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有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如“活、死、不朽,摔垮”。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导入。人都有生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轻于鸿毛。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你所知道的人,哪些人死重于泰山,哪些人死轻于鸿毛?
2、 学生举例,教师评估、小结。
3、 进入课文,板书课题。
过渡:我们知道鲁迅的死,在那个时代是可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因为他是革命是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先驱者,这样的人死去时可惜的是重于泰山的。那我们现在大声读文章前面的导言,看这篇文章写的目的是什么?21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写《有的人》的目的是什么?那会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呢?现在我们学习文章的内容。
2、 学生大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写了几种人?看第1节内容,并理解内容。
①有感情齐读第1 段。
②理解部分字词含义。
上句:“活”“死”与下句:“死”“活”含义有何不同?
③上句“有的人”-----像反动派一类的人 ………………………………第1类人
下句“有的人”-----像鲁迅一类的人 ………………………………第2类人
过渡:既然文章写了这两类人,那我们先学有关于第1类人,他们做了什么,才会让人们痛恨他们,当他们活着也认为他们死了呢?齐读2—4节的前句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歌感情。
(1) 学习有关于第1类人的内容。
1、 生齐读2—4节。
2、 生思考。
文中“骑”体现了反动派什么样的嘴脸?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可能吗?
“我多伟大”“不朽”可以看出作者对反动派有什么样的感情?
过渡:这样的人对人民作出这种让人痛恨的事,那人民的反应是什么呢?看5—7节的前句话。
3、 学习5—7节。
“摔”可以看出人民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下场”可能是是什么呢?
过渡:既然像反动派一样的人对人民做出的事实让人痛恨的,人民也反抗了。那么鲁迅一样的人会怎么样对待人民呢?人民的反应又是什么呢?
(2) 学习有关于第2类人的内容。
读2—4节,看看像鲁迅一样的人对人民做了什么?
“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精神写照-----出自《自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愿做野草,等着底下的火烧”---出自《野草》。
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怎么样的?
这样的人死后会怎么样?
过渡: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这样的,那么人民对他们的感情会是什么样呢?看5—7节。
1、 读5—7节,并回答,人民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过渡: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于两种人的事,那么文章是怎么样来写这两种有着不同品质的人呢?
四、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用。
1、迅速浏览全文,看结合板书,看看文章是怎么写有着不同品质的两类人?
2、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作用。
那么这篇文章是使哪两种感情造成强烈的冲突的呢?
总结。
1、学习像鲁迅一样的人的精神,关心人民,热爱祖国。
布置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 背诵《有的人》。
板书:
有的人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摔垮 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当牛马 记住
烂的更早 把名字刻入石头 作野草等着火烧 到处是
下场可以看到 活着别人不能活 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抬举得很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