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春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3 16: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年八月底考试地理科试卷(2023.8)
一、单选题(16题,48分)
“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数九”开始时太阳直射( )
A. 23.5°S B. 20°N C. 23.5°N D. 20°S
2.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
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
下图示意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地点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丁 D. 乙、丁
4.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 6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魔鬼营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 7:20以前 B. 7:20—7:39 C. 7:40—8:00 D. 8:00以后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8.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 )
A. 东三区 B. 东一区 C. 西二区 D. 西六区
9. 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
A. 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
B. 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
C. 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
D. 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
阿联酋迪拜(25°N)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以下日期中,面板转动的水平角度最小的是( )
A. 元旦 B. 春分 C. 劳动节 D. 立秋
11. 在夏至一天中,相比起迪拜,安装在新疆乌鲁木齐(43.8°N)的“智能太阳花”( )
A. 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 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C. 正午影子更短 D. 展开时间更短
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锋面活跃 B. 太阳辐射强 C. 对流运动频繁 D. 地形复杂
13. 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 7:00~8:30面朝太阳
B. 10:00~11:30面朝太阳
C. 13:00~14:30背对太阳
D. 16:00~17:30背对太阳
14. 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较多 B. 太阳高度角大 C. 白昼时间长 D. 可见度较高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各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15.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北回归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一游客于国庆节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3题,共52分)
17.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绘制出太阳光线。
(2)N点的经度是____;A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
(3)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范围是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
(4)A、M、N三地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____;弧MB为(晨线\昏线)____
(5)图示时间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此后一周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看到村民们纷纷赶着驴上山耕作,体型矮小的驴背上驮着农具和一天劳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埂旁,发现田埂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下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
(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
(2)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推测庵子的作用。
(3)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之分。亚马孙河最大流量225000米3/秒;最小流量90000米3/秒,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亚马孙河河口地势低平,出现甚为壮观的涌潮,潮流流速快,潮位较高,在离岸1~2千米处可闻其声。下面甲图是8月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乙图是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说明N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
(2)推测12月亚马孙河河口35‰等海水盐度线的变化,并给出理由。
(3)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潮位高的原因。
高二年八月底考试地理科试卷(2023.8)
一、单选题(16题,48分)
“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数九”开始时太阳直射( )
A. 23.5°S B. 20°N C. 23.5°N D. 20°S
2.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
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从12月22日开始经过81天,还没有到春分日3月21日,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下图示意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丁 D. 乙、丁
4.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 6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四个地点在同一天的昼长,甲为18小时、乙约为14小时左右、丙为12小时、丁为6小时,由此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丁四地的夜长分别为6小时、约10小时、12小时、 18小时。结合所学可知,半球不同但纬度数相同的两点,昼夜情况相反(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甲的昼长等于丁的夜长,所以纬度数值相同的是甲丁两地,C正确;丙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丁明显不在赤道,B错误;乙与甲丁纬度均不相同,A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地的昼长为6小时,根据所学可知,任何地点的昼长=上午时长+下午时长,且上午和下午以正午12:00为分界,故丁地上午和下午各3个小时,日落时间为=正午时间+下午时长=12+3=15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半球所占据的弧/15=(12:00-日出时刻)×2=(12:00+日落时刻)×2=24小时-夜长。夜长=(24:00-日落时刻)×2=夜弧/15=(0:00+日出时刻)×2=24小时-昼长。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魔鬼营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 7:20以前 B. 7:20—7:39 C. 7:40—8:00 D. 8:00以后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
【6题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 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 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8.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
A. 东三区 B. 东一区 C. 西二区 D. 西六区
9. 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
A. 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
B. 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
C. 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
D. 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
【答案】7. C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约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左右,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8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五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 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题详解】
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萧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9点左右,萧山太阳方位应该位于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A不合题意;多哈纬度较杭州更低,且靠近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杭州,因此晴朗的白天时,多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B不合题意;多哈位于北半球,出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多哈应该是昼渐短夜渐长,C不合题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多哈的昼长比杭州短,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阿联酋迪拜(25°N)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以下日期中,面板转动的水平角度最小的是( )
A. 元旦 B. 春分 C. 劳动节 D. 立秋
11. 在夏至一天中,相比起迪拜,安装在新疆乌鲁木齐(43.8°N)的“智能太阳花”( )
A. 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 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C. 正午影子更短 D. 展开时间更短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面板转动的水平角度最小,说明太阳运动轨迹最短,则此时昼长应是最小,故在以下日期中,元旦的昼长为最短,此时面板转动水平角度最小,A正确,而春分为3月21日,劳动节为5月1日,立秋一般在8月,昼长都长于元旦,面板转动不是最小,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迪拜位于25°N,乌鲁木齐为43.8°N,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乌鲁木齐纬度高于迪拜,夏至日时,乌鲁木齐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迪拜,故乌鲁木齐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幅度小,“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小,故B正确;在夏至日,乌鲁木齐白昼长于迪拜,乌鲁木齐的太阳运动轨迹长于迪拜,故乌鲁木齐的“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大,且展开时间更长,AD错误;迪拜位于25°N,在夏至日更接近太阳直射点,乌鲁木齐的纬度高于迪拜,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迪拜低,其正午影子更长,C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若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减小。
