错误;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H+,H+、Fe3+都与CO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Na+、K+、SO、NO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OH-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OH-,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1.在3Cl2+6KOH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C.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5NA
D.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5倍
解析:选A 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可表示为
在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KClO3是氧化产物,KCl是还原产物,当反应中消耗3 mol Cl2时,转移电子为5 mol,即转移电子数为5NA,被还原的氯气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1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选B 原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Cl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A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B正确;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HCl引起的,C错误;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NO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错误。
13.下列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选C 钠在空气中变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A正确;开始无气泡,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B正确;Na2O2在空气中变成白色黏稠物,与Na2O2和水反应有关,C错误;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D正确。
14.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Fe3+、NH、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NO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NO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Fe2+>NH
C.该反应中Fe2+被还原为Fe3+
D.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8∶1
解析:选C 由题图所示信息可知:NO为反应物,Fe3+为生成物。A项,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项,Fe2+是还原剂,NH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2+>NH;C项,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时是失去电子,被氧化;D项,还原剂是Fe2+,氧化剂为NO,其个数之比为8∶1。
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不可能有Na2O、Na2O2和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解析:选D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氧化钠可能与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此过程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即正确的是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解析:(1)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Fe3+等有色离子。(2)加入稀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肯定存在Ag+。(3)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原溶液中肯定含有Mg2+。(4)由于原溶液中含有Ag+和Mg2+,阴离子中不可能含有Cl-、CO、OH-,可能含有NO。
答案:(1)Cu2+、Fe3+ (2)Ag+ (3)Mg2+ Mg2++2OH-===Mg(OH)2↓ (4)B
17.(12分)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所得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等杂质,为了有效除去它们,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2+试剂
B.先加NaOH,后加Ba2+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Ba2+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其中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除去SO,必须添加的钡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Ba(OH)2   B.Ba(NO3)2   C.BaCl2
(2)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电解生成的氯气通入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石灰乳制取Mg(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主要考虑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O用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2+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Ca2+用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2+用CO除去,所以Na2CO3应放在Ba2+试剂之后加入以除去Ba2+、Ca2+,B、C均合理;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SO===BaSO4↓、Mg2++2OH-===Mg(OH)2↓、Fe3++3OH-===Fe(OH)3↓、Ba2++CO===BaCO3↓、Ca2++CO===CaCO3↓、H++OH-===H2O、2H++CO===H2O+CO2↑;除去SO而不引入杂质,可以选择Ba(OH)2或BaCl2,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用盐酸除去。
(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Ca(OH)2与海水中的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Ca(OH)2===CaCl2+Mg(OH)2↓,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是为了就近取材,降低成本。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无人居住和非景区的海边。
答案:(1)BC Ba2++SO===BaSO4↓、Mg2++2OH-===Mg(OH)2↓、Fe3++3OH-===Fe(OH)3↓、Ba2++CO===BaCO3↓、Ca2++CO===CaCO3↓、H++OH-===H2O、2H++CO===H2O+CO2↑ AC
(2)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MgCl2+Ca(OH)2===CaCl2+Mg(OH)2↓ 就近取材,降低成本
(4)无人居住和非景区的海边
18.(10分)(1)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
使用说明[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氯化钙[用途用量] 取漂白粉2至3 g,水1 000 g,配成溶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至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硝酸反应)。
(2)将14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_________g,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解析:(1)①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容易分解,反应分别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②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中含有碳酸钙,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Ca(ClO)2~CaCO3~CO2
143 g 22.4 L
m[Ca(ClO)2]    0.448 L
有m[Ca(ClO)2]==2.86 g。
