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2 《归园田居》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2 《归园田居》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22: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尤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其诗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并开创了田园诗派。
主要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山水田园派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关于作品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朗读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品析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适应世俗
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气质,情致
山林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
误落尘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品析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开头两句的“无”“爱”两个字,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赏析三、四句。
“误落”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极端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之情,三十年”写时间之久。诗人面对田园,就像面对一位感情深厚的老友一样,叹息道: “呵,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了。”可见他心中有多少感慨,多少 眷恋。
品析诗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山林,池里的鱼思念游过的深渊。
(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被关在笼中的鸟
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南边的田野
守拙:“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品析诗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羁鸟”“池鱼”两个词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诗人在官场生活的种种束缚之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模样。而本性是难以改变的,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深渊里,诗人也要摆脱束缚,归隐田园。“恋”“思”两个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思念。
品析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四周环绕。
迷蒙隐约的样子。
隐约的样子。
指村落
顶端
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茅草屋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村落的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的顶端鸣叫。
遮盖。
品析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采用白描手法,远近结合,以动衬静。“方宅”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番天地。田地、草屋、榆柳、桃李……这些原本平常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却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生活图景。“暧暧”两句是远景,给人以静谧的感觉。“狗吠”两句则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能表现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这几句诗中诗人是如何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小结:
感受意境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品析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技巧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
1.绘景。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析景。运用什么手法。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高远辽阔等等。
3.悟情。谈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以致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品析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诗人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
(2)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意象在诗人情感连缀下共同构成了宁静安逸、淳朴自然、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品析诗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余暇,空闲
静室
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静室里自有余暇。
久在关鸟兽的笼子里,又能返回自然了。
“虚室”指简朴空寂的居室,同时也指干净纯洁的内心,有淡忘仕途名利之意。
“樊笼”原指关鸟兽的笼子,在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即上文中的“尘网”。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呼应了开头,表达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愉悦之情。
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
深入理解
任务1: 围绕“归园田居”,诗人分几层来写?试归纳每层的层意。
第一层(1-6句)写诗人回归田园前的情况。
第二层(7-16句)写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层(17-20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诗人回归田园后的愉悦之情。
深入理解
任务2: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深入理解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情-厌恶悔恨
A、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官场生活-喻
尘网樊笼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深入理解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      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所感:
3.归向何处?
“守拙归园田”
深入理解
任务3:结合诗歌的语境,如何理解“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这几个意象?
“误落尘网”是讲自己误入了束缚人性和自由的世俗之网。陶渊明为了生活所迫,不得已奔波官场,不能顺应自己的本性。“樊笼”“尘网”比喻束缚本性的俗世。“羁鸟”“池鱼”比喻自己受到官场的束缚,“恋”“思”表达出向往田园生活又急于摆脱束缚的迫切心情。 “复得返自然”传达出终于脱离官场的欢欣和喜悦。
深入理解
任务4:请从对色彩的捕捉和炼字的角度赏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诗。
(1)榆和柳青翠的绿色,桃花鲜艳的红色,李花柔和的白色——很多颜色扑入眼帘,带着盎然的生命的气息。
(2)“荫”和“罗”两个字非常具有表现力。“荫”字写出了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树荫浓密,遮住了浓烈的阳光,带给人一室的清凉。“罗”字写出了花儿很繁盛,层层叠叠的,竞相绽放。
把握思想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辞官原因
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
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
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
拓展
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