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4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说课课件8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4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说课课件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2-16 11: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备课流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人教版例题:张大妈家上个月
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每吨水多少元?
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不容易理解,再加上小数学生计算难度
大。青岛版提供的信息窗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计算。我创造性的
使用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买钢笔为载体,数值比较小便于学生
找等量关系。信息窗四有两个红点的教学任务,我把教学重点放在
第一个红点,通过第一个红点的教学,建立起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
数学模型,第二个红点放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孩子自
主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www.1ppt.comCompany Logo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提高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经历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应用意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教学目标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判断其比例形式我校对数学教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建构了“先学后研”四疑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流程为“三段六式”:导入新课后,学生先在小组内提出问题。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释疑,教师总结提升进行破疑。拓展延伸,学生不疑。 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小研究的引导下,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www.1ppt.com(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简单的复习为本节课学习做了铺垫,提高了教学效率。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3)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二)组内交流,学生质疑课前小研究:
小明买2支钢笔用了6元钱。小红想买4支同样的钢笔要用多少元?(1) 整理信息有妙招。(2) 我的算式。(3) 我的发现。(4) 我的问题。 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有效的生活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买文具这个生活背景。 (二)组内交流,学生质疑 课前小研究是引领学生先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应凸显教学的关键点,体现课堂不易操作点。本节课的关键点是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小研究中我设计了整理信息有妙招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二)组内交流,学生质疑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小组内能够解决的先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准备全班交流。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开始。是学生分
析数量关系的基础。把纯文字的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分
析和梳理,去伪存真,找出题目的关键语句,我给起名
叫“给题目瘦瘦身”。让画图和列表架起学生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的桥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
题的本来面目。(二)组内交流,学生质疑
学生借助表格容易理解题意,快速找到相关联的量,
发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预设:
① 6÷2×4。
②6×(4÷2)。
③ 6:2=x:4
④ 2:6=4:x 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自学指导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人的( )和( )的( )相等。
用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用比例解决问题。(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 预设有的同学可能列出:2:6=4:x也可以,要求学生说出比值的意义是1元可以买多少只钢笔。
解设小红用了x元
6:2=x:4
2x=24
x=12
答:需要12元。
(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②判——判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③列——设未知数列出比例。
④解——解比例。
⑤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
通过学生们的交流释疑,教师重在引领学生
探索实际问题所隐含的关系量,从而让学生更
好地建立起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五)拓展延伸,学生不疑 小明买2支钢笔用了6元钱。小红想用12元买同样的钢笔,要买多少支?(用比例解决)
这道题是将小研究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变了,同一道题目,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设计问题时,可对问题引申、发展、拓宽,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不仅仅满足一题一解,一问一答,应练一题,带一片,从活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红点的教学,学生已建立起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二个红点放在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年级同学做广播体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16人,站多少行?(用比例解决)
拓展延伸,学生不疑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遵循小坡度、密台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120千米需2小时。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题中(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如果设5小时行驶x千米,列比例式是( )课堂检测(2)小华读一本书,计划每天读24页,20天读完。实际每天读30页,这样多少天可以读完?(用比例解决)
(六)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精彩表现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认识,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应用题 (设计意图:把用比例解决问题归纳为5个步骤,便于学生做题时有章可寻,提高学生的解体速度和解题的规范性。)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②判——判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③列——设未知数列出比例。
④解——解比例。
⑤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
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生生评价课堂评价课后评价师生评价融入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课前小研究的完成及补充、完善小组长评价组员评价课堂表现情况评价小组的分工、合作评价小组课堂互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