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4课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牛车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汉初经济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文景之治首先表现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文帝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把田租由高祖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全免田租。直到景帝时才恢复了三十税一。文帝还把算赋(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把原来丁壮每年服徭役一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月。
文景之治的另一方面是政治比较清明。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文帝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用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3.汉初政治:汉承秦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诸王在自已国内拥有较重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其总地盘超出汉廷直辖郡县。
文帝在位时,诸候难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发生了数次王国叛乱事件。
①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
②七国之乱
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设中朝,削弱丞相权力。
政治上
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察举制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③确立察举制(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品行和才能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1.加强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设中朝,削弱丞相权力。
政治上
二.西汉的强盛
③确立察举制(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品行和才能
1.加强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设中朝,削弱丞相权力。
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政治上
二.西汉的强盛
经济上
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后,土地兼并日盛,豪强势力扩大,而商人资本的发展则加剧了这一过程,使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匈奴也加强了对边境的压力,而对外战争需要的经济基础却由于诸侯王的存在而难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黄老之术就行不通了,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和改行国家干预政策。
—— 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①改革币制
②盐铁官营
③均输平准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使国家财政也能增加收入。
平准:是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打击投机倒把)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④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算缗”: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征收的的财产税。
“告缗”:凡有人告发商人隐匿资产不报或报告不实者,即给与所没收资产的一半,作为奖赏。各地争相告缗,许多大商人都因而破产;未破产的人也不敢再经营商业,而汉朝政府却增加了大量的收入。
经济上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尊崇儒术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是汉初经学家董仲舒提出来的,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可是,诸家学说不一,趋向各异,不利于维持一统,因此,应该把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学说,都加以摒弃。
他还建议在京师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又在地方上兴办学校,以儒经为教材,以通儒学为仕宦的条件。
——柯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概论》
思想上
1.加强中央集权
二.西汉的强盛
2.积极开拓疆域
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公元前127年,卫青夺回河套地区。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出陇西,进攻匈奴右翼,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朝在河西走廊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兵大举北击败匈奴主力,经过这一战役,匈奴被迫远徙,很长时期内不能再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思想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二.西汉的强盛
②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虽然此行没有实现初衷,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步开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思想
2.积极开拓疆域
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二.西汉的强盛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思想
2.积极开拓疆域
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②张骞通西域
二.西汉的强盛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政权
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光武中兴
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节约政府开支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
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改革
灭亡
23年
改国号新
公元9年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学习任务】阅读p22,梳理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3.东汉衰亡
1.王莽政权
2.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184年)
政治腐朽
军阀割据
结合教材,分析导致东汉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三.东汉的兴衰
领域 代表性成就 特色(价值)
史学
文学
科技
四.两汉的文化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
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
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九章算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在中国及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
回顾【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4课
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国力更加强盛,对社会的控制更加紧密,但统治缺乏弹性,平均寿命更短,秦朝和两汉展现了中国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亡于内部社会矛盾),但具体又有不同,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是危机逐渐积累。
这个要点的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概念,相当于早期国家的“升级版”,升级的表现不仅在于版图覆盖范围更大,更在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
(2021·浙江学考·3)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B
(2021·浙江学考·11)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
A
真题演练
(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2019·上海高考·3)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 )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D
A
链接高考
【思路分析】 联系秦汉时期战争频繁,骑兵在当时已经成为主导战场胜负的重要兵种,所以挑选良马以供军事战争的需要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要求。故C项正确。
依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农耕主要使用牛,故A项不正确;
秦汉重农抑商,民间商业活动也主要使用牛车等工具,故B项不正确;
秦朝以法家作为治国的主导思想,打击儒家思想,谈不上重建儒家的礼乐制度,而且重建礼乐秩序与相马术也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不正确。
(2022·山东高考·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
C
链接高考
(2022·湖北高考·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链接高考
A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思路分析】“秦并海内……以养四海”指秦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成于汉家”指刘邦灭秦,建立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接汉绪……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即强调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A项;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
正式提出“大一统”(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的是春秋时期《公羊传·隐公元年》,“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