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检测试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 D.火山
2.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2023·安徽芜湖期中)干旱是对我国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岛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4.以下缓解台湾岛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寒潮
C.泥石流 D.旱灾
6.与黄河三角洲相比,自然灾害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损失更大,主要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夏季多雨,降水集中
C.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干旱
8.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能有( )
A.阻碍交通 B.能源紧张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9.我国不受此种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0~12题。
10.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
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
C.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
11.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
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宽而深
C.滑坡体量大 D.两侧山体较陡峭
12.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贵州贵阳期末)尼泊尔是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目前中尼合作领域广阔。读“尼泊尔简图”,完成13~14题。
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尼泊尔提供的服务有( )
①测量山峰海拔 ②确定交通运行速度 ③获得山区遥感影像 ④计算灾后经济损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尼泊尔多地质灾害,但其损失一般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防灾避灾技术高 ②经济活动较少 ③人口相对较少 ④灾害预报精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寒潮、台风、冻害 B.春旱、寒潮、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春旱、洪涝、冻害
16.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23·辽宁沈阳期末)2021年3月20日,日本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该国气象厅发布相关灾害预警,预计震源附近海岸浪高可达1米。据此完成17~18题。
17.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是( )
A.赤潮 B.风暴潮 C.海啸 D.寒潮
18.在此次灾害中,人们可以( )
A.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震中海水的上升状况
B.利用GIS计算地震的震级情况
C.利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仪器的位置
D.利用RS(遥感)获取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023·浙江温州期末)云南小江流域(长江支流),干湿季分明,小江断裂带贯穿其中,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在小江流域,人们运用阶梯-深潭系统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造。下面图1、图2分别为“云南小江流域某人工河流阶梯-深潭俯视图及纵向剖面”。据此完成19~20题。
19.小江流域被称为“泥石流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原因是( )
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②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雨季降水强度大 ④大量砍伐森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建成后小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减少,主要是该系统改变了( )
A.流域降水强度 B.流水侵蚀强度
C.河床地质结构 D.河流流水方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在不考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差异的情况下,比较此次地震A、B两居民点的烈度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6分)
(2)为能够快速识别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评估灾害损失,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B居民点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若在C、D两地中选址重建,D地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22.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发生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6分)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6分)
23.(2023·江西上饶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灾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5分)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
(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2分)
(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2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地区包括黑台与方台(台多指一种边缘陡峭,内部地形平坦的黄土地貌)。黑方台地区高出现代河床100多米,由于降水稀少,上部的黄土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4月,成都理工大学利用北斗监测系统成功预警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该校学生小明暑假期间以该地滑坡形成原因为主题进行了实践调查。下图示意黑方台地区滑坡分布。
(1)小明通过查阅县志发现当地居民多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河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移民迁至黑方台。在进一步走访中得知当地居民引黄灌溉并开垦了万亩农田。小明考察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与当地居民引黄灌溉有关,试分析其中原理。(6分)
(2)小明在调查后对黑方台地区滑坡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滑坡灾害发生季节分布不均匀。推测黑方台地区滑坡多发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3)北斗监测系统对建筑物、山体等进行24小时实时变形监测,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出现的滑坡险情进行提前预警。指出北斗监测系统预警中主要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2分)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检测试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 D.火山
2.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所以选B。第2题,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并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不能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该地区范围大、人口多,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不切实际,所以选A。
(2023·安徽芜湖期中)干旱是对我国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岛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4.以下缓解台湾岛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旱灾害频发,D正确。台湾岛全年平均降水量较大,A错误。生产用水总量大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不是其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第4题,台湾岛四面环海,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边海水入侵造成淡水污染,A符合题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状况;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情况,B、C、D不符合题意。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寒潮
C.泥石流 D.旱灾
6.与黄河三角洲相比,自然灾害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损失更大,主要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夏季多雨,降水集中
C.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雨季降水多,上游来水量大,极易发生洪涝灾害,A正确;粤港澳大湾区纬度较低,受寒潮灾害影响较小,B错;泥石流主要发生于山区,而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位于珠江三角洲,C错;该区域降水量丰富且雨季长,不易发生旱灾,D错。故选A。第6题,粤港澳大湾区与黄河三角洲相比,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值更高,因此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D正确。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干旱
8.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能有( )
A.阻碍交通 B.能源紧张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9.我国不受此种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答案 7.C 8.D 9.D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图中箭头从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长驱南下,为南下冷空气,常带来寒潮天气,C正确。第8题,寒潮带来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可能会冻死越冬害虫,减少病虫害,D正确;大雪阻碍交通,寒冷导致取暖耗能增多,农作物遭受冻害等,都是不利影响,A、B、C错误。第9题,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南下的冷空气不能到达,不受西北和北部来的冷空气影响,D正确;由图可知,台湾岛、山东半岛、南岭均能受寒潮影响,A、B、C错误。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0~12题。
10.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 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
C.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
11.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
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宽而深
C.滑坡体量大 D.两侧山体较陡峭
12.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0.B 11.C 12.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说明此时起下游河流水量增加。B正确。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因素。C正确。第12题,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减缓,不能根本解决。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而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问题,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更为恰当的处置措施。A正确。
