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东营市英才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5分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
果实馥郁的香气没有让咏唱角逐的鸟儿们沉醉,却将山野熏成了檀紫、猩红、金黄和蚕白,而那àn然失色的叶子从果实的缝隙中悄无声息扑向沉默的土地。
①角 ②à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 原形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型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
___________ 、揽 ___________ 、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 ___________ 、闻 ___________ 、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5.填空(5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②《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③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名著阅读(2分)(l)《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
7.综合性学习。(5分)
学校七年级开展了“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下面的材料均选自国学经典,请写出你的阅读收获。
材料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弟子规》)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材料三: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孔颖达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标题: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
(3)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活动,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8.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春天哪些景物?体现出春天怎样的特点。(2分)
9.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2分)
文言文阅读(8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
(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___
11【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_____________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____________ ”字,对比鲜明。(2分)
1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阅读并完成问题。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13.根据以上语段描述的内容,简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4分)
14.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四)(14分)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5.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3分)
16.通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4分)
17.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8.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 分)
(五)(16 分)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9. 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2分)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2)______________
20. 品读文章第⑧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3分)
21. 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分)
22. 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4分)
23. 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24.主题丛书背诵(5分)
⑴秋雨没有夏雨来得那么急。起初感觉有雨丝细细密密、轻轻柔柔地漫下,像轻轻低语的热恋情人,轻轻地诉说着什么秘密。慢慢地变成点点滴滴,悄悄地树叶、花草和路面都湿润了。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袅娜依依的柳枝挂着晶莹的雨滴,拂过来又拂过去,像群______________;粗壮的杨树伸着______________,承接着潇潇秋雨,有男子汉的风格,静默不语;柔弱的小草叶片泛黄,在雨中低着头、瑟缩着,像做错了事的孩子。风和雨像一对______________,拂动滋润着你的头发,柔软、顺滑,让人格外舒服。(《乡间秋雨》)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⑶“身体发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孝之始也。”,这是出自《孝经·开宗明义》
三.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人生就像小溪/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们都会在春天相遇/就像树会长大/草要发芽……
材料(二)海上的光/若隐若现/却依然明亮/就像成长/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1)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
(2)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 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2分)答案:①撒 ②jūan评分:每空 1 分,共 2 分。
2.(2分)【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空:坚持,意思是坚决保持、维护;不改变。坚定,意思是(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根据前文“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可知,先“讲好'黄河故事’”到“延续历史文脉”再到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故应用“坚定”;
第二空:找寻,意思是寻找。探寻,意思是探求;寻找。“探寻”更符合“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这一语境,表现出了新青年寻找民族复兴的前途的艰难,故应用“探寻”;
第三空:演绎,展现,表现。演示,通过某种方式,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向人展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根据语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可知,应用“演绎”;
第四空: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遏制”更符合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基本农田'非粮化’”这种行为,以确保 18 亩耕地,故应用“遏制”;
故选B。
(2分)C
(2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根据前后词语的搭配使用情况,可推断出“望”与“②繁星排空”搭配得当;“揽”与“④夜风入怀”搭配得当;“眺”与“③远山迷蒙”搭配得当;“闻”与“①空中响雷”搭配得当。
5.(5分)(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
6.(2分)答案略
7.(共5分)【答案】
(1)见到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向他看齐(学习)。
(2)标题:示例一:阅读(或书籍)是船帆 示例二:导航 示例三:阅读是前行的动力
含义:画面中,浩瀚星空下,茫茫大海上,一只小船以书籍和阅读作为船帆,驶向前方;表明以书为帆,人生之舟才能成功驶向远方。
(3)图书角、读书报告会、“我与书籍”演讲等。
8.答案:草、柳、桃花、李花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分)
9.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2分)
10.(1)坚定 (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1. 静 躁 (每空1分)
12.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
13. 从作者询问土地的归属时牧羊人的回答与态度可知,他是一个单纯而勤劳的人。而他在遭遇失子丧妻的不幸后,独自一人从山下的农场中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牧羊植树,由此可知他是一个能够经受挫折,始终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 (4分,答出两点并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4. (1)运用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牧羊人种橡子时的仔细认真,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之情。(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又生动地描绘出白桦树茁壮生长的状态,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2分)
15.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涉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危害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理解和概括。作答时,应逐句进行概括。比如,该段的第三句,可概括出爆发频繁(爆发次数多)的特点。第四、五两句可概括出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从第六句可概括出危害大的特点。(3分)
16.指人为地、大规模地过度改变自己生态环境的行为,含有否定意味。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应紧密结合文章内容答题。(4分)
17“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突出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把握。可按以下步骤完成,第一,解释词语含义;第二,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第三,加上套话(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18略(4分)
19. (2分) (1)李东给我送糖 (2)赞赏
20. (3分)示例①: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为引出“我”对李东关心这一情节作了铺垫。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难平的心绪。
21. (3分)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22.(4分) 示例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
示例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23.(4分) 示例①: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②: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再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语句作答。“李东不爱学习”对应文章第⑤段内容,“‘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对应文章第⑦段内容,因此第①题根据第⑥段内容概括为:李东给“我”送糖。第②题可根据第 段“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得出答案:赞赏。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描写或修辞角度着手。“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合“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等语句可知,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难以平静的心情,也为下文“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的情节作铺垫。“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衬托出“我”难以平静的心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此题要结合人物心理、文章主旨探究其深层含义。“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表面是写热气升腾,结合“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等内容可知,这一句暗示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有了明显的成长进步。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角度入手。由“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可见,李东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由“老师,我出彩了吗”可见,李东渴望被认可,有积极进取的意愿。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能”与“不能”均可。如回答“能”,可从“一片独特的叶子”作为标题,新颖、形象,能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陈述理由。由回答“不能”,可从“出彩”是文章线索和要揭示的中心,并且与文章末尾的内容形成照应陈述理由。
24温柔缠绵,如丝如缕,若酒若醇 荡秋千的山妮子 绿色的手掌 孪生姐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空0.5分)
23.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 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①内容20分 20—18分 17—15分 14—13分 12—11分 10分及以下
②表达25分 25—23分 22—21分 20—19分 18—16分 15分及以下
③文面5分 5分 4分 4分 3分 2分及以下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 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
7分以上者,需仲裁。
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 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50分——4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5%。
40分——3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5%。
35分——3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 约占试卷总量的10%。
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