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森林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的关系。
(2)说出我国森林资源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爱护植被,保护森林有重要意义,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美化校园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爱护植被,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草地荒漠化的图片,全国森林覆盖率变化图,校园各处景象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草地荒漠化的图片。讲述:同学们,观看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地球母亲的脸上已经千疮百孔,草地上的青草也已经十分稀少,这都是我国植被现状的真实写照。我国的植被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又将如何保护我国现有的植被呢?这些都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4页的内容。提问:森林有哪些作用?
学生:森林的作用:①提供自然资源。②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③产生氧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④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家园。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⑥维持生态平衡。
2.展示全国森林覆盖率变化图。提问:
(1)我国的森林覆盖情况如何?
学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占有率和覆盖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你认为造成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树造林的力度不够等。
(3)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森林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保护森林、刻不容缓!保护森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节约用纸和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
教师补充讲解:为了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我国从1979年起,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对于乱砍滥伐、毁坏森林的行为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和处罚。
3.展示校园各处景象的图片。讲述:在这里,我们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得到关爱,获得友情。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与我们相伴,它们记载着岁月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成长的历程。让校园更加美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能否根据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份绿化校园的方案呢?
课前安排学生观察校园绿化的情况,并填写校园绿化情况调查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5~126页的内容。小组讨论校园绿化方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给予设计方法的指导。
校园绿化情况调查表
学校总面积 绿地面积 绿化率 学校师生人数 人均绿地面积
______m2 ______m2 ______% ______人 ______m2
组织各学生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从正面点评学生设计的方案。
师生共同总结校园绿化设计要点:①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②注意学校大门和教室周围的绿化。③在学校的走道两边可以种植绿篱和行道树,种植不同花期的花卉。④校园绿化也需要注意适应场地的功能。⑤在校园林木、花卉植物的选择上,还应考虑环保问题。
教师结语:我们期待着那一天,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为了明天,为了人类自身,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保护好每一片绿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绿意盎然!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