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6 17:4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1.背诵默写(10分,每处1分)
(1)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 ________。??(《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 ________。(《再别康桥》)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6)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7)荆 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8)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0)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其人居远未来
C.范增数目项王      D.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籍吏民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函封之     D.夜缒而出
5.翻译: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3分) 

(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①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注:①垄:墓地
6.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忿然作色 忿:愤怒。
B.清净贞正以自虞 虞:同“娱”,乐。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游:交往。
D.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去:离开。
7.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组是( )(3分)
①士贵耳,王者不贵
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⑤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⑥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⑤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鄙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B.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C.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颜斶证明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话。
D.齐宣王要颜斶拜自己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3分)

(2)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1)诗中哪些描写照应了诗题中的季节?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诗歌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淫污,不能复事吕布,为吕布受他人之制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拔出腰间佩刀要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B.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这里袁术说的“弓手”是指关羽。
C.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玉玺。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教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均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箭之下”。
D.曹操设计围关公于土山,并使张辽前往劝降。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是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马上辞去。曹操答应了,关羽告甘、糜二夫人后暂投曹操。曹操待关公不薄,赠送关公锦战袍,关公送曹操赤兔马以还礼。
E.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12.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情节?请简叙其经过。 《三国演义》
(2)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 《三国演义》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怎样“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请简述。(5分)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3分)
答: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猫的新闻
我们院子里有一只猫,是半年多以前邻居老刘在市场上从农民手里买回来的。它刚来时确实给久为鼠害所苦的各家带来了一阵兴奋,因为它忠于职守,日夜歼“敌”,且颇有“大公无私”精神,不论是主人家,还是邻居家,哪里有鼠情,它就出现在哪里,一时大扬神威,群鼠震慑。晚上,各家顶棚上再也听不到老鼠像开运动会似的喧闹奔腾的声音,可以安静地休息;早起,院子里也再听不到妇女们报怨什么东西夜里遭老鼠咬坏了的唉叹了。
于是大家都十分重视甚至尊敬起那猫来,把它看成全院之“干城”,集体安全的“保障”。主人更觉得十分露脸和自豪。唯恐它被什么人窃走,都说要用绳子拴上,别让乱跑;全院五家人,谁家买了肉,都要切一点送给它,以示爱护和慰劳;到它渐渐对普通肉有点吃厌了,主人就专门每天给它找羊肝,全院的人也尽力帮忙;甚至“走后门”,以保证它的“特需供应”;在住的方面,赵家慷慨献出个木箱,钱家立即“资助”了一条旧浴巾,弄了个十分绵软舒适的窝;主人怕它晚上冷,特地把木箱放在火炉旁边。总之,从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看,它俨然成了院里的一位“特殊公民”。
谁知这猫在享受上种种“特殊待遇”后,对捕鼠慢慢地不那么认真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终而至于成天游玩、睡觉之外,甚至与鼠类“和平共处”起来。一个时期在院里销声匿迹的鼠们,不知又从何处钻出,“重返家园”了。有一天,孙家扫房,发现床下纸箱里老鼠生了一窝崽,便忙盖了提到院中,捉那猫放进去,满以为群鼠已是“瓮中之鳖”,猫定会将其一举全歼。哪料这猫入箱,尖叫一声便逃了出来,反而弄倒箱子,使几只小鼠绝处逢生。这件事震动了全院。是这猫对老鼠陌生了,不认得了,还是认为捕鼠现在已不属于它的职责了?
全体居民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猫的缺点,对它发泄怨愤。其间也不乏关于对它进行“再教育”或干脆另捉一只新猫以代之的议论。早已退休在家的李大爷,对什么问题都爱以不容置疑的权威口气发评论。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 ”
大家对他的话,瞪起了眼睛。 1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写猫实际上是在写人,小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形象。
B、最初鼠的横行十分猖狂,它们成群结队,喧闹奔腾,咬坏物品;最后又卷土重来。小说中的“鼠”也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
C、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反映的社会现象却十分沉重,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D、人们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怨恨,其实猫丝毫没有过错,因此人们的指责、怨愤是不合乎情理的。
E、李大爷一语道破,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的确,人在“这事”上,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但是大家却对他的话瞪眼睛,表明大家精神上的不觉醒。
15、在写法上,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小说这两处对比是:(4分)