(2)n(O2)==0.05 mol,根据反应2Na2O2+2H2O===4Na++4OH-+O2↑可知,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O2)=2n(O2)=0.05 mol×2=0.1 mol,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m(Na2O2)=78 g·mol-1×0.1 mol=7.8 g,氧化钠的质量为14 g-7.8 g=6.2 g,n(Na2O)==0.1 mol,n(Na2O2)=0.1 mol,混合物溶于水后都生成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根据Na原子守恒得所得溶液中n(NaOH)=n(Na+)=2n(Na2O)+2n(Na2O2)=2×(0.1+0.1)mol=0.4 mol,c(NaOH)==1.0 mol·L-1。
答案:(1)①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②2.86 g (2)6.2 1.0
19.(10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Cu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Cu+2Ag+===Cu2++2Ag,Ag附着在铜丝的表面,氧化性Cu2+<Ag+,故氧化性Ag+>Cu2+>Fe2+。
(2)由于HNO3中的N为+5价,为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为-2价,只具有还原性,故此反应为HNO3+H2S―→S↓+NO+H2O,还原产物为NO,氧化产物为S,其中H2→,转移2 mol e-生成32 g S,故转移0.3 mol e-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
(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
答案: (1)①Fe+Cu2+===Fe2++Cu ②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③Ag+>Cu2+>Fe2+ (2)NO 4.8 (3)Fe2+>Br->Cl-
20.(12分)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浓硫酸”“碱石灰”或“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Na2O2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Na2O2与H2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的含量。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H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可盛放碱石灰。
(2)装置内有空气,应先用产生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停止通入氢气,以防爆炸。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则结合原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产物为NaOH。
(4)①溶液转移需要用到玻璃棒,操作2为蒸发除去水得NaOH固体。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m2偏小,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1)除去H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 碱石灰
(2)CBAD (3)NaOH (4)①玻璃棒 蒸发
②偏小(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一、钠及其化合物
涉及的主要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a 和 H2O 的反应:_________;
②Na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
③Na2O2和H2O的反应:_________;
④Na2O2和CO2的反应:_________;
⑤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_________;
⑥将Na2CO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_________;
⑦向Na2CO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_________;
⑧将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_________;
⑨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_________;
⑩将NaHCO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_________。
二、氯及其化合物
写出上述编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_;
⑧_________;
⑨_________;
⑩_________。
三、离子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
五、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2.写出钠长期露置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
3.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它有还原性吗?
4.能否用Ba(OH)2溶液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5.比较Fe与盐酸、Fe与氯气的反应,产物中Fe的价态有何不同?说明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6.工业制84消毒液和漂白粉的试剂是什么?
7.Cl2与H2O、碱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
8.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久置后如何变化?
四离子:H+、Cl-、ClO-、OH-,其中OH-的量极少;新制的氯水久置后会变为稀盐酸,因为Cl2+H2O===HClO+HCl,2HClO2HCl+O2↑。
9.AgCl不溶于水,它是弱电解质吗?
10.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1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不能拆开?
12.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吗?
13.以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为例,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MnCl2
MnCl2+Cl2↑+2H2O
14.粗盐提纯时,除去Ca2+、Mg2+、SO分别用什么试剂?哪一种试剂最后加入?为什么?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84”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现北京地坛医院)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消毒液,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因为这个消毒液是在1984年发明的,先定名“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
探究目标 一  “84”消毒液的制备
“84”消毒液是用次氯酸钠、表面活性剂(五水偏硅酸钠、磷酸三钠)、氢氧化钠、水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配的消毒剂。 
1.NaClO的工业制法是利用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备氯气,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如图所示),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装置中有一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3.有兴趣小组受电解食盐水的启发,把阳离子交换膜去掉,然后电解NaCl稀溶液,结果可直接制备简易的“84”消毒液,通电时氯气被溶液完全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备金属钠时,也用到Na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目标 二  “84”消毒液的性质与使用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室外游泳池中的水变绿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该泳池一直使用含氯消毒剂抑制藻类生长,这次事件中工作人员误用了过氧化氢消毒剂。
 
1.为什么泳池中原有的含氯消毒剂(含NaClO)不起作用了?加入过氧化氢后发生了什么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酸性洗涤剂)一起使用的话,会产生氯气,有可能导致氯气中毒,写出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3.“84”消毒液需要密封保存,不然容易变质失效,写出其变质失效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目标 三  其他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1.写出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每生成1 mol Ca(ClO)2,转移多少摩尔电子?
