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2 21: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据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这说明(  )
A. 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B. 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
C. 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D. 农业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
2. 从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B. 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
C. 阶级与国家的诞生 D. 自然气候环境的好转
3. 与古代东方只许帝王显贵和神灵发生牵连不同,希腊宗教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和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交相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丽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希腊宗教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思想促使整个希腊文明带有()
A. 天赋人权色彩 B. 天人感应特征 C. 人文主义色彩 D. 君权神授特征
4. 如图为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地。这可以说明当时(  )
A. 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B. 新的大帝国在地中海兴起
C. 希腊成为地中海区域的霸主 D. 城邦民主政治受到了追捧
5. “字母的创造跟东地中海的贸易有重大关系,贸易需要记账,经商需要知识”,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下列关于腓尼基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 是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C. 诞生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 D. 在东方演化为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
6. 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印度洋成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主要海上通道,印度洋贸易网也因此迅速形成。印度洋贸易网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古代东非沿海地区国家(  )
A. 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 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C. 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封建庄园 D. 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8.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想家们为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武器和工具——理性的方法,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这一运动(  )
A. 有助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C.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 D. 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9. 如图漫画“建国的基石”为纪念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50周年所画。该宪法中起到“建国基石”作用的有(  )
①联邦制原则
②三权分立原则
③两党制原则
④共和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11.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工业革命后发展竞争加剧 B. 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C. 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D. 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必须要侵略
12. 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不同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基本原则不断变化 B. 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 理论来源逐步扩大 D. 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13.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做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这些年代里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拉美地区物产丰富 B. 西、葡两国在拉美的殖民机构非常腐朽
C. 殖民者的贪婪 D. 拉美地区遭受西、葡殖民者的疯狂掠夺
14.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 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15.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应是(  )
①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
②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③《四月提纲》的发表
④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16. 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根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A.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 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 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
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在现在的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
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 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假设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石柱上的图文,你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18. 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 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 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 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 年 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二: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 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 年 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 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 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 年 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 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 年 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 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19.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逐渐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其东北和唐朝的边境连在一起,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古代阿拉伯人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文化。如图为公元8世纪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版图(图中深色部分为632年的版图)。
——摘编自徐长征《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吨,白银246吨。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亚洲逐步陷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深渊。在南亚,17世纪初,印度开始受到英国殖民势力的侵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低价收购印度产品在欧洲高价卖出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1757-1815年,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大约为10亿英镑。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棉纺织品倾销市场。与此同时,英国也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原有的手工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可知,不同地区培育出不同的农作物,这说明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A项正确;
材料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排除B项;
美洲的农业并非大江大河培育而成,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文明的融合,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地区都是大河流域,产生了最早的农耕和畜牧业,B项正确;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阶级与国家的诞生都是在文明诞生后出现的,排除AC项;
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不是文明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重点考查学生对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原因的探究。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旨在考查学生对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原因的探究归纳能力和对选项的辨识区别能力。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希腊宗教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和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交相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宗教中的“神人同形同性论”思想强调了人性,把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出发点,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C项正确;
天赋人权是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且天赋人权思想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
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君权神授是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或天授予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哲学,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哲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通过海外移民的方式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新的大帝国在地中海兴起”,排除B;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希腊成为地中海区域的霸主”,排除C;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城邦民主政治受到了追捧”,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希腊的海外移民,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希腊人海外移民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希腊的海外移民,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C
【解析】“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腓尼基处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C项正确。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排除A项;
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
腓尼基人创制出的这套字母文字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东方多种字母文字,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文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故B项正确。
A项是西非文明班图人的活动,排除。
封建庄园经济是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特点,故C项错误。
发明“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贡献,属于美洲文明,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非洲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东非文明成就。
本题考查东非文明成就史实,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西欧”“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知讲的是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故A正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运动是启蒙运动,它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故D正确;
A不符合题意,排除;
B是文艺复兴,排除;
C是宗教改革,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理性的方法”“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9.【答案】B
【解析】①联邦制原则在美国宪法中能够体现。
②三权分立原则是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③两党制原则不是美国宪法的原则,不能作为建国的基石。
④共和原则是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体现的原则特点。
10.【答案】C
【解析】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成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牛顿力学体系没有直接推动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
飞机运用的是内燃机,故B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了无线电通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A.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对外拓展殖民地,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所以他们会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
B.扩大产品销路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的。
C.争夺原材料也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结果。
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只是侵略扩张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马克思、恩格斯不断补充、修改或完善《共产党宣言》序言,没有体现基本原则变化,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表述太绝对,B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C错误;
根据“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修改或完善,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如果这些年代里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结合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西班牙、葡萄牙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即拉美地区遭受西、葡殖民者的疯狂掠夺,故D正确。
题干主旨并非强调拉美地区物产丰富,排除A。
题干并没有涉及西、葡两国在拉美的殖民机构的相关信息,排除B。
C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班牙、葡萄牙掠夺殖民地的财富的情况。关键信息是如果这些年代里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
本题考查西欧早期殖民掠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世界统治新秩序。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通过材料“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可以看出凯恩斯的评价侧重于批判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代价,建立起来的由少数大国操纵的国际新秩序,故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隐含了诸多矛盾,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
华盛顿体系中的《九国公约》使得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主宰的局面,损害了中国利益,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紧扣材料“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分析。
15.【答案】B
【解析】①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世界俄国二月革命之后,时间是1917年3月份到7月份。
②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刚刚结束,是1917年3月。
③《四月提纲》的发表是1917年的4月份。
④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是1917年的11月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余粮征集制、固定的根食税、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故C正确;
余粮征集制不符合A,排除;
余粮征集制、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B,排除;
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同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汉谟拉比法典》明显注重保护贵族利益,是不平等的,阶级歧视严重。
【小题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及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及人人侵,此后古埃及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形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当时的社会秩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河流域的文明。第一小问要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两河流域文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1)特点方面:英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过程以颁布法律和议会变革为主,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并且在变革中,议会对王权的限制以及议会本身大变革起主导作用;法国:相比英国的和平渐进,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人民起义与王朝复辟交织,政权更迭频繁,但革命进程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2)原因:根据对特点的总结,可知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变革手段与主导力量两方面有所差别。根据所学知识,这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革命指导思潮有关--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
故答案为:
(1)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2)原因: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英法代议制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括阐述。
(2)本题考查英法代议制差异,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本题掌握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及特点。
19.【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其东北和唐朝的边境连在一起,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古代阿拉伯人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文化”,结合所学从地理和文化交流角度可以得出论题是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然后结合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是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和世界文明交往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阐述: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融合、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阿拉伯文学的取材和风格也给了近代欧洲作家以深刻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欧洲名著中,到处都可以找到阿拉伯文学的踪迹,代表作《一千零一夜》在中国也广为流传。阿拉伯数学家们把他们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1~9”九个数字,广泛应用并介绍到欧洲。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加上了数字“0”。“0”的使用,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天文学是阿拉伯人较早研究的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东方文明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以及稻米、棉花等传入阿拉伯后,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发展。面阿拉伯人又把它传给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和世界文明交往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的文明帝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和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和影响。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答案】【小题1】从美洲角度: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从欧洲角度: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
从世界角度: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小题2】变化:从英属东印度公司直接掠夺为主转为英国资产阶级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破坏了印度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印度进一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给印度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掠夺。第一问要结合西方殖民掠夺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掠夺,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