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比例尺和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从而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010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03单元目标说教材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会用比例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对应”、“不变”等数学函数思想并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应用。经历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体,体验与同学合作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功与快乐。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材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教 学 重 点说 教 材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难 点说 教 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方程)。学 情 分 析说 学 情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正反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如:比例的意义是借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是借助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反比例的意义是借助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的。学 情 分 析说 学 情而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另外,在我校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提下,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个更好的平台。教学模式策略教学策略和方法方法策 略教 学 方法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总结全课 深化提高 教 学 设 计同学们,我们和工人师傅一起酿造啤酒,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啤酒厂,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呢?仔细阅读课本P79——80,去探索更神奇的数学奥秘吧,加油!
工人师傅把啤酒装进箱子里面,已知2个箱子能装24甁啤酒。现在有480甁啤酒需要几个箱子?
1、我的算法
2、我还有别的方法:
3、我的例子:
4、我的发现和问题:
5、这节课我的收获与困惑是: 前置自学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优化出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更为简单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教 学 设 计试着判断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这种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和包装图书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教 学 设 计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课前小研究,我设计了用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是: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正确分析出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或者正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方法的优化上,用算术方法计算更简单,我们为什么用比例 来解决,显得尤为重要。1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0.32千克,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的油菜籽?用算术方法还有换算单位,用比例来解决就简单多了。从而优化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个红点问题,我之所以这么设计,首先是让孩子们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第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不变量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从而用正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优化出最佳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教 学 设 计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课前小研究,我设计了用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二层次: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步曲”:
一找(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总结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更加规范了学生的解题步骤。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教 学 设 计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课前小研究,我设计了用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三层次: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个红点问题)两个红点问题解决之后,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决问题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设计意图:“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教 学 设 计(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题中的(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解:设要用x元。列比例是( )。
(2)喜洋洋带领羊羊队参加广播 操比赛。如果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3)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部分。这一环节的内容设计我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以基础题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形成技能。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第五单元学习比例尺做铺垫 总结全课 深化提高 教 学 设 计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达到了课已尽,意犹余的意境。 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是以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我的困惑”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合作学习、课堂表现等多方位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
正比例 (一定)
反比例 X×y=k(一定) 10x=8 × 1524:2=480:x课堂评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