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检测试卷(一) (含答案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检测试卷(一) (含答案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3 18: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天津河东区期末)下图中S和Y天体均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自转周期为7天,其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读图,完成1~3题。
1.Y天体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关于S天体的推理,正确的是(  )
A.表层平均温度低是因为没有大气层
B.冰盖下有海洋是因为自转周期适中
C.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有利条件
D.其表面能量主要来源于绕木星旋转
3.与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当的是(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023·湖北咸宁期末)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月偏食现象。下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出现时,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下列关于月球上无生命迹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与质量太小 B.缺少太阳光照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流水侵蚀强烈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第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6~8题。
①短波收听指数 ②信鸽飞行指数 ③空气质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 (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 (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 (小—大)
6.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7.图中显示(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8.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地球比其他行星多
D.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10.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核能 ④风能 ⑤水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1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 B.被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回答13~14题。
13.鹦鹉螺(  )
①出现在古生代早期 ②出现在古生代晚期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 ②特殊的生物属性 ③出现的时期早 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河北邢台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氢气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6.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为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2023·湖南长沙期末)2021年9月19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开始持续喷发。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
B.④层厚度均一
C.①层为液态
D.②层存在软流层
18.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
A.④层下部 B.③层上部
C.②层上部 D.③层下部
下图示意某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节选。据此完成19~20题。
19.一年中都适宜使用课文中“太阳……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判断方位的地区是(  )
A.北半球 B.北温带地区
C.全球各地 D.南温带地区
20.在华北地区,东西向沟渠里的积雪(  )
A.北边融化快 B.南边融化快
C.背阴侧融化快 D.向阳侧融化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山东济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此时,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地火的距离达到了3.18亿千米。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才能抵达火星。因此,探测器完全依靠自主降落火星。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
(1)写出“揽星九天”标识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A________,F________;表示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分)
(2)根据材料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推测进行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3分)
(3)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图1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广西地形图。
(1)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________,结合图2可推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请分析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3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2分)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分)
24.下面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地下(陆地以下)__________(平均值)千米处;B为__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千米处。(4分)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2分)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不连续面________(填字母)。(2分)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分)
(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代,当时______动物极度繁盛,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__时期。(3分)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天津河东区期末)下图中S和Y天体均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自转周期为7天,其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读图,完成1~3题。
1.Y天体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关于S天体的推理,正确的是(  )
A.表层平均温度低是因为没有大气层
B.冰盖下有海洋是因为自转周期适中
C.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有利条件
D.其表面能量主要来源于绕木星旋转
3.与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当的是(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答案 1.D 2.C 3.D
解析 第1题,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由材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所以是木星的卫星,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S天体距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故表层平均温度较低,并非是因为没有大气层,A错误;S天体的表层温度较低,有冰盖存在,减少了水分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与自转周期无关,B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液态水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C正确;木星是行星,不会为S天体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第3题,图中所示天体系统为木星及其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与之级别相当的是地月系,D正确。
(2023·湖北咸宁期末)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月偏食现象。下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出现时,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下列关于月球上无生命迹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与质量太小 B.缺少太阳光照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偏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近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未完全遮住月球上的太阳光,因此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C处。第5题,月球体积与质量太小,引力不足以吸附空气分子形成大气层,无法满足生命生存所需要的大气,A正确;月球并不缺少太阳光照,B错误;月球也位于太阳系中,同地球一样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C错误;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A。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第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6~8题。
①短波收听指数 ②信鸽飞行指数 ③空气质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 (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 (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 (小—大)
6.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7.图中显示(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8.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6.A 7.D 8.B
解析 第6题,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选A。第7题,太阳活动周期一般是11年,A错。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B错。根据预测和实测值可知,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低值期,C错。上一个峰值出现在2014年前后,根据太阳活动周期大约11年,可知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对。第8题,太阳活动高峰值时,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影响信鸽飞行,极光发生次数增多,其中①短波收听指数、②信鸽飞行指数、④极光指数均会增大,B对。太阳活动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不大,③错。故选B。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地球比其他行星多
D.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10.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核能 ④风能 ⑤水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由于日地距离适中,有利于生物的生长,但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并不是行星中最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巨大,但并不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故选A。第10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风能和水能是大气、水体运动产生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能。而核能是放射性元素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能没有关系,故选C。
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1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 B.被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 11.C 12.C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以得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平均温度下降、平均降水增多。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末期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中最占优势的一类,故选C。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回答13~14题。
13.鹦鹉螺(  )
①出现在古生代早期  ②出现在古生代晚期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 ②特殊的生物属性 ③出现的时期早 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正确,④错误;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笔石和鹦鹉螺等,①正确,②错误。故选B。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鹦鹉螺自出现以来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说明其出现时间早;其外形和生长习性变化很小,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称为“活化石”,③④正确。故选B。
(2023·河北邢台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氢气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6.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为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 15.C 16.B
解析 第15题,①圈层为大气圈,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物质为液态。第16题,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⑤圈层是内核,因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到达该圈层。水圈位于地表和近地表,连续但不规则。
(2023·湖南长沙期末)2021年9月19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开始持续喷发。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
B.④层厚度均一
C.①层为液态
D.②层存在软流层
18.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
A.④层下部 B.③层上部
C.②层上部 D.③层下部
答案 17.A 18.B
解析 第17题,③层为地幔,地震波自表层向深层传播的过程中,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A正确。④层为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B错。①层为内核,密度极大,为固态,C错。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②层为外核,D错。故选A。第18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即③层上部,B正确。故选B。
下图示意某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节选。据此完成19~20题。
19.一年中都适宜使用课文中“太阳……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判断方位的地区是(  )
A.北半球 B.北温带地区
C.全球各地 D.南温带地区
20.在华北地区,东西向沟渠里的积雪(  )
A.北边融化快 B.南边融化快
C.背阴侧融化快 D.向阳侧融化慢
答案 19.B 20.A
解析 第19题,一年中都适用,说明一年内中午太阳都在南面,应该是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第20题,沟渠是凹下去的,阳光照射过来,南边会投下阴影,而阳光正好照射在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融化得快,南边融化得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山东济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此时,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地火的距离达到了3.18亿千米。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才能抵达火星。因此,探测器完全依靠自主降落火星。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
(1)写出“揽星九天”标识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A________,F________;表示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分)
(2)根据材料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推测进行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3分)
(3)与火星相比,说出地球更适宜人类生活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 (1)水星 土星 ABCD EF
(2)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远,飞行时间长等。
(3)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层;有生命存在所必需的液态水资源。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图1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广西地形图。
(1)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4分)
(2)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__________,结合图2可推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4分)
(3)请分析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3分)
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纬度或太阳高度
(2)多 地形
(3)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解析 (1)结合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读出,南部等值线数值大,且向北减少,等值线近似东西延伸,说明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太阳辐射南北差异的影响因素是纬度(或太阳高度)。(2)图示丙地是闭合曲线,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丙地的数值在4 600~4 800之间,较周边地区多。结合地形图可以判断出,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有高山分布,且位于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影响因素是地形。(3)广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 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2分)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分)
答案 (1)生物化石
(2)该地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答案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 陆地 抬升
24.下面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陆地以下)______________(平均值)千米处;B为__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千米处。(4分)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2分)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不连续面______________(填字母)。(2分)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分)
(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代,当时____________动物极度繁盛,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时期。(3分)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莫霍面 33 古登堡面 2 900
(2)地球内部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地壳 B
(4)土星 地球
(5)中生 爬行 成煤
(6)日冕 太阳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