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3 12: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国共合作是推进国民革命的重要条件。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课标解读
课标在识记层次上主要涉及三个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历史逻辑来看,北伐战争可以作为线索串联其中,国共合作是北伐战争开展的基本条件,北伐胜利后建立起了南京国民政府。在理解层次上,需要了解促成国共合作的国内外原因,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清中国革命史发展的脉络,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心理认知特征: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正处于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阶段,但抽象的概念思维仍不成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对国民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且已经学习过辛亥革命等基本史实,对中国革命史有一定认识,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有限,还不具备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难以深入理解国民革命的重要影响,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教材解读本课为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一课,从史实上看也是国共从合作到对峙的重要环节;本课分为“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其中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推动了国共两党开展合作,在国民革命背景下,发动了北伐战争,而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走向对峙。教材内容精炼、思路清晰,体现出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综上,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因果关系来统筹课文。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法,掌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国民革命的三大成果(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借助历史地图和多媒体视频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理解教师解读的“政变发生原因”以及所采用的解读方法(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开展小组探究,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做出全面丰富的解释,清晰认知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之间的关系,体悟北伐战争在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理解北伐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4分钟) 展示四张取自教材的历史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是否觉得这四张图片很熟悉?思考一下它们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并展示历史时间轴,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接下来中国革命会走向何方?”由此引入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梳理单元学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在教材、历史中的定位,导入新课。 集体回答四张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思考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脉络,理清单元线索,知道《北伐战争》一课的重要地位。 1. 展示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为更好掌握新课内容奠定基础。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一、因·国共齐心促合作(9分钟) “学习历史事件首先要弄清楚其发生的原因”,展示三则材料,请学生结合教材第67页内容,思考促使“国共展开合作、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随后请学生分析材料,教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他就需要新鲜血液。——孙中山材料二:《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节选):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在上列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因为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民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战争。——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46页材料三:“二大”后,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动与孙中山联系,向他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革命思路,表达愿意与他领导的国民党合作革命的诚意。在这之前,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他万分感慨地说,在他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30多年来,“只有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他真正的同盟者”。——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页学生核对课前预习的学案中关于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表格,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请学生对比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国民革命的性质以及方法手段。 1.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开展的原因,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在国内外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国民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体会革命者救国救民的理想。2. 核对表格内容,检测自我预习成果,记忆重要史实。3. 尝试理解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1. 通过分析材料,学生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认识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2. 学生通过表格梳理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的能力。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二、果·国共同心出成果(14分钟) 展示黄埔军校的图片、孙中山寄语,引出黄埔军校的创办目的;请学生核对表格,了解军校基本史实。展示孙中山先生《遗嘱》,引导学生体悟其革命理想,引出为继承革命遗志而开展的“北伐战争”。展示北伐誓师图,教师提问:“北伐的开始时间和讨伐对象是谁?”学生回答后展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反映北伐战争“胜利之难”,播放视频《山河岁月·北伐》片段2分钟(涉及到叶挺独立团、工农群众的参与支援、英勇的精神、迅猛的进攻),请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学生自主思考并自愿分享,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教师展示工农革命大事记,结合相关史料,简要讲解国民革命时期工农革命的主要目的和工作。(1925年《广东农民协会敬告全国农民联合起来》传单 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1. 掌握黄埔军校的基本史实。2. 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情怀,认识到革命的艰辛。3. 回答教师提问,观察战前形势图并观看视频,对北伐战争形势有基本了解;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4. 了解国民革命时期工农革命的主要内容。 1. (1、2、4)通过对图片等史料的学习和解读,学生掌握国民革命的基本史实,体会革命热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 (3)运用动态地图、视频的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形成基本的时空观念;并且为学生提供思考角度,带着问题看视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探究能力。
三、殇·国共离心成仇敌(9分钟) 教师根据上一子目工农革命的内容提问:“工农革命会触动谁的利益?”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后,教师展示材料简要讲解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的原因,并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解读材料的方法。【国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动的】材料一:日本人作了很有代表性的表述:“1927年3月,北伐军到达武汉,有席卷长江下流及西北各省的形势。此时国共如不分家,则全国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将遭覆灭,而日本尤甚。”——李师程,余建伟,徐润滋等编著:《中国统一战线史话》,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91页材料二:在北洋军阀统治面临崩溃的时候,北方资产阶级都把靠蒋介石视为当务之急。如何把自己的银行、企业作为同蒋介石讨价还价,做政治交易的本钱,就成为北方资产阶级考虑的首要问题。——邹沛,刘真编著:《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2》,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第309页材料三:北伐的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第48页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和战争形势有何变化?结果如何?请学生阅读教材第73-74页,完成填空。【填写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南京政府继续北伐,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从大革命的原有目的来看,国民革命是否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何为中国革命的出路?——教师提出以上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所学内容(提示:可以联系这节课所呈现的各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在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分享后,教师加以整合,并适当补充,促进学生理解。 1. 思考四一二政变的爆发原因。2. 完成填空,梳理知识脉络。3. 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1.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全面掌握政变发生原因之外,学习解读材料的方法,做到知识与方法论相结合。2. 知道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清楚认识北伐战争后期发展情况。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推动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客观评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2分钟) 小结:教师展示时间线并加以总结——国共合作的展开掀起了中国大革命的高潮,革命军与工农群众奋力北伐;而在革命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将剑指向同胞,建立起新的南京政府,国共两党走向对峙;虽然南京政府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但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与封建军阀并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为了既得利益勾结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违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人民独立之路任重道远。共产党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展开了新的革命尝试。回顾本节课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应当铭记和缅怀这段历史,赓续革命精神,努力奋斗!作业:观看《山河岁月·北伐》完整视频,选择视频中其中一位历史人物,搜集这位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并给其写一封200字以上的“跨越时空”的书信。 1. 通过时间线和教师小结深化本节课学习内容。2. 课下完成作业,从视频中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尝试搜集历史资料,进而将其以书信的形式输出。 1. 促使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加强知识记忆,并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培养家国情怀。2. 体会北伐将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并通过搜集历史资料加深对北伐战争这段历史的认知,锻炼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手写书信,激励学生抒发个人见解和情感,感受历史温情,提高表达能力。
预留2分钟 机动时间,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教授情况灵活调控。
教学反思
1. 教学逻辑设计较为清晰,重点突出,选用的材料丰富。2. 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安排较为紧凑,需要教师灵活调控。3. 故事性较弱,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难以集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