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3 16: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默写。
暮春时节, 百花凋零, 无限伤感, 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和故人重逢,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又是无尽心酸; 杨花落尽, 子规悲鸣中李白借月传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多么令人感伤 !
秋风瑟瑟, 也总让人感慨良多。漂泊异乡的马致远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中诉说羁旅的愁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 面对飞雪, 谢氏兄妹饶有兴致地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比喻咏雪。东流逝水, 时光匆匆, 孔子慨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w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椹……
B.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mó)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不少词。
C.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娑着来到炉子跟前,捡(jiǎn)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zǎ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樱花花团锦簇,柳树也披上了绿装,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了。
D.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在天空中,真是美不胜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学而时习之
⑤吾日三省吾身 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③④/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二、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开展纪念鲁迅先生的“追思·读书”活动,倡议各班学生积
极参加。你们班先在班内交流《朝花夕拾》这本书。请你完成相关任
务。
(1)关于《朝花夕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五猖会》中“我”要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制背书的事给“我”留下了阴影。
C.这本书很有意思,比如鲁迅小时候和小伙伴夜里看迎神赛会,偷橘子就很好玩。
D.这本书就好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还有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
(2)下列不属于《朝花夕拾》里的文章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C.《狗·猫·鼠》 D.《范爱农》
(3)请你为大家介绍阅读《朝花夕拾》的三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写景、叙事、记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文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女还________
(2)顾反为女杀彘________
(3)特与婴儿戏耳________
(4)婴儿非与戏耳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学霸”一般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一)详尽发问法: 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 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 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 的发问时, 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 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 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 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 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 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个故事等。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整合, 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 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 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 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 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 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 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 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 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 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 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 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 或20 小时, 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 研究还发现, 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 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 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 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 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 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 在做下一类习题时, 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 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 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的知识点上。因此, 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 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 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 要记下大量的资料, 为方便记忆, 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 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材料三:
学霸小高作息时间表(部分)
6: 40—7: 00 起床
7: 00—7: 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 10—7: 30 早餐
7: 30—7: 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 50—12: 00 上课
12: 10—12: 20 学习英语语法
12: 20—12: 40 午餐
12: 40—12: 50 背诵一首古诗
12: 50—14: 00 午休
14: 00—14: 20 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的。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材料二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材料一中的哪种学习方法类似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 具体分析学霸小高用到了材料中的哪些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要求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小深很苦恼, 请你根据材料一
