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8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8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3 10:52:30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磨制石器的发展
聚落的形成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01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发展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约300万年前
约10000年前
约5000—4000年前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启了农耕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发展进程:
约20000年前
距今10000年左右
再经过2000多年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稻(去壳后称大米)
南稻北粟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发展进程:
约20000年前
距今10000年左右
再经过2000多年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耒耜耕种
刀耕火种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发展进程:
约20000年前
距今10000年左右
再经过2000多年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牛肩胛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钵
原始农业的发展
特点:
①数量多,范围广;
②沿河流分布;
③集中在东南沿海。
读图思考:农耕时代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生活 农业生产 手工业 作物 工具 家畜 陶器 乐器 其他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生活 农业生产 手工业 作物 工具 家畜 陶器 乐器 其他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猪、狗、水牛 黑陶 骨哨 玉器、象牙雕刻、天然漆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生活 农业生产 手工业 作物 工具 家畜 陶器 乐器 其他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猪、狗、水牛 黑陶 骨哨 玉器、象牙雕刻、天然漆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聚落居住区 粟 多种用途的工具 猪、狗 彩陶 陶埙 装饰品、纺织&制衣
02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生活
干栏式建筑(房屋)
木结构水井
农业生产
水稻(作物)骨耜(工具)猪、狗和水牛(家畜)
距今约7000年
手工业
陶器、玉器、骨哨、象牙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人的生活
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优势: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圣水牛头骨
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在第一次发掘的400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发现一层或多层由稻谷、稻壳、芦苇、茎叶等等混杂而成的堆积层……有学者推测,堆积层的厚度原先当在1米以上;假定当时的平均厚度为1米,而其中的四分之一为稻谷和谷壳,则换算成稻谷的重量当在120吨以上。
——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乐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03
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活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房屋)聚落居住区
农业生产
粟(作物)猪和狗(家畜)各种工具、各种生产方式
距今约6000年
手工业
彩陶、装饰品、陶埙(乐器)、纺织&制衣
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优势:遮风挡雨,防寒保暖。
半坡聚落遗址模型
活动室
公共墓地
居住区
壕沟
窖穴
窑场
半坡居民的生活
猪下颌骨
鸡肢骨
羊下颌骨
狗下颌骨
饲养家畜:猪、狗等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作物种植:粟
骨铲
角锥
种植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石球
弓箭
骨制箭头
捕猎工具
骨鱼叉
鱼钩
捕鱼工具
半坡居民的生活
尖底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鹿纹陶盆
陶埙
装饰品
纺轮
课堂小结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点?
同:
①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半坡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③陶器艺术不同:河姆渡人制作的是黑陶,半坡人制作的是彩陶。
①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②都是盖房定居;
③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④都具有农耕文明的特征。
异:
形成差异的原因:
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大汶口文化
相关史事
距今6 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着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纹饰。这种带有彩色纹饰的陶器,被称为“彩陶”。
距今5 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还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距今4 000多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课堂小结
进入文明社会
北京人复原头像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半坡居民复原头像
平均寿命仅13.5岁
平均寿命仅21.7岁
平均寿命30-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