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象征、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象征、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
体会具体事物的象征含义(特点)
一、导入
1.欣赏图片,感受祖国的富强。(指名学生谈感受)
二、细节品析,深入研读
(一)研读第2自然段。
那课文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示思考:回顾大意,圈画出具体事物,并思考这些事物背后有什么含义?
师生共同总结。
具体事物: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板书以上事物)
结合图片具体分析:以“红日初生,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以“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象征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以“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2、这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字一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
3、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对少年中国的赞颂和向往之情。
(二)研读第1自然段
1、生分享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清政府昏庸腐朽,对内大肆打压,对外屈辱求和,无法担起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的责任)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2、看到这些背景资料,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生气、愤怒.......)
我想那时的作者跟此刻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看到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所以作者说“故今日之责任......”
看到国家被侵略,所以作者说“故今日之.......”
看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国民同胞,所以作者说“故今日之......”
3、那么作者认为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作者认为只有少年智则国智........(生接着往下读)
4、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1)发现少年中国反复出现,是以少年怎样,则中国怎样的句式出现(板书智、富、强......)
(2)纵向比较标红的字,你觉得他们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
不能,由智到富到强,由独立到自由到进步。作者认为,智才能富,富才能强,独立才能自由,自由才能进步,领悟前后层层深入的关系。
(3)作者在这一个段落中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排比,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节奏要步步加强,读出磅礴的气势。
4、指导朗读
正是有了这样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二)研读第3自然段。
生齐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你读出了什么?
(对偶,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以及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同学们,梁启超先生用这样的语言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也诉说出了无数中华儿女强国的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拓展延伸
1、介绍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课件出示相关人物图片)
2、让我们配上音乐再一次朗读课文,充分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热爱之情。(配乐朗读课文)
3、学唱《少年中国说》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搜集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