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达标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批改人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光发热 B.固体变成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沉淀生成
2、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A.陶瓷地板 B.铝合金门窗 C.玻璃 D.木质桌椅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器破碎 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
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 D.葡萄酿酒;铁生锈
4、对“点燃镁条”实验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B、发出耀眼的强光 C、放热 D、生成氧化镁白色粉末
5、构成水的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氢、氧原子 D、水分子
6、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7、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标志着我国科学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8.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下列研究中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C、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D、计算物质世界质量
9.可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蒸发皿 C、量筒 D、漏斗
10、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液体是否是盐酸,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交流讨论 D、进行实验
1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实验 D.作出结论
12、小红提出,可以用碘水检验苹果的果肉中是否有淀粉存在。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13、下列试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可以任意取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试验用剩的药品药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
14、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 拨打火警电话119; B. 用湿抹布扑盖; C. 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 逃跑
15、实验完毕后,用剩的药品应( )
A、放回原瓶 B、倒入废液缸 C、倒入下水道并用水冲洗 D、倒入指定的容器
16、以下保存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块状固体石灰石存放在广口瓶中; B、液体药品稀盐酸存放在细口瓶中
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 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纸槽将粉末状固体加入试管 B、尝药品的味道;
C、剩余药品自己处理,可以带走; D、药品用的越多,现象越明显。
18.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19、为保证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接触面磨毛(磨砂),下列仪器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量筒 B、广口瓶 C、试管 D、漏斗
20、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膜法淡化海水——水资源 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环境保护
C、纳米玻璃——研制新材料 D、导电塑料——开发新能源
21、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
A、水槽、烧杯、试管 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
C、烧杯、试管、燃烧匙 D、表面皿、集气瓶、烧瓶
2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二、填空:(共20分)
23.(8分)在横线上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1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 2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
( 3 )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4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三.实验探究题
24.(12分)指出下列操作中的错误:(请各答出两条)
(1) (1)
(2) (2)
25.(10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26.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正确,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参考答案:
23.(1)污染原试剂瓶内的药品(2)药品腐蚀标签
(3)药品腐蚀橡胶头 (4)试液溅出伤人
24.(1)液体超过试管的1/3,试管没有倾斜,
(2)标签没有向手心 瓶塞没有倒放
25.(1)漂浮 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水雾 二氧化碳和水
26.(1)氧气被耗尽了 (2)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并放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密度变小,上升到杯子的上部,因而高蜡烛先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杯子的下部,因而矮蜡烛先灭。
(3)AC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深化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认识,明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建立物质的变化观。
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初步认识,逐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
③ 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加深对变化观、实验观、化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的认识。
④通过自己建立知识网,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⑤ 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重 点:
1.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
2.加深对基本观念的认识
难 点:加深对物质的变化观、微粒观等基本观念的认识。
教 具:多媒体 、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单元已经学完了,那效果如何?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四排同学分成四组进行比赛,今天看哪个组的同学表现的好!
【学生】 跃跃欲试
【知识回顾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知识聚焦:(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
1、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材料称为天然材料。如: 石材
棉花 、 木材 、 羊毛 等。
2、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制造的材料称为人工合成材料。如:玻璃 、 钢筋 、 水泥 、 陶瓷 等。
学以致用一 找出下面衣服标签上的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
【知识回顾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知识聚焦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与补充。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伴随的现象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二者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举例
【教师】给予各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反思提升】1、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化学变化一定放出热量吗?
学以致用二
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花香四溢 B.百炼成钢
C.海市蜃楼 D.木已成舟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学生】各组学生进行抢答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纠正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斗志
让学生知道本单元学过了哪些知识。对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练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知识回顾三】
知识聚焦 学生展示归纳的知识网络(实物投影),
物质构成的奥秘
:如水分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如
:如钠离子和氯离子
2、H2O 表示的意义:
宏观:(1)水;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3)一个水分子;
(4)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学以致用三
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被称为(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2、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每个水 是由两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从宏观上讲,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
【学生】各组学生进行抢答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明确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进本环节进行总结
知识聚焦
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包括通过实验、调查或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分析、比较、概括)→ →表达与交流
学以致用四
1.(09泉州)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2.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交流评价 D 作出结论
【学生】各组学生进行抢答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学生】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与补充。
知识聚焦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常见化 名称
学仪器 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固体 粉末状:药匙 一横二放三直立
化学
实验
药品取用 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对手心,口贴紧
基本 液体
操作 滴加:用胶头滴管,垂悬
物质的 液体:不要超过试管1/3,倾斜45°
加热 口不对人,先预热
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先预热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
不能 ;
不能 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不能 不能 要放在 。
【教师】给予各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反思提升】1、哪些不当操作会造成试管的炸裂?
2、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怎么处理?
3、那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哪些需要间接加热,哪些不能加热?
学以致用五
1.(2013.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B C D
3.(2010·娄底)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学生在自己归纳构建知识的网络上,通过补充老师给予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进而对基础知识有了更进一步加深和理解。
考查学生对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的掌握。
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中考重要的考查对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包括正确选择、使用仪器、取用药品、给物质加热等。
作业 :1.完成课文单元练习
2.完成单元达标测试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对本单元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己把本单元知识归纳整合,课上学生又以抢答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不仅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学以致用一 棉是天然材料,涤纶是人工合成材料
学以致用二1. B 2. C 3. D
学以致用三1.C 2.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元素 元素
学以致用四 1.C 2.B
学以致用五 1. I A D G B 2.C 3.D
课件15张PPT。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总复习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 化学真奇妙体验化学探究到化学实验室去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 找出下面衣服标签上的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二 神奇的化学变化1、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
2、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化学变化一定放出热量吗? 1、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花香四溢 B. 百炼成钢
C. 海市蜃楼 D. 木已成舟CB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D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直接构成直接
构成同一类原子元素组成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被称为(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2、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每个水 是由两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从宏观上讲,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C分子分子 原子原子元素元素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2.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交流评价 D.作出结论CB四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五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哪些不当操作会造成试管的炸裂?
2、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怎么处理?
3、那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哪些需要间接加热 ?哪些不能加热?1.(2013.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I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B C DADGBC3.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D作业:1.完成课本单元练习
2.完成单元达标测试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时光,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