(2023·贵州贵阳期末)尼泊尔是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目前中尼合作领域广阔。读“尼泊尔简图”,完成13~14题。
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尼泊尔提供的服务有( )
①测量山峰海拔 ②确定交通运行速度 ③获得山区遥感影像 ④计算灾后经济损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尼泊尔多地质灾害,但其损失一般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防灾避灾技术高 ②经济活动较少 ③人口相对较少 ④灾害预报精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3.A 14.C
解析 第13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经度、纬度、高度、时间、速度等相关信息。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尼泊尔提供的服务有测量山峰海拔和确定交通运行速度,①②符合题意。获得山区遥感影像是遥感技术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提供,排除③。计算灾后经济损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提供,排除④。第14题,尼泊尔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国家,由于经济活动较少,人口相对稀疏,因此尽管尼泊尔多地质灾害,但其损失一般相对较小,②③符合题意。尼泊尔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国家,防灾避灾技术不高,地震灾害预报不精准,排除①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寒潮、台风、冻害 B.春旱、寒潮、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春旱、洪涝、冻害
16.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甲是因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可判断为春旱;乙是因冬季风强盛,会出现剧烈降温现象,可判断为寒潮;丙是因春季干旱,且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B正确。第16题,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东北平原,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受春旱和沙尘暴影响小;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发生次数均较多。C正确。
(2023·辽宁沈阳期末)2021年3月20日,日本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该国气象厅发布相关灾害预警,预计震源附近海岸浪高可达1米。据此完成17~18题。
17.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是( )
A.赤潮 B.风暴潮
C.海啸 D.寒潮
18.在此次灾害中,人们可以( )
A.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震中海水的上升状况
B.利用GIS计算地震的震级情况
C.利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仪器的位置
D.利用RS(遥感)获取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答案 17.C 18.C
解析 第1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次地震发生于海洋中,海底地震可产生破坏性海浪,引发次生灾害——海啸,C正确;赤潮是海水的一种富营养化现象,属于海水污染,其发生与地震无关,A错;风暴潮一般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台风等,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与地震无关,B错;寒潮是冷空气入侵,导致气温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与地震无关,D错。第18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用于点状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海水的上升状况属于面状地理事物的变化,A错;地震震级的大小是由地震仪测定每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并不依赖GIS进行计算,B错;可利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仪器的位置,C正确;RS(遥感)主要用于面状地理事物的获取,无法获取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错。
(2023·浙江温州期末)云南小江流域(长江支流),干湿季分明,小江断裂带贯穿其中,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在小江流域,人们运用阶梯-深潭系统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造。下面图1、图2分别为“云南小江流域某人工河流阶梯-深潭俯视图及纵向剖面”。据此完成19~20题。
19.小江流域被称为“泥石流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原因是( )
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②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雨季降水强度大 ④大量砍伐森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建成后小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减少,主要是该系统改变了( )
A.流域降水强度 B.流水侵蚀强度
C.河床地质结构 D.河流流水方向
答案 19.A 20.B
解析 第19题,小江流域被称为“泥石流自然博物馆”说明小江流域泥石流多发,其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表岩石破碎并且降水强度较大,①③正确。A正确。第20题,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能够调节地表径流,减小地表径流量和流速,所以能够减少流水侵蚀的强度,B正确。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无法改变流域降水强度以及河床地质结构,A、C错误。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没有改变河流流水方向,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在不考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差异的情况下,比较此次地震A、B两居民点的烈度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6分)
(2)为能够快速识别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评估灾害损失,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B居民点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若在C、D两地中选址重建,D地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B大于A。B地居民点震中距较小;B地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地震破坏程度大。
(2)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3)D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附近无断层,地质结构稳定。
22.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发生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6分)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甲地:风暴潮、洪涝灾害;乙地:滑坡、泥石流。
原因:乙地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
(2)①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②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区的民众;⑤加强交通、通信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⑦加固建筑物和堤坝;⑧建设海防林工程;⑨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23.(2023·江西上饶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灾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5分)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
(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2分)
(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2分)
答案 (1)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入湖河水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低平,排水通道狭窄。
(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
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4)洪涝灾害 水源(食品)污染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地区包括黑台与方台(台多指一种边缘陡峭,内部地形平坦的黄土地貌)。黑方台地区高出现代河床100多米,由于降水稀少,上部的黄土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4月,成都理工大学利用北斗监测系统成功预警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该校学生小明暑假期间以该地滑坡形成原因为主题进行了实践调查。下图示意黑方台地区滑坡分布。
(1)小明通过查阅县志发现当地居民多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河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移民迁至黑方台。在进一步走访中得知当地居民引黄灌溉并开垦了万亩农田。小明考察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主要与当地居民引黄灌溉有关,试分析其中原理。(6分)
(2)小明在调查后对黑方台地区滑坡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滑坡灾害发生季节分布不均匀。推测黑方台地区滑坡多发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3)北斗监测系统对建筑物、山体等进行24小时实时变形监测,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出现的滑坡险情进行提前预警。指出北斗监测系统预警中主要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2分)
答案 (1)黑方台边缘处坡度较大;黑方台附近开垦的农田面积大;农田灌溉导致土壤湿度增大,土体软化,易诱发滑坡。
(2)夏季。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但当地降水不足,需要大量灌溉,土壤中水分含量高,容易诱发滑坡。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 (1)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黑方台地区滑坡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而材料显示当地居民多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别处迁移至此地,且移民此地的居民大量开垦农田并引黄灌溉。因此,黑方台地区的滑坡必然与人类活动有关。结合图文分析,黑方台边缘处坡度较大,其上部的黄土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由于移民增多,农田增多,引黄灌溉导致土壤湿度增大,上覆的干土层极易软化,从而诱发滑坡。(2)滑坡发生多与地形地势及水土状况有关。黑方台地区居于内陆,降水少。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大量灌溉导致土壤中水分含量高,由于黑方台地区土体上部的黄土层极易软化下滑,故灌溉需水量大的夏季容易诱发滑坡。(3)用北斗监测系统对建筑物、山体等进行24小时实时变形监测需要对区域准确定位,因此需要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智能评估从而发布预警,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