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双桅船》教案
课题:《双桅船》
执教年级:高一
学生分析:朦胧诗的意蕴丰富却抽象,看似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实则深奥,对高一学生而言确有一定难度。但是若予以恰当引导,再结合作者自身境遇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一定会对字里行间隐含的深情有所体悟,感受到意象的妙趣。
教学目标:
1. 概括性地了解朦胧诗,知道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
2.找出文中的重点意象,理想各意象的含义。
3. 体悟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特别是爱情诗和哲理诗这两种主题解读。
2.找出文中的重点意象,理想各意象在各种解读中的代表义。
教学难点:
1.体悟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媒体:PPT、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应对方案或其它预设 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
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能够自圆其说 请学生朗读全诗,边读思考“你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或者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朗读课文并思索 5分钟
提问上述问题 可能有学生回应教师或低头不语 若大部分学生低头沉默,教师需给与提示:“是爱情理想诗、游子思乡诗、人生哲理诗、抒情言志诗还是其它什么类型” PPT
可点名请学生回答,引导其各抒己见 会有很多种意想不到的回答;抑或学生无法理解诗的主旨 若有多种解读,教师要让学生自圆其说,比如询问“哪些语句令你得出以上结论”等;
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则提供爱情诗和哲理诗两种选项
将学生的多种理解一一板书,对新奇有理的想法予以赞扬,对难以服众的说法既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指引其继续思考 板书
概括性地了解朦胧诗,知道其通常包含着丰盈立体的意蕴 请学生看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引出“朦胧诗”的简要介绍,并解释之所以能从不同角度诠解文本正是朦胧诗的特点所在 领悟或提出质疑 进一步解释文学的多样性,“即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通过形色各异的诠释而葆有了生命力 3分钟左右
找出文中的重点意象,理想各意象的不同含义 由朦胧诗而至意象,回归文本,请学生找出有深刻含义的重点意象 容易找出“雾、风、岸、风暴、灯”等明显事物 也许会有学生提出“双翼”,顺便提问为何是“双桅”而非单桅”,又从哪种主题理解“双桅”最为合理有韵味 板书 3—5分钟
将重点意象板书,确认“我、你”的表征物,带领学生感受这些意象组成的一副夜航图 能轻松回答“我”是双桅船,“你”是岸 板书
重点讨论两种解读首先,从爱情诗的角度看,以上意象各代表了什么 如果这是一首爱情诗,思考以上意象的包蕴的内涵 思考或沉默 询问之前认为是爱情诗的同学如何理解这些意象元素;学生能正确理解的可能性很小,故进入材料分析讨论环节 15—20分钟
简要介绍舒婷的爱情生活状况,通过PPT展示 观看PPT内容,沉思 PPT
讲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在那个特殊年代,舒婷对于理想爱情人格的追求的可贵和对女性主义的张扬、诉求与思考。 倾听、思考 背景资料的了解为之后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大多学生已经进入文本情景,教师需做深层次的剖析
联系《致橡树》比较阅读 在教师指引下理解《致橡树》的关键句,进行知识迁移,把握《双桅船》的中心 体会“近旁的一株木棉”、“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等重点句的含义 PPT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揣摩作者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又复杂交织的心绪,分析各意象的深义 尝试自己感悟分析 板书
提示学生注意:意象总是成对出现的,如此精心布局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结合文本,思考 PPT
给出参考理解
引申为哲理层面的诠解 提问:两个自然段间的逻辑关系 深度思考,但还不能准确回答出来 启示:《再别康桥》段落间的逻辑顺延关系 PPT 5—8分钟
引导学生:第一段的关键词:追求与启程第二段的关键词:分离与相依 结合文本体会,能够领会 同时继续考虑两个自然段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启发:辩证的关系,追寻是人生的命题,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却是人生的常态。命运的双桅船经常经受着离别和风雨,却一次次停泊在下一个港湾,且随时准备再次扬帆启程若时间充裕,可请学生谈谈对这一看法的理解,寻找生活中其它与“船”和“岸”相似的关系
归纳《双桅船》的语言风格 让学生归纳本诗的语言风格 多种答案,比如晦涩、平淡自然、含义丰富、优美、清雅、朦胧等 若学生回答晦涩,就问是文字晦涩还是内含晦涩,文字应是明白晓畅的,只是包孕的含量非常细腻深邃 3分钟左右(超时可放弃)
参考回答:清新隽美、自然晓畅、画面感强,同时内涵深广、凝重细邃 品味咀嚼语言文字 PPT
课后作业:找出《致橡树》中你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组意象,结合诗歌分析其象征的意义。
板书设计:
双桅船
主题:爱情诗、哲理诗……(课堂随机生成)
意象:雾——风 你——我风暴——灯 船——岸 航程——视线 双桅——单桅
教学材料:
1.朦胧诗与《双桅船》创作背景
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内容含蓄隽永,表现手法丰富,具有多义性;北岛、顾城、舒婷都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朦胧诗派注重人的感受体验和自我价值,在那个非常年代被视作异端邪说而惹来非议和抨击。
舒婷在政治诗的洪流中,另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归传统与借鉴象征结合”的新诗之路,《双桅船》对于情感的呼唤让那个年代的无数的人幡然醒悟,原来他们什么都热爱,唯独不热爱自己。
2.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现为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作品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3.意象:
雾/风 双桅船/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 风暴/灯 航程/视线 昨天/今天/明天 你/我
4.意象组成的图画:一只双桅船在海上航行,在灯的指引下努力向岸靠近,雾使船举步维艰,但在风的推动下,即便是风暴的阻挠,前行的脚步也未停止。
5.主旨理解:
①“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和宁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港湾——“家”,“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理想、光明、信念等相关联,“雾”象征现实生活的重压。
双桅船象征着相濡以沫的两人组建起温馨的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风破浪,携手前行。二者紧紧相依、患难与共,仿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彼此独立、拥有完整的人格。这与舒婷自己的境遇相类似。
②从哲理角度看,追寻是人生的命题,分离却是人生的常态。命运的双桅船经常经受着离别和风雨,却一次次停泊在下一个港湾,且随时准备再次扬帆启程。
6.诗歌的语言风格: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开阔的社会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