16、猫来到“我们的院子”,先后的不同表现是怎样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答:最初:
后来:
四、语言运用(6分)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 在巴黎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结束之际,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联合发表诺贝尔宣言,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jí??? 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把他的像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供人zhān???? 仰,将他的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美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把他的生日9月28? 定为 “教师节”;我们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圣人,感动了世界,全世界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研究2500年前中国的传统文化。
??? (1)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
? ???jí(??? )取??? zhān (??? )仰
???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2分)
??? 答:??????????????????????????????
??? (3)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2分)
??? 上联:儒家思想辉映天下
下联:???????????????????????????? ????
五.作文:(70分)
18、请以《起点?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记叙文;③不少于800字。
漳州市芗城中学14-15学年高一年(上)期中考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及文学常识?(10分,每空1分)

5.现在人家有大功劳却去攻打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而”、“因”、“善”各一分)
(三)6.D 7.C 8.D
9. (1) 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2) 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10.【答案】 (1)梅子成熟和枇杷挂果。(2分)
(2)运用比喻,将成熟了的枇杷比喻为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枇杷色泽金黄、果实饱满的特征,(2分)表现了诗人夏日纵情自然、欢饮于园林的生活情趣。(2分)
【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生既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要善于推测。季节特征往往是通过植物的变化来表现,而诗中的植物只有梅子和枇杷。第(2)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诗人情感,第一问要注意题干中“修辞手法”的限制,不要误答表现手法,而且要注意答出手法运用过程的分析。第二问对诗人情感的判断应当不难,但也要注意扣紧诗歌内容,不要用诸如“闲适快乐”之类的套话答题。
11、AD(A项董卓回府发现后,抢过吕布画戟,掷戟刺吕布。D项赤兔马也是曹操送给关公的。)
13.(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3分,写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2)一致。孔子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3分,分析正确,阐述合理得分,有欠缺酌扣)
14、(共5分,答对一点3分)D E (“丝毫没有过错”错; “大家精神上的不觉醒”错) [●人宠坏了猫;●猫放弃了主观改造,失去了本色。]
齐宣王见颜斶注释译文
1 颜斶(chù):齐国隐士。
2 前:到前面来。
3.趋士:礼贤下士。
4 去:距离。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指坟墓。
5 石(dàn):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钟:乐器。
6 簴([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
7 役处:效力,供事。
8 无不:原作“不”,据黄丕烈《札记》补。
9 百姓:原作“百”,据黄丕烈《札记》补。
10 鄙野:乡野。
11 稍稍:渐渐。
12 实:指居上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13 以:而。为名:有(居上位的)名声。
14 据慢:倨慢,傲慢无礼。
15 约:受阻。
16 握:通“渥”,厚重。
17 九佐:九位辅佐尧治理国家的官员。
18 亟:数,频繁。
19 无形者,形之君:无形可见的东西,是有形可见的东西的主宰。
20 至圣人:一本作“至圣”。
21 不谷:不善。用以自称,表谦恭之意。
22 非:一本无此字,于文义为顺。
23 自取病:即自取羞辱。
24 细人:小人德行低下的人。
25 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一太牢。
26 丽都:华丽。
27 尊遂:尊贵显达。
28 自虞:即自娱,自得其乐。虞:通“娱”,欢乐。
29 言要道:即言之要道,指进言所应该遵循的规则(亦即上文的“尽忠直言”)。
30 扑:此字误,应作“朴”或“璞”。反朴或反璞,均指舍弃富贵华丽而返归素朴真纯。[2]?白话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国君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君子说:“颜斶可算知足的人了,他保持淳朴的本性,这样终身也不会受辱啊!”[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