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20: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文题:
本课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高兴地看到。稻菽,稻谷。千重浪,比喻说法,指田野中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起伏不定,像波浪一样的情形。这里特指稻谷丰收。文章引用这句诗作为正标题,突出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正副标题一虚一实,正标题为虚,副标题为实。
一.知人论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颁奖词
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
水稻研究的意义
Significance of rice research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杂交水稻是我国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突破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的观点,找到了新的杂交方法,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主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群像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
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特写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传记式
要写好人物通讯,
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
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文体知识
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2)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3)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4)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思考: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来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课文图解
初读感知
(1)全文写了袁隆平的哪几个方面的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
取材方面 体现的品质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发现特异稻
护理特异稻
试种特异稻
(欣喜)
(满怀希望)
(失望)
分析研究
(自信)
发现真理
(收获)
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1961年7月的一天
(发起挑战)
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运用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
可分两个层次。
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
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驳斥“三不稻”观点的情节来写的。
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
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
①一个梦-----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有:一、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二、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三、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实验,用事实证明他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
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新闻性:突显重点
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文学性:丰富细节
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
此外,还有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多种叙述方法补充: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议论和抒情,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如文章第1段,先记叙研究成果,然后用议论的方式写出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这一节中,开头就写道:“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最后,又写道:“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作者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技法点播:
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不少高考记叙文命题,都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
1、整体感知文本: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
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 持慎重态度。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1、整体感知文本: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小标题
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和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请鉴赏两段细节描写的文字并分析其作用。
“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作用: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认真、科学严谨。突出了袁隆平的敢于实践,丰富了人物通讯的信息。
深入探究
4、本文多处运用数据,请找出来并谈谈他们的作用。
作用:这些准确的数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
“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年至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
“1976年至1999年,全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2.3亿亩左右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
“小面积最高产量达每亩1139千克,达到了100千克/公顷的超级稻产量指标。如果按年推广2亿亩记,年增粮食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
深入探究
5、这篇人物通讯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描写、议论和抒情,形式灵活,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先记叙研究成果,然后用议论的方式写出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文章还写道:“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作者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深入探究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写作技法总结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
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准确的数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灵活的表达方式,体现新闻的文学性。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