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盼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3 12: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
生:下雨
生:下雨后穿新雨衣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对
生:穿新雨衣
师:那把他们的答案合起来可能更好一些,是吗 看来这一个“盼”字,不仅是这篇课文的题目,也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二、选择事例紧扣“盼”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作者围绕“盼”写了哪些事例?(出示课件)
(生答,师相继板书)
师:同学们回忆起来了,作者围绕“盼”一共写了——
生:四件事.
师:哪一件事情,小主人蕾蕾的心愿达成了呢?
生:第四件事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既然第四件事小主人蕾蕾的心愿达成了,为什么还耍写前面三件事呢?想想看,写最后一件事不就行了吗 你怎么想的
生:我认为每一件事都不能缺,有了第一件事才能知道主人公蕾蕾获得了一件新雨衣,才有了后面盼得过程,而后面第二件和第三件事又写出了主人公盼的渴望以及穿上新雨衣的兴奋。
师:你看他的思考多么缜密。她说第一件事情不能删,因为第一件事情讲出了什么
生:第一件事是故事起因,得到了一件新雨衣。
师:这是一件怎样的新雨衣
生:长着袖筒(贴图)
师:不同于以往她的那件斗篷式的雨衣,这件雨衣有两个袖筒.这样就可以穿上雨衣,还把胳膊伸出来.这是多么让小姑娘企盼的一件事啊!所以你觉得这件事是不能少的。
师:刚刚还说其他两件也不能少你们怎么看?
生:其他两件事确实也不能少,因为记叙文就是要有一波三折的感觉,才能让读者读完了更有兴趣,才能让最后的一个盼字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师小结:哎呀,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其实第一件事不能少我们特别好理解,但是第二件和第三件,如果把它写上,好处是什么
生:使全文一波三折.更吸引读者的眼球.
师:哦,这样就把小主人公盼的经过写得更具体、更充分了,是吧?今天我们学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当作文的中心定下来以后,可以去围绕中心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出示课件)
师:就像我们语文书上这个单元交流平台中这样告诉我们的(出示课件)
师: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就是属于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来写,今天学习的17课《盼》是属于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孩子们,这个方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三、品读赏析,聚焦细节感悟“盼”
师:这四个事例中,哪个事例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是“盼出门”。
师:其他同学呢,是都有同感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聚焦这件事,看看作家铁凝到底用了什么样的写作事例,让这件事我们读完之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现在请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谁来读读小组合作要求?(出示:小组合作:①自由读课文4-15自然段,勾画能表现出“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②小组交流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谁找到了?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生:我找到了这个句子“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我能感受到她好不容易盼来雨天的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
师:此时小作者的心理(出示句子)和我们平常看到下雨时候的心理有什么不同的吗?
生:我们平常碰到下雨如果没带伞的话,肯定很怕雨淋湿身上的,要不就加快脚步赶紧走,要不然就会找个地方躲躲雨。而蕾蕾却是放慢脚步在雨中漫步,更显出了她的兴奋。
师:蕾蕾对下雨的盼,对穿上雨衣的盼都体现在了哪里?
生:体现在了她放慢的脚步里
师:你瞧,下雨了,路上行人是——加快了走路的速度,而我——却放慢了脚步,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感觉要如愿以偿了,多兴奋啊! 一起来感受感受。你还从哪里读到了这种反差,体会到了她的盼?
②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师:你平常碰到下雨会怎么做?
生:我们肯定不希望雨淋到身上头上,还会低着头,用手挡一挡雨,肯定还要拿书包挡在头顶上。
师:可是蕾蕾却是怎么做的?
生:她偏要仰起头,好像就是特意让雨往脸上淋似的,还甩打着书包,可以感受到蕾蕾看到下雨别提有多高兴了。
师:作者对下雨的盼就体现在了——
生:作者对下雨的盼就体现在了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大步跑中
师:终于盼来了雨,别提有多高兴了,你从中读出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盼”?(盼得急切吗?)
生:急切地盼。
生:兴奋地盼。
生:激动地盼。
生:迫不及待地盼。
师:你们看,作家的高明之处便在于此,通过下雨天蕾蕾一系列反常的表现,把一个孩子渴望下雨的兴奋、急切、激动、迫不及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师:来,带着你的感受,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出示两句话)
(生读句子)
师小结:作家就是这样抓住蕾蕾的下雨天反常的表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盼穿雨衣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原来,蕾蕾的盼就体现在动作描写中。(出示:蕾蕾的“盼”就体现在动作描写中)
师:这个事例中,还有哪个地方你觉得写得特别精彩,想和大家分享的?
生:我觉得还有她妈妈不让她出门的这段对话很有趣。
师:说说看,(出示对话)你觉得哪儿有趣啊?
生:妈妈根本没有看到外面下雨了,也根本没有想到要让我穿雨衣,我找了好多借口想出门,妈妈叫我准备听英语讲座,我说还差半小时,妈妈叫我休息一下,我说去给妈妈买酱油,一会又说炖肉要酱油,甚至还撒谎说是爸爸想吃炖肉差点被妈妈发现了。
师:很好,你抓住了对话的关键内容!从蕾蕾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要出门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蕾蕾千方百计地为穿上雨衣出门,已经是耗尽了自己的力气了。好不容易盼来了下雨,又出不了门,真的是非常的郁闷。
生:蕾蕾为了出门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竟然还撒谎了,为了穿上雨衣失去理智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其实我很能理解蕾蕾这样的感受,有的时候我也会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嗯,感同身受。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看看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师生配合读)
出示:
“妈妈!”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
“那就休息一下。”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是吗?”
