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1 溶解性与饱和溶液
考点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对于气体,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3)举例:食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质量的水中,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强得多;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如食盐的溶解能力比氢氧化钙强得多。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典例1:(2023八上·嘉兴期末)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大于;放热
【解析】封闭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则气压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瓶子内气压增大,即此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变式1:(2022八上·临海期中)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钙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判断。
【解答】“一摇冰”即摇动后饮料的温度降低,也就是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不吸热不放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月考)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下列对这些“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原先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解答】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故B正确;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可以溶于水,故C错误;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现在为饱和溶液,但是不能判断原来是否饱和,故D错误。
变式3:(2023八上·台州期末)如图所示,锥形瓶中装有物质×,胶头滴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水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
(1)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断锥形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A.食盐 B.氢氧化钠 C.酒精 D.硝酸铵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段时间后U型管内a液面高于b液面的原因。
【答案】(1)D
(2)锥形瓶内的硝酸铵遇水溶解会吸热,使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导致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U管中的水柱往瓶内压,使b液面低于a液面
【解析】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有些时放热的,如固体的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有些时吸热的,如硝酸铵;有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温度几乎变化不大,如食盐;
【解答】(1)锥形瓶中装有物质×,胶头滴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水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说明锥形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该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吸热的,使得内部的气压变小,所以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断锥形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D;A和C在水中溶解时,温度几乎不变,B在水中溶解时,温度会升高;
(2)解释如下:锥形瓶内的硝酸铵遇水溶解会吸热,使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导致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U管中的水柱往瓶内压,使b液面低于a液面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应注意:
①溶液是否饱和具有条件性和暂时性:要求“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确定意义,因为条件(温度、压强、溶质及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②溶液是否饱和具有相对性:是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③饱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重点)
在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我们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条件,所以改变温度或者溶剂的量,能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1)一般规律: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
A.加溶剂 B.降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升温C.加溶质
说明:
①一般规律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是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是降低温度。
(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难点)
判断的关键是看该溶液还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若不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饱和的,若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不饱和的。具体的判断方法: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说明该溶液饱和,反之,该溶液不饱和。
(四)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相对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五)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的量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 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联系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③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典例1:(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A.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中包含了溶液,正确;
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D. 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错误;
变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B
【解析】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判断。
【解答】A.溶质的多少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在相同温度下质量相同的溶液中,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则溶质更多,故A错误;
B.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饱和溶液时,如果是通过改变温度从而改变溶解度的方式,那么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故B正确;
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如果溶质的溶解度变大了,那么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D错误。
变式2:(2023八上·临海期末)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
(2)医生建议夏季出汗过多的时候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C
【解析】根据图示中各部分的溶液类别分析。
【解答】(1)阴影B为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可得出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的结论。
(2)“淡盐水”可归于图中稀溶液和不饱溶液,即图C处。
变式3:(2022八上·婺城期末)用氯化镁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已知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6g,在该温度下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氯化镁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
(2)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3)求序号为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③ (2)④
(3)序号为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1)将每次加入氯化镁的质量与20℃时它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质质量,然后再计算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2)当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时,溶液肯定是饱和的;
(3)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6g,前三组实验中加入氯化镁的质量都小于54.6g,因此它们都能被溶解,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依次为:3:10,4:10,1:2,故选③。
(2)第4次实验中加入氯化镁的质量为60g>54.6g,因此肯定存在未溶的氯化镁,那么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④。
1.(2022八上·浙江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均一稳定 B.表示溶剂
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答案】C
【解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是混合物,且具有均一和稳定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的方式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2.(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在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固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增加 D.溶质质量减少
【答案】D
【解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3)(4)根据对溶液的组成的认识判断。
【解答】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溶液肯定饱和,故A错误;
溶液中出现大量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减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B、C错误,D正确。
3.(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40°C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 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A.40°C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C时恒温蒸发-杯不饱和食 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C时恒温蒸发-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钾 B.升高温度
C.加水 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A. 加入硝酸钾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A正确
B.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错误
C. 加水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错误
D. 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原来的溶液还是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故不是饱和溶液,D错误
5.(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
⑤饱和溶波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故②正确;
③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③错误;
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故④正确;
⑤饱和溶波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⑤错误。
6.(2023八上·上虞期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①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KNO3)
特殊情况:对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
【解答】
①加入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①符合题意;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能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
