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B.论语(lún) 传不习乎(chuán)
C.学而不思则罔(wǎng) 吾日三省吾身(shěng)
D.博学而笃志(dǔ) 思而不学则殆(dài)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
C.学而不思则罔 罔:疑惑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优点
3.下列选项中“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三十而立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
D.匹夫不/可夺志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7.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要坚守自己的志向,不要轻易改变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3)《<论语>十二章》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 ”
(4)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来到中国,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辞,于是你用“ , ”两句开头。(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同样获益匪浅,请写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答:
9.下面是《论语》中的六则语录,请将符合“君子”特质的选项挑出来。(只填序号)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②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③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论语》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
11.解释下面加点词。
(1)不亦说乎 (2)思而不学则殆
(3)吾日三省吾身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翻译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 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答:
16.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
1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答:
18.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答:
19.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其在学习方面给你的启示。
答: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C 省xǐng。
2.答案 C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答案 B A、C两项中的“而”表示顺承。D项中的“而”表修饰。
5.答案 A 正确的节奏划分: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6.答案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落实对关键词的解释,如“罔”“殆”等。
7. 答案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4)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型默写。要根据提示确定语句。还要注意易错字“逝”“愠”等。
8.答案 (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 只要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皆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9.答案 ①③⑥
解析 要根据各则大意进行选择。
二、阅读理解
10.答案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1.答案 (1)同“悦”,愉快 (2)疑惑 (3)自我检查、反省 (4)以……为快乐
解析 根据句意以及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
12.答案 (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解析 要注意“忠”“三军”“匹夫”“志”的翻译。
13.答案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治学态度。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周围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解析 先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大意,然后分析其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最后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获得的启示。
14.答案 D 前一个读音是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zhī,“学到”的意思。
15.答案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解析 “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就是后面谈到的几件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16.答案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17.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围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
18.答案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要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谈获得的启示即可。
19.答案 (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知新,日积月累”中的一点回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获得的启示即可。
[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参考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呢 ”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 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