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3 16: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培优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默写。
(1)求学应该谦虚,多向别人学习,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且对人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论语·学而》中提出的自己应有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述而》中提出的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应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点或受到启发,改正自己的缺点,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 完成练习。
其实人禽之辨, 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 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 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 对就对, 错就错, 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 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 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 不妨说是凶残的罢, 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 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 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 能直立了, 自然是一大进步; 能说话了, 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能写字作文了, 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duò 落, 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 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 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 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舒适( ) 嗥( ) 叫 duò( ) 落
(2)“不妨”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原作回答, 作者在此处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
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七年级(1) 班正在开展以“家风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
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
(1) 下面是家风知晓情况调查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中的主要
信息。
调查人群 50 后人群 60 后人群 70 后人群 80 后人群 90 后人群 00 后人群
知晓率 80% 67% 53% 31% 15% 5%
注: 上表中每个人群为100人。
(2)下面是小娟同学的作文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帮她修改。
家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A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人格, 影响着人的言行。家风还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家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B 不仅是先人总结的经验教训, 更是对后人的密切教导。C 走上社会后, 我越来越感受到祖辈家训的深刻含义, 它成为我不断进步。
①画线句子A 语序不当, 应将“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 应将“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
③ 画线句子C 成分残缺, 应在“_____________ ” 后加上“_____________ ”。
(3)你的同桌小敏认为家风的好坏与自己无关, 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
了。作为她的同桌, 你应该怎样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文阅读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学而》)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雍也》)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年二十九, 发尽白, 蚤①死。孔子哭之恸②, 曰: “自吾有回, 门人益亲。”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③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
注: ①蚤: 同“早”。②恸: 极悲伤, 大哭。③贰: 重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传不习乎 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饭疏食 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于我如浮云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弟子孰为好学 孰: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吾有回, 门人益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所选三则语录, 谈论的都是_________方面的内容。(用四
字词语填空)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 说说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最是多情篱笆院
乡村的人家,日子过得别有滋味,家家户户的菜园子绝对是城里人眼中的宝贝。“篱落疏疏一径深”,记忆中的篱笆外总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多远,但是却伸向远方。
农家院的篱笆,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畜禽进来捣乱,给植物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长小环境,顺便也划清了邻里之间的界限。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有篱笆先要扎好桩,篱笆才能坚固,经风雨而不倒。篱笆桩一般是用粗壮一些的树枝,间距相等地稳稳地扎在土里,再加横杆固定住。
我小的时候父母忙工作,家里的菜园子都是奶奶打理的。奶奶是个爱美的人,不光给我们缝制漂亮的衣服,还把单调的篱笆墙也打理得甚是美丽。奶奶贴着篱笆墙种上一行花草和蔬菜,左边是淡紫色的喇叭花爬满篱墙,右边是豆角秧子攀缘而上。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随手摘下一朵喇叭花别在发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放学后,吃着奶奶炒的新鲜的豆角,这情景三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
最美的篱笆墙在秋天,墙上爬满各种植物,丝瓜、扁豆、葫芦藤缠蔓绕,呼唤着清风与阳光,那一墙的蔬菜,谁看了都会眼馋的。那情景就是一首最抒情的诗篇、最唯美的油画。吃不完的蔬菜晒干,留着冬天吃,特别是茄子干儿,泡软之后炖肉,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所以现在我也会在夏天的时候买些茄子晒干,冬天的时候和红烧肉放在一起炖,味道香郁醇厚,被家人列为“家宴首选菜肴”。
篱笆墙仿佛一条线,清晰而又模糊着邻里之间的界限,但是更多的却融合着一份质朴的真情。乡村的篱笆不分你我,左邻右舍的,李家的瓜爬进张家的院,张家的豆结在了赵家的篱笆墙内,你只要“顺藤摸瓜”就好。待做成了美味佳肴,你送过来一碗南瓜汤,我回赠一盘酸豆角,真的是近邻似亲啊!
记忆中的篱笆墙永远都那么美,路过的人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说:“瞧,这家人日子过得不错啊!”是啊,一道平平常常的篱笆墙,的确能透露出日子过得好坏。刘克庄在一首诗中写道:“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荒苔野蔓上了篱笆墙,这样的地方,好像没人打理,客人来了往往怀疑主人长久不在家,因为勤劳的人家,是不允许野蔓丛生的。甚至有的人家干脆连篱笆墙都没有,仿佛预示着这是个懒惰的人家,会被别人小瞧的。
我长大后离开了老家,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自然也远离了有篱笆墙的日子。城市的围墙越筑越高,割裂了人与人之间本真的情味,我虽然享受着生活上的方便合适,却依旧怀念那充满生机与故事的篱笆院,今生能有一段那样惬意的好时光,便觉得世界都丰盈了许多。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最美的篱笆墙在秋天,墙上爬满各种植物,丝瓜、扁豆、葫芦藤缠蔓绕,呼唤着清风与阳光,那一墙的蔬菜,谁看了都会眼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本,提升感悟能力
没有人会看不起你
①10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
②那次是一个人出差,我在机场摸索着办好登机牌,忐忑地随着人群登机。我很怕别人看出来我是第一次坐飞机。
③可刚上飞机我就遇上了难题:安全带死死地扣在座位上,我根本解不开。邻座的男生看我摸索了半天,给我示范了一遍,我羞愧得恨不得钻到座位底下去。
④飞机升空后,浩瀚的云海映入眼帘,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仙境。我兴奋不已,却强忍住了拿手机照相的冲动,生怕别人知道我没见过这种场面。
⑤空姐推着车子,挨个问“要果汁还是牛奶”。我猜想飞机上的饮料应该很贵,一边纠结要不要喝,一边用余光扫着周围的人。我的邻座要了一杯白开水,我也学着他的样子要了白开水,心想:即使收费,白开水也是最便宜的那一种。
⑥餐车过来的时候,我内心又开始了一场拉扯:这饭贵吗?
