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08: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7分)
(1) 老人头戴zhān mào( ),nínɡ shì( )着微波dànɡ yànɡ( )的大海,一脸zhènɡ zhònɡ( )。
(2)活泼línɡ lì( )的弟弟在院子里看见一只小cì wei( )从墙角窜出来,shùn jiān( )呆住了。
二、用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5分)
1.我停下脚步,(    )着蓝天白云,心情舒畅极了。
2.变色龙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似睡非睡地(   )着,伺机捕捉昆虫。
3.奶奶手捧泛黄的老相片(    )着,泪水充满了眼眶。
4.前来(    )岳飞墓的游人,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5.我正要(    )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三、选择。(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hāi) 正月(zhēnɡ) B.瘦削(xuē) 明晃晃(huǎnɡ)
C.供品(ɡōnɡ) 水浒传(zhuàn) D.追悼(diào) 扎绷带(z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澄碧 瞬间 B.忌祀 骤然
C.潮汛 错综 D.毡帽 凌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上我囫囵吞枣地吃完饭,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赶。
B.经过老师的指点,我恍然大悟,那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
C.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牛羊隐约可见。
D.你把沈雁冰的笔名说成是老舍,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4)下列课题的拟题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 B.“诺曼底号”遇难记
C.开国大典 D.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四、查字典填空(6分)
1.“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
“冠”在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2.“冠”在“张冠李戴”中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冠”在“冠名”中的读音是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海边的沙地里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共两处错误)(2分)
由学校组织的“跟着课本游绍兴”研学活动,第一站首先来到鲁迅故里景区。数百名学生在讲解员的领导下畅游了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等著名景点。
(4)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描写出来。(3分)
宽广的大海  宽广的眼界  宽广的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8分)
1.鲁迅先生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少年闰土》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反映了“我”对闰土的______________之情。《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鲁迅先生特别重视中华之精神,他说:“惟有_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对于英雄,鲁迅先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答客诮》中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怜子如何不丈夫。”
3.读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七、综合实践(4分)
2023年正值鲁迅诞辰142周年,六(1)班举行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12分)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②“他不咬人么?”
③“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④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⑤“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⑥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段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可以感受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选段第③段中“伶俐”“从胯下窜了”等内容写出猹的______________,反衬出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的是哪些事(写出三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INCLUDEPICTURE"D+. EPS"
九、课外阅读。(15分)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节选)
①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②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③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排,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仿佛还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眼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④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⑤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⑥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⑦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注释】本文是巴金写的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于1936 年10 月19 日逝世,于万国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众人前去吊唁。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按照这一结构,用“∥”将文章分为
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注释,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人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句话
中“不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相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说说你对画“_____”的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逝世后,友人撰写了一副挽联,巧妙地嵌入了他的两部小说集的
名称。请你把挽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________?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分)
时光匆匆而逝,但有些人、有些事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让我们时常温暖地想起。请以“__________,留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写人的文章,注意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参考答案
一、(1)毡帽 凝视 荡漾 郑重 (2)伶俐 刺猬 瞬间
二、示例:1. 仰望 2. 窥探 3. 端详 4. 瞻仰 5. 凝视
三、 (1)B (2)B (3)A (4)D
四、1.G guɑn 2.guān 帽子
3.guàn 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五、(1)沙地里都种着西瓜。
(2)拉车的感激地说,他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3)由学校组织的“跟着课本游绍兴”研学活动,第一站来到鲁迅故里景区。数百名学生在讲解员的游了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等著名景点。
(4)示例:宽广的大海 那是一片宽广无比的大海,海面就像一块随风而动的蓝色幕布,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
六、1.文学家 思想家 怀念 美好的梦境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
3.俯首甘为孺子牛
七、示例:他用辛辣的文字,抨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用满腔的热情,唤
醒人们麻木的心灵。他一生不屈不挠,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就是鲁迅先
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感受他的精神品质吧!
八、1.补充说明 对少年闰土的敬佩以及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2.狡猾 机智勇敢
3.示例: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海边拾贝 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不满。
九、1. 总—分—总
第一部分(①):总写许许多多的人来灵堂悼念鲁迅
第二部分(② ~ ⑤):具体写不同的人来悼念鲁迅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⑥⑦):概括叙述前来悼念的各类人及他们共同的表情
鲁迅先生逝世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来悼念他。
2.重点描写了一个秃顶的老人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一群小学生 、
一个杂志社的工友 、一个盲人和两个穿和服的太太。一群小学生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救救孩子”,这是对社会的呼唤,
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而这群孩子正好代表了这一切。
3.前来参加追悼仪式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身份 他们都因为鲁迅
先生的逝世而悲痛
4.示例: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染着每一个人,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吸引着
每一个人,鲁迅先生的“战斗”救了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许许多多人都
曾经被鲁迅先生启迪过。“这一切的人”是在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召下来到这
里为他送行的。
5.呐喊 彷徨
十、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