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3关注健康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6.3关注健康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3 07: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关注健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说出常用的急救方法及其步骤。
(3)说出健康新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旅行小药箱”的活动,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急救案例的分析和模拟,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
(2)通过对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和素养。
(3)关注自己、亲友与他人的健康,增强对生命尊重与热爱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设计并配备家庭药箱,关注安全用药;尝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概述健康新概念。
2. 教学难点:设计并配备家庭药箱;尝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的图片和视频,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视频,急救模型,止血规范操作视频,止血带、三角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每年5 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入院治疗是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 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数倍。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1 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可以看出科学的安全用药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二)互动授课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或家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不适,如感冒、腹泻、手不小心被刀切伤等一些小毛病怎么办?
学生回答:有时候感冒、咳嗽并不一定要去医院,而是按照家长嘱咐吃药,有时候这样做身体也能恢复健康。
教师讲述:刚才同学们说了,有一些小毛病一般都不去医院,而是直接吃几片药就好了,既节省时间又能及时治病,不耽误工作和学习,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什么?
教师解答提醒:前提是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对轻微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没有医学常识的人在没有医生指导下就擅自用药,很容易造成用药错误,不仅耽误治病,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2. 过渡:我国于2001年2月28日正式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该法要求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并要求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帖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药品的标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中含有哪些信息?
学生:有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
(2)在服用药品前,首先应该干什么?
学生:在服用药品前,应认真阅读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对症下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用药更应严格遵照药品标签、说明书的要求或遵医嘱。
(3)教师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学生对照带来的药品标签是否符合规定。
(4)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药品包装上是否有“OTC”字样。
教师补充讲解:药物分为处方药(标识为RX)和非处方药(标识为OTC)。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买,并在医护人员监控或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而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自我判断,按照药品使用说明服用非处方药。如果要长期服用某种非处方药,也应该得到医生的相关指导。
过渡补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比较陌生,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我国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虽然现在仅有少数药房是这样做的,但以后正规药房都必须要用这两个名称,因此也要求大家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正确阅读使用说明书才行。
讲解:药品是具有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功能的特殊商品,正确使用药品能治病救人,保护健康。例如,当我们急性高热的时候,医生会施用解热镇痛类药(如复方氨林巴比妥)帮助我们退热、镇痛;注射新冠感染疫苗或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新冠感染或乙型肝炎。药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或能引起过敏反应。误用或滥用药品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例如,误用某些激素类药物(如合成类固醇)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注射青霉素前需要进行皮试,否则可能引起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3. 指导学生讨论教材第114页的“抗生素的作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抗生素?
学生:抗生素是由微生物自然产生的物质,现在也可以人工合成。
(2)为什么抗生素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学生:因为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3)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学生:毒副反应、出现耐药病原体、二重感染或交叉感染、免疫力低下等。
教师讲解:滥用抗生素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滥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的药效降低,使我们在传染病暴发时可能陷入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所以,我们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只有在患病并需要的情况下才适量服用相应的抗生素。
4. 过渡讲述: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发性的出现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泻等,这时候如果家中有备用药箱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备一个科学的家庭药箱或旅行药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家庭药箱,在设计时,你首先要考虑家庭中常备的药物有哪些,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特殊情况。这些药物的保存方法你了解吗?如何摆放这些药物?(学生小组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1)家庭药箱中的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学生:医院、药店。
(2)家庭药箱中有哪些药物?(学生讨论回答)
(3)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何种药治何种病呢?(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可能会出现多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家庭药箱内主要存放医用器具、外用药和内服药。医用器具包括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配备外用药和内服药时应遵循针对性、急救性等基本原则,不必面面俱到。常用的外用药有酒精、创可贴、风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等。常用的内服药有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晕宁、黄连素等,用于治疗头痛、轻度感冒、跌打损伤、恶心、呕吐、腹泻等常见疾病。应注意定期检查家庭药箱,防止药物过期或短缺。
师生归纳安全用药的原则:了解药物常识、从正确途径得到药物、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进一步引出安全用药的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5. 创设情境:假设现在有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补充强调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牢记急救电话的号码、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病人的病情,告知家庭地址及急救车到达的最佳路线、询问等待急救车时可采取的必要救治措施。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为“120”,有些城市还开通了“999”急救电话。遇到情况严重的患者,在急救的同时,还应立即拨打“120”,寻求有效和及时的救治。
教师讲解: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溺水、触电、中暑、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就是常用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6. 创设情境:假设有人溺水了,恰巧你在事故现场,如果让人对溺水者进行急救,你能利用有效的方法救助他人吗?