④加入溶剂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减少溶剂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实验时,他发现室温下烧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后,如图乙所示。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B
【解析】观察图甲,烧杯底部有结晶体,故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向图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形成图乙,观察到结晶体完全消失,由于温度和溶剂质量都发生了改变,故此时图乙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解答】A:图乙中没有晶体剩余,所得溶液可能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甲和图乙中的变化可知,图甲中的结晶体完全溶解形成了图乙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故B符合题意。
C.由于温度改变,溶质、溶剂质量均改变了。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判断。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改变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8.(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都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答案】C
【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确定是否饱和;
(2)溶质质量分数=;
(4)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解答】A.甲和丙中都存在未溶的固体,则甲和丙肯定饱和。而乙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表格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3g,10g和7g,而溶剂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丙>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升高温度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甲的溶质质量最小,则甲的溶解度最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1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
(1)从图中可以看出,A集合表示________溶液。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区域________(填A、B、C、D),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浓饱和 (2)C;加食盐或蒸发溶剂
【解析】(1)集合就是同时具有构成集合的几个概念的所有特征;
(2)分析0.9%的生理盐水的浓稀和是否饱和,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A集合是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的交集,因此它既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也就是浓饱和溶液;
(2)0.9%的生理盐水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所以归于图中的区域为C。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食盐或蒸发溶剂。
10.(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________(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答案】降温;减小
【解析】(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溶解度的变化,最后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2)溶解度越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小。
【解答】(1)木块在溶液上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乙图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则溶解度逐渐减小,那么溶液的温度降低了。
(2)随着温度的降低,硝酸钾溶液依然饱和,但是溶解度逐渐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1.(2022.浙江中考真题)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4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4中有剩余固体 (或1中有不溶解的固体等)(合理即可) A≥B>C (或C【解析】(1)A烧杯中有固体剩余,不能继续溶解,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所以他的判断依据是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
(2)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C均无固体剩余,B中加入固体的质量比C多,则B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12.(2022八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2)医生建议夏季运动出汗过多的时候最好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答案】(1)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C (3)加氯化钠;恒温蒸发水
【解析】(1)根据阴影部分的含义分析解答;
(2)根据对“淡盐水”浓度的理解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解答。
【解答】(1)阴影B是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阴影D是浓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交叉,因此二者的含义为: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淡盐水”即盐水的浓度比较低,则它应该属于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选C。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氯化钠或恒温蒸发水。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已知硝酸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
溶解度/g 122 130 140 160 190 220 250
20℃时,把65g硝酸铵溶解在50g水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得溶液是 (填是/否)饱和溶液。
(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请说明具体操作(至少两种方案)
【答案】(1)否(2)(1)加硝酸铵30g (2)蒸发15.8g水
【解析】(1)根据表格确定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据此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铵的质量,最后与65g比较即可;
(2)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质,也可蒸发溶剂,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铵95g。因为65g<95g,所以为不饱和溶液。
(2)方法一:应该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95g-65g=30g;
方法二:20℃时,65g硝酸铵达到饱和时需要加水xg,
;
解得:x=34.2g;
那么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50g-34.2g=15.8g。
14.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钾的溶解性属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3)在60 ℃时,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
【答案】(1)A
(2)A
(3)220
【解析】(1)在20℃时,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为可溶;溶解度大于0.01g小于1g为微溶;溶解度小于0.01g为难溶。
(2)根据有关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计算。【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g,应该为易溶,故选A。
(2)溶液的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都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固体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A。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设2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
解得:x=220g。
15.(2022八上·婺城期末)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2)如图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饱和氢氧物质X,搅拌。如果物质X为 固体,试管中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2)氢氧化钠
【解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产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
(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加入物质X后的温度的变化,再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确定该物质的种类。
【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试管中出现晶体时温度肯定是上升了,那么溶解物质X后肯定是放热的。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所以物质X可能为氢氧化钠固体。
16.(2022八上·衢江期末)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这句话对吗? (填 “对”或“不对”)。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答案】不对;丙、丁
【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 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2)同温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
17.(2021·台州八上期中)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吗?小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不能再维续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了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⑴向20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 钾固体,发现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⑶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后发现食盐仍然不能再溶解。
[得出结论]:________。
[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食盐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不变
【解析】【得出结论】从饱和溶液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其他物质的角度分析;
【拓展反思】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解答】【得出结论】食盐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溶液的质量液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
18.(2021八上·温州期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2)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3)搅拌和升高温度都会加快物质的溶解,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19.(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
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答案】(1)吸附
(2)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500g×5%=20%x;
解得:x=125g;
需要加水的质量:500g-125g=375g。
【解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为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0.(2021八上·瑞安月考)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已知罐体底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若要将100克该溶液稀释为20%的稀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B
(2)减小
(3)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
所以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200g
【解析】(1)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判断;
(2)打嗝说明有气体溢出,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说明它进入人体内能够吸热。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故A、C不合题意;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1.(2021八上·义乌月考)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3)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是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②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答案】(1)甲