的内容, 推荐三种方法帮助小深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狂奔的蜗牛
谢宗睿
①这是大黑今年第四次出险,所幸人没事儿,责任也没什么可争议的。于是,短暂的惊惶过后,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给“狂奔的蜗牛”打去了语音电话。
②依然是秒接。听筒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又咋了,大哥?”“人没事儿吧?”“报警了吗?”“谁全责?”……伴随着一连串提问,老杜那张嵌着抬头纹和鱼尾纹的脸浮现在眼前,立马让我安下心来。
③大黑是我的第一辆车。怎么认识老杜的,已记不清了。不过,自打五年前把大黑迎回家的那一天起,无论是常规保养,还是意外事故,关于大黑的一切事情,我都托付给了老杜。很久之后,我才知道,4S店里分工其实很细,而老杜的职责既不是销售,也不是售后,更不是机修,只是保险定损员。
④大凡来找定损员的,除了个别车主还能勉力保持住一派“破财免灾”的乐天风度,其他无不垂头丧气、臊眉耷眼。说这是一份负能量满满的工作,应该算不上夸张。再加上在保险行业的“鄙视链”上,一线的定损员无疑处在中间靠下的位置,所以这个岗位通常留不住人。老杜是个例外,干这行十余年了。
⑤老杜个子瘦高,皮肤黝黑,皱纹很深,一头短发白了不少。上次大黑出险时,他刚到店里,随手把身份证放在桌上。我这才发现,老杜其实生于1990年,这真的让我有点儿吃惊。
⑥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于是,接大黑回家那天,我特意赶在老杜下班之后才到4S店,取了钥匙便硬拽着他去了旁边的烧烤摊。
⑦闷热的盛夏傍晚,几杯冰饮料下肚,话就聊开了。老杜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县,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5岁初中一毕业,老杜就跟着亲戚外出闯荡,在县城炸过油条,在省城倒腾过旧家电,22岁那年来到北京,打的第一份工是修摩托。后来,老杜干上了保险定损员。“那时候,干这个没门槛,修过车的都能干。可我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交过不少‘学费’。”老杜说,“现在干这行的年轻人可就不简单了,刚才在店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小伙子是我徒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今年毕业,现在在店里实习。书读得多,学东西就是快,比我当年强多了。”
⑧“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打趣道。“怎么不怕呀,我可没敢躺平,我今年也大专毕业了。大哥,你看。”老杜猛喝一口,突然放下杯子,掏出手机,熟练地输入一串网址后举到我眼前,“这是我的学信网学籍证明。现在想干我们这行,最低门槛是本科,我正琢磨着一鼓作气去考个成人本科。大哥你是知识分子,见多识广,到时候一定要帮我参谋参谋。”老杜越说越兴奋,满面红光。
⑨“初中起步,过了十几年,三十多了还要考本科的,你是我认识的头一个!”我由衷地夸了一句。没想到,老杜接下来的话更让我差点儿惊掉了下巴。“我媳妇儿更狠,她也是初中学历,后来一直自学。她这几年在一家公司当会计,一边打工,一边考注会。我的本科、她的注会,还指不定谁先读出来呢。我俩也想给我家那俩浑小子做做榜样。”
⑩老杜有两个儿子,都在老家。“现在,我爹娘在老家什么都不用愁,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孙子。这些年,镇上的学校盖得和北京的一样气派,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好了,什么都不缺,这样我俩才能迈开大步只管往前奔呀。”老杜说着拿出手机,老老杜老两口、老杜小两口再加上俩小小杜,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满满的幸福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
那天我俩聊得很痛快。回到家后,我便匆匆洗漱倒头睡下了。第二天清晨打开手机,两条微信留言映入我惺忪的睡眼。第一条是用手机拍下的一页书,上面用红笔画出了一句话:“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另一条是语音。“大哥,昨天太感谢了。吃饭的时候,咱们聊到了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晚上我回到家读书,正好看到这一句,很受启发,和你分享。”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老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狂奔的蜗牛”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重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幸福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同学给你的一块橡皮;幸福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亲近自然的经历……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幸福是什么?请选择你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一、1.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
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
风起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1)B (2)D (3)D (4)C
二、(1)C (2)B (3)略。
(4)示例:本文的写景极有特色,如描写百草园美丽景色的一段,作者既写了植物,如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又写了动物,如鸣蝉、黄蜂、蟋蟀等;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还把自己的活动穿插其中,既有美感,又有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自己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三、1.(1)你。 (2)同“返”,返回。 (3)罢了。 (4)开玩笑。
2.D
3.(1)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捉头猪杀了它。
(2)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
4.示例: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四、1. D
2. 心理意象法。理由: 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3. ①分散学习法, 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英语、
数学和语文; ②交叉学习法, 利用早餐后的20 分钟, 交叉学习了英
语和数学; ③习题检测法, 早餐后挑战数学易错题。
4. 示例: 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 加深对 《陈太丘与友
期行》的理解, 会有利于背诵。
②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元方, 将元方听到父亲友人的言辞和元方的反驳及入门不顾等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进行理解背诵。
③分散学习法。将《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成几个部分, 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五、(1)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
(2)未敢忘忧国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3)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 让全村的人安全脱险
六、1.困倦疲惫
2.举例子 具体明确地说明我们可以怎样利用碎片时间
3.D
4.示例:小明,经常熬夜对身体不好。你应该合理地分配时间,利用
好碎片时间,并学会利用高效学习的时间段。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不影响身体健康。
七、1.训斥团长 得知执勤战士是团长的亲弟弟 行军礼致敬
2. C B A 突出了哨卡环境的恶劣,士兵执勤的艰辛,以及他们不怕艰苦、忠于职守的精神
3.平易近人、体恤下属
4.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AB
5.示例:不管环境多么恶劣艰苦,只要有界碑矗立的地方,就有我们英勇的边防战士。他们抛小家,为大家,用钢铁意志铸就万里长城,守卫着万家灯火。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