教师解答: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时,我们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帮助溺水者恢复呼吸。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6页的图26-12,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
教师补充讲解:每次吹气停止后,施救者将嘴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让气体从患者的口、鼻呼出。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出现自主呼吸的迹象。如果患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微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鼻呼出,则说明人工呼吸有效。
7. 教师播放胸外心脏按压规范操作的视频,然后教师再通过急救模型,边讲解边演示。讲解: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用力向下按压患者胸骨的中下部,然后放松。一般每分钟按压100~120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的心跳恢复。
教师补充讲解:当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这也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内置电脑可以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并于判断后自动给予电除颤。目前,我国许多公共场所(如地铁站、火车站等)都添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保障公民的安全。
最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急救模型进行模拟练习。
(请3个同学上台在教师指导下模拟练习胸外心脏按压,教师要注意把动作要领讲解清楚)
8.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施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怎样进行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上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9. 过渡讲述:很多同学都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我们体表受伤一般都是外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课外探究”,并播放止血规范操作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止血处理时,加压或包扎的位点与出血点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模糊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详细讲解:
①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创伤多为毛细血管出血或小静脉出血,可在及时清理伤口后贴上创可贴,也可用手指按压止血。
②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的患者,需要采取急救措施:在拨打“120”电话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手指、止血带等进行压迫止血。
③对于骨折患者,可先临时使用绷带等包扎和固定骨折部位,再及时送医院救治。
最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止血的正确操作。(请3个同学上台在教师指导下模拟止血的操作)
10. 讲解: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仅仅理解为“不生病”,只有在生病时才感觉到健康出了问题,才去寻医求药。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在论述健康时提出,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这是健康的新概念。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11. 指导学生对照教材第117页的表格,评价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状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述:上述活动从一个层面评价了身体健康状况。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和体重增长很快。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的身高和体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关注和呵护自身。注意膳食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利于身体健康。青少年的健康除受到传染病(如甲型肝炎)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营养过剩(如肥胖症)和营养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的威胁。
1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8页的内容,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肥胖症,肥胖症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学生: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类青少年常见疾病。严重肥胖会影响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包括降低生活质量、缩短预期寿命等。
(2)如何改善肥胖症症状?
学生:改变饮食习惯(如喜甜食)和运动习惯(如静坐时间过长),配合饮食的合理构成(如平衡膳食)等,病症可以得到改善。
(3)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其常见症状有哪些?
学生:缺铁性贫血是由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这也是一类青少年常见病,原因主要是缺铁引起血红素合成异常。青少年中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约为10%,临床表现常见乏力、头昏、心悸、气促、耳鸣等。
(4)如何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
学生:改变饮食习惯(如偏食)、配合饮食的合理构成(如增食富铁类食物)、增服药物(如口服铁剂)等,病症可以得到改善。
(5)消瘦的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生:在未患特殊疾病的情况下,消瘦症通常与营养不良有关,也受生活习惯和心理等因素影响。例如,一些青少年会因食物摄入量不足、偏食、生活不规律和缺乏锻炼而消瘦。消瘦不仅影响青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发贫血、低血糖等疾病。
(6)如何改善青少年消瘦症症状?
学生:通过增加食物量、平衡膳食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可以改善病症。
教师总结:引发疾病的因素虽然不同,但都与人们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例如,暴饮暴食、多荤少素的饮食习惯可能引发胃病、糖尿病、肥胖等;吸烟、酗酒可能引发肺癌、肝病等;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发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等。告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拥有健康。
除了身体健康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状态。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由治疗身体性疾病发展到治疗心理性疾病。
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优美而洁净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受污染的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接触过量的电离辐射可能会诱发白血病、恶性肿瘤。优美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创建美丽家园,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职责。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