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习题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习题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3 07: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 济南的冬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 ) 水藻( )
着落( ) 镶上( )
看护( ) 地毯( )
空灵( ) 发髻( )

zǎo
zhuó
xiānɡ
kān
tǎn
línɡ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篮( ) ______
蓝( ) ______
贮( ) ______
伫( ) ______
lán
摇篮
lán
蓝天
zhù
贮蓄
zhù
伫立
词语辨析
3.解释下列词语。
(1)安适:______________
安静而舒适。
(2)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3)响晴:____________
晴朗无云。
4.结合下列词语的解释,给加点字注音。
辨析:“澄清”中的“澄”字有两个注音。“澄”字读chénɡ时,该词的意思是:①形容(水、天空)清亮;②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③弄清楚(认识、问题等)。“澄”字读dènɡ时,该词的意思是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1)他向小刚道歉,澄清了两人间的误会。( )
chénɡ
(2)这水太浑,澄清之后才能用。( )
dènɡ
文学文化常识
5.本文作者老舍,原名________,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
《四世同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须沟》等。
舒庆春
骆驼祥子
茶馆(填写老舍的其他作品也可)
问题导思
课文题目《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含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课文题目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伦敦等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点。“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感受,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而又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无限的回味。
重点直击 导析
1.修辞手法
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①运用比喻,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水墨画”,恰到好处。②运用拟人,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说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全安静不动”,显得很有温情;说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的朦胧春意。
2.情景交融
一是直接抒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喜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在其中饱含喜爱之情。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一)
冬天是美丽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美的享受。
请闭上眼想一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怎样理想的境界?睁眼细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 lán( )里,使人一看到便觉得心中有了( )落。
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彼时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如果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则仿佛看到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摇lán ( )

(2)着( ) 落
zhuó
2.解释文段(一)中画横线的词语。
(1)安适:______________
安静而舒适。
(2)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水干净而透澈。
(二)
雪花落下来,漫天遍野,如同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洁白,好像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银装素裹。雪落在地上,那么纯净,那么晶莹剔透,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3.文段(二)中有不少成语,请找出其中的三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天遍野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4.找出下列诗句、对联中描写冬天景色的,抄写下来。
①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②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浓浓秋露而今重,淡淡月霜自古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三)
置身郊外,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羊,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沉静下来。感觉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家乡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着前浪奔腾。
5.下列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C
A.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彼时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雪花落下来,漫天遍野,如同鹅毛一般,纷纷扬扬。
C.置身郊外,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羊,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沉静下来。
D.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着前浪奔腾。
C项(搭配不当,“听”和“悠然的牛羊”不搭配,应改为“听野外的鸟语虫鸣,看悠然的牛羊”)
能力提升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选文按照空间顺序写山景,找出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依次填在横线上。
山上→ ______ → ______→山腰
山尖
山坡
7.请从抒情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
个句子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属于间接抒情,写济南人在冬天面上含笑,却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自己的幸福笑容,隐隐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8.选文第②段“树尖儿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中加点的“顶”字用得好不好?好(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用得好。一个“顶”字点明雪少和位置高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小锦囊
要分析加点字词好不好,应先分析这个字(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然后考虑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最后联系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等思考并作答。
9.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素能拓展
雪落陕北(节选)
梦 野
①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
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
③但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
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窸窣窣的,像____;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____;飘着飘着,还在变大,像____,呈帘状向大地坠涌,密得挤不进一丝视线。
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鼎,将榆林高高托起
⑥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峡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
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0.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初冬的雪:轻悠悠的,优雅,不会落太久。隆冬的雪:雄阔、壮美,有声势,越下越大。
11.请把下面的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A.初夏的蒲公英 B.暮春的柳絮 C.撕破的棉絮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C
此句运用排比句式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对陕北隆冬雪花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同时喻体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12.简要分析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加点词语都是动词,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和雪中的吴起、志丹、安塞等地拟人化,它们都变成了装饰陕北的画师,向世人展示陕北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冬天陕北的赞美之情。
13.第⑤⑥⑦段中出现了陕北众多的地名,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罗列陕北众多的地名,突出了陕北隆冬的雪之大;赞美陕北人民的家国情怀,突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陕北的雪所蕴含的精神——豪迈、信念、光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