2.二氧化氯在室温下是水溶性气体,它一直被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漂白剂和除臭剂,它在水中的杀菌、消毒能量比氯气强。其消毒的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Cl2的____倍。
(三)阶段验收·质量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如果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的Cl2扩散,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撤离
B.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
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援
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溴和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和钾单质
B.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得金属钠
D.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2存在
D.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5.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溶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H+、HClO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2H+===H2O+CO2↑
D 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Cl2有漂白性
6.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① 过滤装置 漏斗
B ②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③ 蒸发装置 坩埚
D ④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7.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时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碱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熔点高,所以先预热再反应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8..已知还原性S2->I->Fe2+>Br->C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I-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氧化性:Cl2>Br2>I2
C.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Br2+2Cl-===2Br-+Cl2↑
D.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9.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Cu2+、K+、H+、Cl-、CO、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K+、OH-、CO      B.CO、OH-、Cl-
C.K+、H+、Cl- D.Cu2+、H+、Cl-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Na+、MnO、Cl-、NO
B.酸性溶液:NH、Fe3+、CO、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Al3+、SO、NO
11.在3Cl2+6KOH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C.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5NA
D.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5倍
1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3.下列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14.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Fe3+、NH、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NO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NO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Fe2+>NH
C.该反应中Fe2+被还原为Fe3+
D.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8∶1
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不可能有Na2O、Na2O2和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17.(12分)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所得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等杂质,为了有效除去它们,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2+试剂
B.先加NaOH,后加Ba2+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Ba2+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其中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除去SO,必须添加的钡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Ba(OH)2   B.Ba(NO3)2   C.BaCl2
(2)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电解生成的氯气通入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石灰乳制取Mg(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主要考虑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
18.(10分)(1)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
使用说明[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氯化钙[用途用量] 取漂白粉2至3 g,水1 000 g,配成溶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至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硝酸反应)。
(2)将14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_________g,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19.(10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浓硫酸”“碱石灰”或“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Na2O2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Na2O2与H2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的含量。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阶段质量检测(三)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如果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的Cl2扩散,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撤离
B.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
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援
解析:选A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氯气随风向低洼处扩散,所以人要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A错误、C正确;肥皂液显碱性,能吸收氯气,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可以防止中毒,B正确;氯气能溶于水,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可以防止氯气进入室内引起中毒,D正确。
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溴和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和钾单质
B.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得金属钠
D.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海水中的钾元素和溴元素以K+、Br-存在,需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钾和非金属溴,A错误;电解熔融的MgCl2而不是MgCl2饱和溶液制得金属镁,B错误;海带中的碘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需加氧化剂得到I2,D错误。
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2存在
D.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解析:选B 氯气溶于水后,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所以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Cl2、HClO、H2O、H+、Cl-、ClO-、OH-。氯化氢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A项错误;氯气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B项正确;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说明有氯气存在,C项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呈酸性,有盐酸存在,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D项错误。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解析:选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为O2,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催化剂,H2O2分解需要MnO2作催化剂,B错误;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根据实验①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结合实验②和③,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D正确。
5.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溶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H+、HClO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2H+===H2O+CO2↑
D 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Cl2有漂白性
解析:选A 新制氯水中存在Cl-,Cl-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A正确;新制氯水中有H+,能使石蕊溶液显红色,存在HClO分子,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新制氯水中有H+,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C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
