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 某历史研究所出版了《神秘的金字塔》《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等著作。据此可知,其介绍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2. 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 地理环境各异 B. 风俗习惯迥异 C. 社会等级森严 D. 建筑形式多样
3.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 国王地位与权力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阿拉伯数字起源 D. 罗马帝国的强盛
4.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性成果是( )
A. 楔形文字、金字塔 B. 《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C. 凯旋门、万神庙 D. 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5.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如图所示的文明成就属于( )
A. 古代希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埃及文明
D.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6.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 非洲、亚洲 B. 非洲、欧洲 C. 亚洲、欧洲 D. 欧亚非三洲
7. 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中国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两河流域文明
8.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9.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国文明
10.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如果我们要研究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的历史,需要借助的文字是( )
A. 象形文字 B. 字母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11.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12. 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 种姓制度 B. 津贴制度 C. 封建制度 D. 福利制度
13.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印度河流域
14. 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象征是( )
A. 金字塔 B. 青铜器 C. 种姓制度 D. 《汉谟拉比法典》
15. 某古代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如图所示),该古代国家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16. 人类最早的文明中,与“种姓制度”“佛教”有关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中国文明 D. 古印度文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 某班同学进行了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探究活动的课堂展示活动。
【时空观史——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文图探史——文明的成果】
【学中悟史——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 1)依据材料一,说出①②③④代表的亚非文明名称。
(2)从图①②③④中找出属于古代亚非的文明成果(写图片序号)。并任选其一,阐述其历史价值。
示例:历史价值图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说说你对材料二这句话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种姓制度把……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他们大都考虑本种姓的利益,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低级种姓的人,只能受苦,逆来顺受,认为命里注定,不可改变。这样限制和束缚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
一一摘编自《种姓制度》
材料二周初推行分封制使各方“权利分配处于平衡状态”,稳定了周初政局,“是周初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同时,分封制对王权和国家有严重的分裂忧患,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摘编自《西周分封制研究综述》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种姓制度是哪一地区的等级制度。
(2) 关于西周的分封制,材料二包括两种观点:第一种,分封制“是周初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第二种,“分封制对王权和国家有严重的分裂忧患”。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看法。
19.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哪个国家?
②根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材料二据新德里某媒体报道,印度比哈尔邦一位低种姓的小伙子与一位富家小姐不顾家庭的反对,秘密私奔并结婚,结果男方一家 80人惨遭女方家人杀害并斩首。遗留至今的种姓婚姻差异,引发了家族命案。由于等级制度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的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对印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某宗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该宗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教的民众日益增多。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宗教的名称。其创始人是谁?
(4) 材料三反映的宗教主张“众生平等”,为什么又提倡“忍耐顺从”?
20.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材料三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的财产……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
——《摩奴法典》
(1)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发源地 文明名称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北非的① 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② 》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③ ”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出现④ ,中国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规定将古巴比伦分为哪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并说说该法典的实质和地位。
(3) 材料三反映出古代印度某个制度,该制度有何显著特点?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1)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中国文明。
(2)成果:①②③④。阐述:③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辉煌成就。
(3)古代亚非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答案】【小题1】古代印度。
【小题2】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西周初年,周武王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实行分封制。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诸侯国,使之与周王形成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稳定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王室逐渐衰微,再也无力控制诸侯国,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各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战争,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造成了事实上的分裂。
【小题3】古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这些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
19.【答案】【小题1】(1)①材料一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它产生于古印度。
②根据材料一可知,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宗教的名称是佛教,其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4)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提倡“忍耐顺从”是为了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故答案为;
(1)①种姓制度;古印度。
②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佛教;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4)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提倡“忍耐顺从”是为了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20.【答案】【小题1】尼罗河,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甲骨文
【小题2】略
【小题3】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