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科学探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科学《科学探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14: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探究 练习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但今年有些地区由于气温普遍比以往稍低,且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探究水稻白化病的发生与是由光照引起的还是温度引起的是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30
② 200 无 30
③ 200 有 25
④ 200 无 25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1)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   。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物体抛出    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二.实验探究题(共18小题)
3.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一些中小学,小胖墩越来越常见,有的学生甚至无法正常上体育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如何让“小胖墩”瘦下来?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开发的药物能在不降低食物摄取的前提下降低小白鼠的体重。有些同学认为这些药物能有效改善肥胖,也有同学认为药物有风险,清淡饮食,不食用高油脂食物比服用药物更有效。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选取年龄、健康程度相同的小白鼠100只,以高油脂食物饲养一段时间后,将体重相近的肥胖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
②对四组小白鼠按表格中的方式饲养一段相同的时间(其中B、D两组药量相等)。
③定期测量小白鼠体重,处理数据,绘制各组小白鼠平均体重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组别 处理方式
A 高油脂饮食,不吃药
B 高油脂饮食,吃药
C 清淡饮食,不吃药
D 清淡饮食,吃药
(1)选取100只小白鼠做实验而不是4只,目的是    。
(2)步骤①中应选择的小白鼠为    (选填“幼年”或“成年”),原因是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药物控制和改善饮食习惯这两种方法中,   更能有效改善肥胖。
(4)通过实验,请你对青少年的饮食提一项建议    。
4.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项目 甲组 乙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1)表格中“?”处应填入    。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    ;②   。
5.科研人员为模拟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足够数量的棉花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将测得的数据求平均值,绘制成如下柱状图。
(1)为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选用棉花幼苗的    应相同。
(2)实验数据表明:常态二氧化碳浓度下,仅升高温度    棉花幼苗的生长。(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3)本研究中,   两组实验的结果,最能模拟体现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4)比较A、C、D组的实验结果,在环境中,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减轻温度对棉花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从而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    (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6.为了呵护健康,各地政府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科学兴趣小组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5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公勺食用,一份不使用公筷公勺食用。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严格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 凉拌黄瓜 盐水虾 炒芦笋 成菜八爪鱼 香辣牛蛙
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 14000 150 30 15 60
餐后 公筷公勺 16000 150 130 200 150
非公筷公勺 45000 220 530 5000 560
(1)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2)采集的样本要经过48小时的培育,其目的是    ;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数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原因可能是    ;
(4)分析本实验数据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建议是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理由是    。
7.小科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科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君子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君子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科将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科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甲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    (选填“氮”、“磷”或“钾”)元素。
(3)实验后,小科对丙盆君子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君子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器
B.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8.豆芽是我们常见的营养丰富的蔬菜之一,生产和运输均须避光。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妈妈指着菜蓝子问小金,这是为什么呢?小金回答说,因为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为验证自己的假设,小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豆芽,均分并标记为A、B两组,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并适时洒清水以保持湿润。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豆芽的颜色。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小金设计的验证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该验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3)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
9.开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能喝吗?小红查阅资料发现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时为正常,超过0.18%为变质。为探究开封后牛奶变质的影响因素,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瓶牛奶,打开。
②将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将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温箱中。
③每隔8小时同时从甲乙两瓶牛奶中取样,并测量取样样品中的乳酸含量。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组别 0 8 16 24 40 80
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
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
(1)写出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   。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
(3)开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请结合探究结果,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
10.鲜花速递成为当今时尚,但是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针对这个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组别 玫瑰花 营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A 20支 1000毫升 10毫升清水 相同且相宜
B 20支 1000毫升 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3)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11.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1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    。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需相同    。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3.“新希望”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1)做出假设:   。
(2)设计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如下表:
实验步骤 A缸 B缸
① 1000毫升池塘水 1000毫升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并编号
③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且水温恰当
④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a.在该实验设计中,有1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修正:   。
b.A缸和B缸构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c.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当    。
(3)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测定每只蝌蚪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体长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发现A缸平均体长要长于B缸,继而得出结论。
(4)小组成员陶陶在查找资料时看到:“甲状腺激素的独特性在于其生物学活性需要微量元素碘”。奶奶平时都买加碘盐,其实是甲状腺激素分泌    (填“不足”或“过多”)。