6.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① 过滤装置 漏斗
B ②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③ 蒸发装置 坩埚
D ④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解析:选C 由流程可知,步骤①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等仪器,正确;步骤②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正确;步骤③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等仪器,错误;步骤④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甲苯,需要蒸馏烧瓶等仪器,正确。
7.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时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碱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熔点高,所以先预热再反应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解析:选C 钠的熔点较低,先预热熔化再反应,C错误。
8..已知还原性S2->I->Fe2+>Br->C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I-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氧化性:Cl2>Br2>I2
C.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Br2+2Cl-===2Br-+Cl2↑
D.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解析:选C 根据还原性I->Fe2+可知,Fe3+与I-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I2和Fe2+,不能大量共存,A正确;已知还原性I->Br->Cl-,则氧化性Cl2>Br2>I2,B正确;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2+>Br->Cl-,所以溴单质只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不会氧化氯离子,C错误;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2+>Br-,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D正确。
9.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Cu2+、K+、H+、Cl-、CO、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K+、OH-、CO      B.CO、OH-、Cl-
C.K+、H+、Cl- D.Cu2+、H+、Cl-
解析:选A 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甲烧杯中含有Cu2+,由于Cu2+、H+与OH-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则Cu2+、H+在甲烧杯中,OH-在乙烧杯中;因为CO与Cu2+、H+不能大量共存,则CO在乙烧杯中;根据电荷守恒,甲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u2+、H+、Cl-,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K+、OH-、CO。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Na+、MnO、Cl-、NO
B.酸性溶液:NH、Fe3+、CO、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Al3+、SO、NO
解析:选C MnO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A错误;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H+,H+、Fe3+都与CO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Na+、K+、SO、NO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OH-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OH-,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1.在3Cl2+6KOH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C.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5NA
D.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5倍
解析:选A 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可表示为
在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KClO3是氧化产物,KCl是还原产物,当反应中消耗3 mol Cl2时,转移电子为5 mol,即转移电子数为5NA,被还原的氯气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1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选B 原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Cl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A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B正确;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HCl引起的,C错误;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NO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错误。
13.下列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选C 钠在空气中变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A正确;开始无气泡,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B正确;Na2O2在空气中变成白色黏稠物,与Na2O2和水反应有关,C错误;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D正确。
14.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Fe3+、NH、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NO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NO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Fe2+>NH
C.该反应中Fe2+被还原为Fe3+
D.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8∶1
解析:选C 由题图所示信息可知:NO为反应物,Fe3+为生成物。A项,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项,Fe2+是还原剂,NH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2+>NH;C项,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时是失去电子,被氧化;D项,还原剂是Fe2+,氧化剂为NO,其个数之比为8∶1。
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不可能有Na2O、Na2O2和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解析:选D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氧化钠可能与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此过程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即正确的是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解析:(1)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Fe3+等有色离子。(2)加入稀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肯定存在Ag+。(3)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原溶液中肯定含有Mg2+。(4)由于原溶液中含有Ag+和Mg2+,阴离子中不可能含有Cl-、CO、OH-,可能含有NO。
答案:(1)Cu2+、Fe3+ (2)Ag+ (3)Mg2+ Mg2++2OH-===Mg(OH)2↓ (4)B
17.(12分)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所得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等杂质,为了有效除去它们,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2+试剂
B.先加NaOH,后加Ba2+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Ba2+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其中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除去SO,必须添加的钡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Ba(OH)2   B.Ba(NO3)2   C.BaCl2
(2)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电解生成的氯气通入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石灰乳制取Mg(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主要考虑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O用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2+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Ca2+用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2+用CO除去,所以Na2CO3应放在Ba2+试剂之后加入以除去Ba2+、Ca2+,B、C均合理;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SO===BaSO4↓、Mg2++2OH-===Mg(OH)2↓、Fe3++3OH-===Fe(OH)3↓、Ba2++CO===BaCO3↓、Ca2++CO===CaCO3↓、H++OH-===H2O、2H++CO===H2O+CO2↑;除去SO而不引入杂质,可以选择Ba(OH)2或BaCl2,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用盐酸除去。
(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Ca(OH)2与海水中的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Ca(OH)2===CaCl2+Mg(OH)2↓,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是为了就近取材,降低成本。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无人居住和非景区的海边。
答案:(1)BC Ba2++SO===BaSO4↓、Mg2++2OH-===Mg(OH)2↓、Fe3++3OH-===Fe(OH)3↓、Ba2++CO===BaCO3↓、Ca2++CO===CaCO3↓、H++OH-===H2O、2H++CO===H2O+CO2↑ AC
(2)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MgCl2+Ca(OH)2===CaCl2+Mg(OH)2↓ 就近取材,降低成本
(4)无人居住和非景区的海边
18.(10分)(1)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