(2)②④
(3)①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50g×8%=(50g-x)×16%;
解得:x=25g;
②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
50g×8%+y=(50g+y)×16%;
解得:y=4.76g。
【解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2)根据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溶液组成的知识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两个50mL,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它们都是饱和的,甲甲肯定饱和。乙中加入50mL的水,即溶剂质量增大,因此为不饱和溶液。
(2)①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即溶解度不变,故①不合题意;
②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质量增大,则溶液质量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加水后溶剂的质量增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水的密度小于溶液的密度,因此加入水后,会将溶液稀释,导致溶液密度减小,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22.(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
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
(2)现将300g40%的硝酸钾稀释成30%,需加水少克
【答案】(1)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300g×40%=(300g+x) ×30%;
解得:x=100g。
【解析】(1)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减小溶解度。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1 溶解性与饱和溶液
考点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对于气体,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3)举例:食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质量的水中,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强得多;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如食盐的溶解能力比氢氧化钙强得多。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典例1:(2023八上·嘉兴期末)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
变式1:(2022八上·临海期中)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钙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月考)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下列对这些“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原先是饱和溶液
变式3:(2023八上·台州期末)如图所示,锥形瓶中装有物质×,胶头滴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水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
(1)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断锥形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A.食盐 B.氢氧化钠 C.酒精 D.硝酸铵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段时间后U型管内a液面高于b液面的原因。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应注意:
①溶液是否饱和具有条件性和暂时性:要求“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确定意义,因为条件(温度、压强、溶质及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②溶液是否饱和具有相对性:是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③饱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重点)
在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我们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条件,所以改变温度或者溶剂的量,能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1)一般规律: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
A.加溶剂 B.降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升温C.加溶质
说明:
①一般规律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是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是降低温度。
(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难点)
判断的关键是看该溶液还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若不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饱和的,若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不饱和的。具体的判断方法: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说明该溶液饱和,反之,该溶液不饱和。
(四)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相对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五)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的量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 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联系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③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典例1:(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变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变式2:(2023八上·临海期末)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
(2)医生建议夏季出汗过多的时候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变式3:(2022八上·婺城期末)用氯化镁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已知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6g,在该温度下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氯化镁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
(2)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3)求序号为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1.(2022八上·浙江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均一稳定 B.表示溶剂
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2.(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在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固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增加 D.溶质质量减少
3.(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40°C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 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4.(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钾 B.升高温度
C.加水 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5.(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②同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
⑤饱和溶波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A.2 B.3 C.4 D.5
6.(2023八上·上虞期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7.(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实验时,他发现室温下烧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后,如图乙所示。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8.(2021.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都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9.(2021八上·婺城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
(1)从图中可以看出,A集合表示________溶液。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区域________(填A、B、C、D),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0.(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________(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11.(2022.浙江中考真题)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4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12.(2022八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2)医生建议夏季运动出汗过多的时候最好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13.(2022八上·杭州期中)已知硝酸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
溶解度/g 122 130 140 160 190 220 250
20℃时,把65g硝酸铵溶解在50g水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得溶液是 (填是/否)饱和溶液。
(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请说明具体操作(至少两种方案)
14.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钾的溶解性属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3)在60 ℃时,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
15.(2022八上·婺城期末)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2)如图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饱和氢氧物质X,搅拌。如果物质X为 固体,试管中会有晶体析出。
16.(2022八上·衢江期末)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这句话对吗? (填 “对”或“不对”)。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17.(2021·台州八上期中)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吗?小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不能再维续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了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⑴向20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 钾固体,发现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⑶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后发现食盐仍然不能再溶解。
[得出结论]:________。
[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1八上·温州期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19.(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
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20.(2021八上·瑞安月考)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已知罐体底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若要将100克该溶液稀释为20%的稀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21.(2021八上·义乌月考)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3)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是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②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22.(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
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
(2)现将300g40%的硝酸钾稀释成30%,需加水少克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