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锋面活跃 B. 太阳辐射强 C. 对流运动频繁 D. 地形复杂
13. 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 7:00~8:30面朝太阳
B. 10:00~11:30面朝太阳
C. 13:00~14:30背对太阳
D. 16:00~17:30背对太阳
14. 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较多 B. 太阳高度角大 C. 白昼时间长 D. 可见度较高
【答案】12. C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及范围大,A错误;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性强降雨,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B错误;由图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错误;16:0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B错误;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C正确;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各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15.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北回归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一游客于国庆节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答案】15. C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计算可知,雾灵山在①、②、③、④四个日期的昼长分别是9小时36分、11小时44分、14小时54分、9小时27分。题意表明,雾灵山位于北半球,直射北回归线的夏至日时白昼时间最长,因此当地昼长越长,直射点越靠近北回归线,四个日期中③昼长最长,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国庆节为10月1日,处于秋分日之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包括雾灵山在内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雾灵山位于直射点以北,因此正午太阳在当地正南方。图A、B中,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排除AB;图C中,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排除C;图D中,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二.综合题(3题,共52分)
17.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绘制出太阳光线。
(2)N点的经度是____;A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
(3)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是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
(4)A、M、N三地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____;弧MB为(晨线\昏线)____
(5)图示时间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此后一周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
【答案】(1)如图所示:
(2) ①. 15°E ②. 9时
(3) ①. 165°W向东至180°/180°向西至165°W ②. 23°26′S至90°S
(4) ①. N、A、M ②. 昏线
(5) ①. 冬至 ②. 逐渐加快
【解析】
【分析】本题以部分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晨昏线是光线照到地球表面造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平面垂直。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30° W 与60° E 之间经度差为90°,N点所在经线位于二者中间,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 N 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 E 。读图可知, A 地所在的纬线圈中昼弧跨90个经度,表示昼长为6个小时,由此推算出日出地方时=12-6/2=9时。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 M 、 N 所在经线平分白昼部分,应为地方时12时,该经线经度为15° E ,由此推算,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应为165°W,则165° W 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与北京日期相同。根据图中经度变化的特点判断(30° W在60° E 的西部,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该光照图为北半球局部俯视光照图,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图中显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表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 S ),南回归线(23°26' S )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小问4详解】
根据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判断N点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M点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A点位于二者之间;根据上题,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故弧MB为昏线。
【小问5详解】
根据图中经度变化的特点判断,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该光照图为北半球局部俯视光照图,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图中显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1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后一周内逐渐接近1月初,因此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看到村民们纷纷赶着驴上山耕作,体型矮小的驴背上驮着农具和一天劳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埂旁,发现田埂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下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
(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
(2)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推测庵子的作用。
(3)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
【答案】(1)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石堰固坡,有利于保持水土;石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2)遮阳、避风雨;存放农具;临时休息。
(3)花椒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土护坡;花椒叶片小,不易遮挡其它农作物的光照;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可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研学旅行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垦梯田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目的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目的,结合材料“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由此可知当地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需要开垦梯田进行农业生产。该地地形坡度大,发展石堰梯田利于稳固坡体,利于保持水土。王金庄地处太行山区,石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由此可知庵子主要由石材建成,且主要位于梯田附近,由此可推测庵子主要是为当地村民和农民提供遮阳、避风雨、存放农具以及临时休息的场所。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考虑农业生产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生态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思考。结合材料可知花椒根系发达,因此将花椒树种植在梯田边缘利于进一步固土护坡,保持水土的生态意义明显。结合材料可知花椒叶片小,不易遮挡其它农作物的光照,且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因此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不仅不影响其他作物,而且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类,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之分。亚马孙河最大流量225000米3/秒;最小流量90000米3/秒,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亚马孙河河口地势低平,出现甚为壮观的涌潮,潮流流速快,潮位较高,在离岸1~2千米处可闻其声。下面甲图是8月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乙图是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说明N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
(2)推测12月亚马孙河河口35‰等海水盐度线的变化,并给出理由。
(3)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潮位高的原因。
【答案】(1)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河流淡水注入量较少(距离河口远),稀释作用弱;沿岸暖流经过,水温高,蒸发强。
(2)35‰等海水盐度线变短(或西/西南移;向海岸方向移动)。理由:12月,河口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海域盐度增加,盐度等值线向西移动。
(3)河口宽阔,向上束狭,喇叭状海湾;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潮流速度快(或地势低平,入海径流流速慢),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解析】
【分析】本题以8月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和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为材料,涉及海水盐度影响因素、涌潮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N海域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距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径流补给较少,稀释作用较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有暖流流经,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
【小问2详解】
12 月河口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河口附近海域海水盐度较强,高于35‰的盐度范围较大,因此35‰等海水盐度线面积变小,所以35‰等海水盐度线位置应该向海岸线方向移动,向西(南)移动,35‰等海水盐度线偏短。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亚马孙河河口呈喇叭状,口门宽阔,向上束狭,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流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拾高潮水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潮水水位堆叠较高;河流入河口处,河道地势低平,河流较慢,潮水水位较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