使用说明[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氯化钙[用途用量] 取漂白粉2至3 g,水1 000 g,配成溶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至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硝酸反应)。
(2)将14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_________g,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解析:(1)①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容易分解,反应分别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②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中含有碳酸钙,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Ca(ClO)2~CaCO3~CO2
143 g 22.4 L
m[Ca(ClO)2]    0.448 L
有m[Ca(ClO)2]==2.86 g。
(2)n(O2)==0.05 mol,根据反应2Na2O2+2H2O===4Na++4OH-+O2↑可知,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O2)=2n(O2)=0.05 mol×2=0.1 mol,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m(Na2O2)=78 g·mol-1×0.1 mol=7.8 g,氧化钠的质量为14 g-7.8 g=6.2 g,n(Na2O)==0.1 mol,n(Na2O2)=0.1 mol,混合物溶于水后都生成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根据Na原子守恒得所得溶液中n(NaOH)=n(Na+)=2n(Na2O)+2n(Na2O2)=2×(0.1+0.1)mol=0.4 mol,c(NaOH)==1.0 mol·L-1。
答案:(1)①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②2.86 g (2)6.2 1.0
19.(10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Cu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Cu+2Ag+===Cu2++2Ag,Ag附着在铜丝的表面,氧化性Cu2+<Ag+,故氧化性Ag+>Cu2+>Fe2+。
(2)由于HNO3中的N为+5价,为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为-2价,只具有还原性,故此反应为HNO3+H2S―→S↓+NO+H2O,还原产物为NO,氧化产物为S,其中H2→,转移2 mol e-生成32 g S,故转移0.3 mol e-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
(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
答案: (1)①Fe+Cu2+===Fe2++Cu ②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③Ag+>Cu2+>Fe2+ (2)NO 4.8 (3)Fe2+>Br->Cl-
20.(12分)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浓硫酸”“碱石灰”或“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Na2O2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Na2O2与H2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的含量。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H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可盛放碱石灰。
(2)装置内有空气,应先用产生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停止通入氢气,以防爆炸。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则结合原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产物为NaOH。
(4)①溶液转移需要用到玻璃棒,操作2为蒸发除去水得NaOH固体。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m2偏小,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1)除去H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 碱石灰
(2)CBAD (3)NaOH (4)①玻璃棒 蒸发
②偏小阶段质量检测(三)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如果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的Cl2扩散,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撤离
B.用浸有肥皂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
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援
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溴和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和钾单质
B.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得金属钠
D.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2存在
D.加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5.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溶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H+、HClO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2H+===H2O+CO2↑
D 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Cl2有漂白性
6.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① 过滤装置 漏斗
B ②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③ 蒸发装置 坩埚
D ④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7.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时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碱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熔点高,所以先预热再反应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8..已知还原性S2->I->Fe2+>Br->C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I-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氧化性:Cl2>Br2>I2
C.将足量Br2加入FeCl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Br2+2Cl-===2Br-+Cl2↑
D.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9.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Cu2+、K+、H+、Cl-、CO、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K+、OH-、CO      B.CO、OH-、Cl-
C.K+、H+、Cl- D.Cu2+、H+、Cl-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Na+、MnO、Cl-、NO
B.酸性溶液:NH、Fe3+、CO、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Al3+、SO、NO
11.在3Cl2+6KOH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C.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5NA
D.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5倍
1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3.下列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14.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Fe3+、NH、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NO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NO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Fe2+>NH
C.该反应中Fe2+被还原为Fe3+
D.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8∶1
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粉末中不可能有Na2O、Na2O2和NaHCO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17.(12分)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所得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等杂质,为了有效除去它们,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2+试剂
B.先加NaOH,后加Ba2+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Ba2+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其中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除去SO,必须添加的钡试剂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Ba(OH)2   B.Ba(NO3)2   C.BaCl2
(2)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电解生成的氯气通入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石灰乳制取Mg(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而不从异地山中开凿石灰石制取,主要考虑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
18.(10分)(1)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
使用说明[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氯化钙[用途用量] 取漂白粉2至3 g,水1 000 g,配成溶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至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硝酸反应)。
(2)将14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_________g,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1
19.(10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浓硫酸”“碱石灰”或“无水硫酸铜”)。
(2)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Na2O2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Na2O2与H2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的含量。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