师:孩子们,我们再来关注这段对话,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哪里写出了我迫不及待的盼呢?
生:妈妈让我休息一下的时候,我说的是“特别特别”不累,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用“特别特别”这样强调性的表述,从这里我能感受到,蕾蕾在强调自己不需要休息,也期待着妈妈能给她安排点出门的事。
生:还有两处省略号,这里能看出蕾蕾的脑子在想办法。
师:瞧,作家对标点符号都如此有考究。
师:发现了吗?从人物的对话,甚至一个标点,我们就能看出一个为了穿雨衣出门想方设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蕾蕾,蕾蕾的“盼”也体现在语言描写中。(出示:蕾蕾的“盼”体现在语言描写中)
师小结:孩子们,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反应着她的内心。作家铁凝就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蕾蕾看到下雨以为可以穿雨衣的兴奋以及想尽办法却无法出门的失落描写得那样生动、具体。其实,写文章就是这样,最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这样真实的、具体的表达。
师:除了“盼出门”这部分的描写,整篇文章中,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蕾蕾的“盼”?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生:(出示①: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焦急,担忧)
师:孩子们,现在你就是文中的小蕾蕾,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因为没有云就不会下雨。(对呀,不下雨怎么穿雨衣呢?
生:我太想穿上雨衣了。(是呀,那么漂亮的雨衣,谁都想穿出去玩一玩)
师:蕾蕾此时的心情是多么——
生:着急
师:她为什么着急?
生:因为迫切想穿雨衣
师:此时她的雨衣还在哪里?
出示: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柜子里。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蕾蕾盼望变天,内心焦急的表现。
师:从哪可以看出她内心焦急?
生: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我觉得这是在“借雨衣静躺”抒发自己急切的心情,雨衣要是一直在衣柜里,就一直穿不了呀,那蕾蕾肯定就很着急了。
师:一起读
师:是啊,雨衣越安静,我的内心就——
生:越不平静。
生:越着急。
生:越无奈。
师:她越不安静,她的心里才会这样想——
(出示: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师:文中还有心理描写的句子吗?
生:(出示: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蕾蕾什么样的心情?
生:担忧
师:是的,明天不下雨又穿不上新雨衣了。
师:还有吗?
生: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激动)(终于穿上了雨衣,多快活啊!一起读)
师小结:细腻曲折的心理描写将蕾蕾对穿雨衣的盼写得一波三折,使“盼”更加具体和生动。原来,蕾蕾的“盼”还体现在心理描写中。(出示:蕾蕾的“盼”体现在心理描写中)
师:蕾蕾的盼还体现在哪儿呢?
②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生:我觉得这一处的描写,也写出了“我”内心特别盼望下雨的感受。
师:这是写雨停后的场景,你们看,怎么就写出了我的“盼”呢?
生:最后一句,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前面用了大段的文字,写的非常美,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就是衬托最后这一句,打在雨衣上的雨点比打在别处的更好看。
师:这里写了雨后的美景,为的就是衬托最后一句——-(出示)
师: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表面上看是写路灯、马路、小杨树,实际上写的还是——
生:蕾蕾的心情。
师:什么心情?
生:盼穿雨衣的迫切心情
师:对啊,实际上写的还是蕾蕾盼穿雨衣的迫切心情。作者把自己融入到景物中,那咱们就把情感融入到朗读中,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配乐朗读)
师:像这样的环境描写,文中还有吗?
③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生:我从这里感受到了“盼”。我觉得作者像前面写雨衣一样,把自己的心情寄托于小杨树。这里风一刮就是要下雨了,写出了我的兴奋。
师:我们再来想一想,如果是路上的行人听到杨树被风吹得沙沙响,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风吹得小杨树沙沙响,吵死了。要下雨了,我还是快点回家吧。
师:可是要下雨了,对于蕾蕾来说是她最期盼望的。所以,觉得小杨树在——
生:嘻嘻地笑。
师:是啊,你看,人的心情不同,看待景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环境描写传神地表现了蕾蕾的兴奋之情。
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因为“我”极度盼望穿上新雨衣,所以普普通通的下雨在我眼里变得那么令人欣喜,那么富有诗意。这样“融情于景”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很好的衬托效果。原来,蕾蕾的“盼”还体现在环境描写中。(出示:蕾蕾的“盼”体现在环境描写中)
师总结:孩子们,作家铁凝在《盼》这篇文章,围绕中心盼(圈出来),选取了四个不同的事例,将一个纯真,对美好心灵赞赏与追求的小蕾蕾写得那样可爱。这种写法你学会了吗?
四、拓展延伸运用“盼”
师:瞧,这里来了一位戏迷爷爷,如果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呢?
◇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
◇常给我们讲故事。( )
◇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
◇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
◇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湖了。(√ )
◇到文化馆拜师学戏。( √ )
◇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 )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呢?
生:这些材料都是围绕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来写的。
师:孩子们,我们没选的那几个事例,如果也放在一个题目下就可以用它的话,是哪个题目呢?比如说:第二个,常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写什么爷爷的时候可以用上它。
生:故事大王爷爷
(歌迷爷爷 书迷爷爷)
师:这就再一次应证了我们刚才说的那句话,我们要根据中心意思来选事例。
师:现在我们也来练习练习,请孩子们拿出学习任务单,选择一个题目,参考例子,说说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来写。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正如梁朝萧统所说——
生: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