⑦也是看着大家都拿了,我才硬着头皮接了一份。直到下飞机,我悬在半空的心才落下来:原来,飞机上的食物不要钱啊!
⑧这场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但从未向人提起。即使后来习惯了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想起第一次的经历,我心里还是有种挥之不去的羞耻感。
⑨去年,因为工作需要,助理小莲要出一趟远差。
⑩小莲跟10年前的我一样,一直生活在工业区,除了工厂和家,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坐飞机,而且是第一次住酒店。
我以为小莲会和当年的我一样拘谨,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小莲出差回来,兴高采烈地跟我提起路上的经历。她说,飞机上的小包湿巾她没舍得用,看到上面有航空公司的LOGO,就带回家做纪念了。她还说,酒店里的一次性拖鞋有两双,有一双没穿,她带回家了。
我不得不承认,她做了许多我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她用自己的方式与外界打着交道,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这份坦荡让我汗颜。
我一直在检讨,自己的羞耻感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小莲没有?后来我发现,在我力求完美的表现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我认为自己进入了一个超出我能力范围的圈子。我努力扮演着当前“身份”,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现了形。我处处装作与周围相融,但心底的声音却是:我没见过世面,我不够好,我会被人嘲笑。
小莲没有这种思想包袱,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做着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她对自己是全然接纳的,她的内心是富有的。
小莲的纯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当我的自卑心出来作祟的时候,我都会跟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人生,不必把自己当客人。
原来对自己诚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大方方告诉别人“我羡慕你”,也不丢人。真实一点,反而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善意。
正因为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所以才会羡慕那些比我们厉害的人;也正是这种动力,让我们不断追逐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成长,就是把一个又一个“稀罕”变成“寻常”的过程,总有一天,你会踏上你向往过的路,成为你羡慕过的人。
1.第 段“我以为小莲会和当年的我一样拘谨”中的“拘谨”具体
指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③段中加点词“羞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今人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有的人每逢佳
节睡不醒,有的人每逢佳节读书勤。有的人每逢佳节做运动,有的人
每逢佳节为人民……
你是怎样过节的?你认为应该怎样过节?
请以《每逢佳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写写你的故事,或者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 (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1) shì háo 堕
(2) 表示可以这样做, 没有什么妨碍
(3) 排比 反复
(4) 难道它们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吗
(5) 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鸷禽猛兽” 作对比, 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二、(1) 示例: 人们对家风的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递减。
(2) ①塑造着人的人格 影响着人的言行 ②密切 殷切 ③进步 的动力
(3) 示例: 小敏, 家风是我们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直接影响着个人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一个学生学习好, 但是没有健全的人格, 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应该在良好的家风中健康成长。
三、1.(1)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吃 (3)介词, 对, 对于 (4)谁
2.(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2)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 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3.个人修养
4.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仍“不改其乐”, 体现了他安
贫乐道的品质。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 表明了颜回具有好学的品
质。“不迁怒, 不贰过”说明颜回能够自律自省。
四、1.①本文的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多情”写出了篱笆
院富有情趣,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即乡村的篱笆院。
③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篱笆院的喜爱之情。
④题目点明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欣喜、轻松自在的。
2.“呼唤”一词的本义是呼喊,这里指丝瓜、扁豆、葫芦沐浴在清
风和阳光之中旺盛生长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篱笆墙上各种植物蓬勃的生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
情。
3.城市生活方便舒适,但是缺少了农村生活的纯朴和惬意,充满生
机的篱笆院给人的丰盈感是住在城市里的人无法体会到的。画线句表
达了作者对篱笆院的怀念之情。
4.示例:本文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如“待做成了美味佳肴,你送
过来一碗南瓜汤,我回赠一盘酸豆角,真的是近邻似亲啊!”句中的
“南瓜汤”“酸豆角”“近邻似亲”贴近农村生活,真实亲切。
五、1.①“我”解不开安全带,面对别人的示范感到羞愧。
②“我”强忍住拿手机照相的冲动。
③“我”担心飞机上的饮料贵,学别人要了白开水。
④“我”担心飞机上的饭贵,硬着头皮接了一份。
2.“我”为自己坐飞机摸索了半天解不开安全带感到羞耻、惭愧、自卑。
3.对比。突出了小莲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做着自己世界里的主角,
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自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努力实现自己
的梦想。
4.示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很多人可能比我们优秀,
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妄自菲薄,要大胆驾驭自己的人生,朝着目标
不懈奋斗。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