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 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北缺水问题
C. 土地资源属于可在生资源,可以任意利用
D.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我国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负责的姿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回答下列题目。
2. 下列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
②我国发展成就举出瞩目,已成为发达国家
③我国资源问题大,人均资源充足
④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在生活中我们应节约资源,尽量循环使用资源,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我们一份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不符合的是( )
A.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B.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 赠送礼物时用豪华的包装
4. 实行垃圾分类,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空易拉罐应该投入到哪个垃圾箱中( )
A. B. C. D.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 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 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6. 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 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 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 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7. 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森林资源 D. 矿产资源
8. 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 B. 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C. 实施垃圾分类 D. 倡导“光盘行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成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完成各小题。
9. 图中所示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有( )
①火电
②水电
③光电
④风电
⑤核电
A. ①②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④
10. 2018~2020年不同电源的投资情况是( )
A. 水电和核电投资均显著增长 B. 风电投资显著增长,水电明显下降
C. 风电和光电投资均显著增长 D. 风电投资显著增长,火电明显下降
2022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图示意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1. 关于我国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丰富 B. 人均煤炭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 耕地资源比较丰富,不用大力保护 D. 天然气资源比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高
12. 能体现“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做法是( )
①退耕还林还草,因时、因地制宜
②提高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加强宣传,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
④禁用煤炭,改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珍爱地球,从我做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
A. 太阳能 B. 铁矿 C. 森林 D. 水
14.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A. 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清洁能源
C. 使用购物篮购物 D. 提倡垃圾分类
15.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和“工业的血液”的矿产分别是( )
A. 煤炭、石油 B. 铁矿、石油 C. 天然气、煤炭 D. 石油、煤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见下表)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名次 3 3 4 6 6
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该报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材料一反映的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________,人均________。
(2)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有的不良的影响是(写出二条)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餐饮业中,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的有:________,提出建议:________(一条即可)
17.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针对这个说法.光明学校地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下面就是他们的调查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吧。首先,他们上网找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然后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生活小区。
(1)调查结果一: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都有什么。
垃圾 尘土、树叶 厨余垃圾 纸张 木材 玻璃 塑料 旧衣物 金属
所占比重% 7 63 11 1 2 13 2 1
问题1:人类生活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2)调查结果二:怎么处理身边的垃圾?
地理小组的同学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光明小区和紫金小区,下面是同学们拍的照片。
问题2:你能看出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吗?
(3)调查结果三:垃圾去哪儿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万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问题3:你认为填埋和焚烧的方法有什么弊端?
(4)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这次实践活动后准备在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跳蚤市场活动。
问题4:对于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你还有哪些其他建议和方法?
18.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由材料可知:炭火烧烤是以破坏______资源为代价的,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对河流造成的后果是______;炭火烧烤对环境的破坏是______。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护烧烤这种饮食,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破坏?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______。
19. 材料一:《BP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展望》预计,可再生能源将是增长最快的燃料来源,年均增长率为7.6%;受太阳能和风能竞争力提高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将翻两番。到2035年,中国能源产量在消费中的比重将从当前的85%降至77%,中国的能源结构将继续演变,煤炭的主导地位将从当前的68%降至51%,天然气的比重将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仍将保持18%不变。
材料二:
材料三: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高效清洁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实现了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1)由材料一可知,煤炭是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将降至51%。
(2)根据材料二判断,20世纪以后世界能源消费中比例攀升最快的是______。
(3)中国正在努力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在南海发现了高效清洁新能源--______。
(4)能源转型的一大重要特征是能源结构正在持续地低碳化,作为中学生,你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答出一条即可)______。
1.【答案】D
2~3.【答案】B、D
4.【答案】A
5~6.【答案】A、C
7~8.【答案】D、A
9~10.【答案】B、D
11~12.【答案】B、A
13~14.【答案】B、A
15.【答案】A
16.【答案】(1)多 少
(2)森林资源减少 空气污染
(3)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制品/浪费严重等 使用公筷/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光盘行动
17.【答案】(1)涉及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2)紫金小区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管理也不到位。
(3)处理工艺不好会影响环境,可能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4)及时清运和处置垃圾,防止垃圾占用我们的生活空间。
18.【答案】(1)森林;破坏林木;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污染空气;
(2)电烤;
(3)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
19.【答案】非可再生 天然气 可燃冰(或天然气水合物) 纸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使用环保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