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育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森林里的秋天更是美丽无比,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请看屏幕,瞧,都有谁来了?生:熊猫,小兔,小猴,松鼠
师:他们齐聚一堂,这是干嘛呢?告诉你吧,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丰收的果子已经摆满了桌子。都有什么啊?生:桌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说的真完整,我再找个学生说一说。生:桌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12个胡萝卜还有15个松果。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生:熊猫爱吃竹笋,猴子爱吃桃子,兔子爱吃胡萝卜,松鼠爱吃松果。
师:说的真好,你看,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他在想什么呢?生:怎样分竹笋呢?师:是呀,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熊猫想请大家帮帮忙。咱们也没有竹笋呀。生:用小棒代替竹笋吧。
师:用小棒代替竹笋,这方法好,这种思想在数学上叫转换。以后你们学数学可离不开它。下面请同学们用十根小棒代替竹笋,帮两只熊猫分一分吧。学生分。
师:有想法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大熊猫分到8个,小熊猫分到2个,因为大熊猫要吃很多才饱,小熊猫吃一点就饱了。生:大熊猫分到3个,小熊猫分到7个,因为哥哥让着弟弟,把好吃的多分给弟弟了。生3: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这样公平......
教师: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有一种特别的分法,你发现了吗?生:5,5为什么特别?----这样分很公平,让每个熊猫都分得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也就是说,把10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平均分5个。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同桌说说吧。
师:咱们来看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7,3)生:不是,不一样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得公平,经常会用到平均分。
活动二:小猴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各种分法
师:刚才我们帮熊猫公平的分了竹笋,瞧,小猴子正在着急呢!口水都流出来了。猴子有要求,我们也要平均分桃子。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生: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师:平均分,什么意思?
师:这一次我们再用小棒代替桃子,帮5只小猴平均分。小棒不够,想办法啊,合作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啊。(同桌合作,运用手中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师:刚才同学们分的很认真,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现在小棒要休息了。(组织教学)哪对同桌上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最后分的结果是怎样的?(上台展示)生1:我是2个2个分的,直到分完,分完后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生2:我是1个1个分的,直到分完为止,分完后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生3:我是4个4个分的,直到分完为止,分完后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小结:同学们有这么多分法,课件再次展示分法。1个1个,2个2个......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分得的结果怎么样?生:同样多,每只小猴子分到了4个桃子。师:既然分得同样多,那都是平均分。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4个。生:谁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板书)多让学生说说。“会听,会学,会表达”
活动三: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巩固“平均分”概念
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吃上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小兔是怎么想的吧。(播放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个小兔?(学生读题目要求)
师:接下来咱们不用小棒,在老师给你准备的答题纸上圈圈画画,分一分吧
师:都分好了,小眼睛看这儿。这是谁的?说说你是怎么分得?把分萝卜的过程说一说。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
师:同学们,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上好吃的?快看看小松鼠这儿有什么数学信息:把18个松果分给小松鼠,可以怎样平均分?
师: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同桌之间商量商量。生:把18个松果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松鼠平均分9个。
师:你先确定了松鼠的只数,分完后发现每只松鼠平均分9个。生:我是3个3个分的,可以分给6只松鼠。
师:你先确定每只松鼠吃几个松果,再看看可以分给几只松鼠。通过你们的帮助,所有的小动物都公平的吃到了美味的食物。他们可高兴了,你高兴吗?对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活动四:回顾反思,总结
师:丰收庆祝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会了平均分。师: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能举个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子。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个个都是既聪明又善良好孩子。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