14.烧烤深受大家喜爱,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过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10g,分别在200℃、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芘含量,记录数据绘制如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    作用;
(3)小金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仅根据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    。
15.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①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②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大肠杆菌进行    生殖,繁殖速度快。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6.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准备了1%化肥液、1%洗涤液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相同的鱼缸编号1、2、3;在1号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2、3号鱼缸中分别加入    。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在2、3号鱼缸中分别加入    。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17.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   ,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   。
(2)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18.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4)上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若有请写出改进方法.   .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19.生长素有多种作用,其重要作用之一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根的形成。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乙酸(IAA)的作用,用艾蒿幼苗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方法】将生长旺盛的幼苗从基部剪下后,再将顶端剪掉1~2cm,保留中部茎段。将处理后的幼苗放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培养基中。一周后得到实验数据如表:
浓度(mg/L)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平均根长(cm)
0.2 7.8 10
0.3 7.4 9.6
0.4 6.3 9.4
0.5 5.9 8.8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由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最适合艾蒿幼苗根生长的浓度是    mg/L。
20.科研人员研究了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糖含量(均值)
A组 ? 87.22克 15.97%
B组 无纺布袋 87.29克 16.18%
C组 塑料袋 87.91克 16.15%
D组 蜡纸袋 88.17克 16.22%
(1)如上表所示,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    (选填“不套袋”或“黑色帆布袋”)。
(2)在测定各项指标时每组抽取8颗葡萄而不是1颗,是为了    。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但今年有些地区由于气温普遍比以往稍低,且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探究水稻白化病的发生与是由光照引起的还是温度引起的是  C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30
② 200 无 30
③ 200 有 25
④ 200 无 25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答】解: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表中①②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光照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①③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可探究温度对水稻白化病的影响。
故选:C。
2.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1)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 铅球抛出的距离,可能与投掷铅球的高度有关 。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1、2、5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  射出仰角 一定时,物体抛出  速度 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  45° 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解答】解:
(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高处的物体扔出去扔得更远,所以可以认为铅球抛出的距离,可能与投掷铅球的高度有关;
(2)小莉的猜想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所以要使投掷出去的铅球速度不同,其余量控制不变,符合这一要求的实验组有1、2、5,在射出仰角一定时,物体抛出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45°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故答案为:
(1)铅球抛出的距离,可能与投掷铅球的高度有关;
(2)1、2、5;射出仰角;速度;
(3)45°。
二.实验探究题(共18小题)
3.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一些中小学,小胖墩越来越常见,有的学生甚至无法正常上体育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如何让“小胖墩”瘦下来?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开发的药物能在不降低食物摄取的前提下降低小白鼠的体重。有些同学认为这些药物能有效改善肥胖,也有同学认为药物有风险,清淡饮食,不食用高油脂食物比服用药物更有效。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选取年龄、健康程度相同的小白鼠100只,以高油脂食物饲养一段时间后,将体重相近的肥胖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
②对四组小白鼠按表格中的方式饲养一段相同的时间(其中B、D两组药量相等)。
③定期测量小白鼠体重,处理数据,绘制各组小白鼠平均体重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组别 处理方式
A 高油脂饮食,不吃药
B 高油脂饮食,吃药
C 清淡饮食,不吃药
D 清淡饮食,吃药
(1)选取100只小白鼠做实验而不是4只,目的是  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更准确 。
(2)步骤①中应选择的小白鼠为  成年 (选填“幼年”或“成年”),原因是  幼鼠的生长发直会造成体重变化,对实验造成干扰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药物控制和改善饮食习惯这两种方法中, 改善饮食习惯 更能有效改善肥胖。
(4)通过实验,请你对青少年的饮食提一项建议  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等 。
【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遵循设置重复实验。选取100只小白鼠做实验而不是4只,目的是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步骤①中应选择的小白鼠为成年,原因是:幼鼠的生长发直会造成体重变化,对实验造成干扰。
(3)从实验结果可知,药物控制和改善饮食习惯这两种方法中,改善饮食习惯更能有效改善肥胖。
(4)通过实验,请你对青少年的饮食提一项建议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更准确
(2)成年;幼鼠的生长发直会造成体重变化,对实验造成干扰
(3)改善饮食习惯
(4)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等
4.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项目 甲组 乙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1)表格中“?”处应填入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  高 ;② 乙组平均取食时间比甲组长 。
【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所以表格中“?”处应填入一定量10%蔗糖溶液。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高;②乙组平均取食时间比甲组长。
故答案为:(1)一定量10%蔗糖溶液
(2)高;乙组平均取食时间比甲组长
5.科研人员为模拟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足够数量的棉花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将测得的数据求平均值,绘制成如下柱状图。
(1)为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选用棉花幼苗的  生长状况(长势) 应相同。
(2)实验数据表明:常态二氧化碳浓度下,仅升高温度  不利于 棉花幼苗的生长。(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3)本研究中, A与D(A、D) 两组实验的结果,最能模拟体现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4)比较A、C、D组的实验结果,在环境中,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减轻温度对棉花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从而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  促进 (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解答】解:(1)为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选用棉花幼苗的生长状况应该相同。
(2)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对照,可知在常态二氧化碳浓度下,在23℃环境中比20℃的环境中棉花幼苗的数量要低,所以常态二氧化碳浓度下,仅升高温度不利于棉花幼苗的生长。
(3)因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而同时会导致环境温度的升高,所以比较A、D两组实验的结果,最能模拟体现温室效应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4)根据A、C两组实验对照,常态下仅温度升高不利于棉花幼苗的生长,再根据图中C、D两组的实验结果,在23℃环境中,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减轻温度对棉花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从而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1)生长状况或长势(合理即可);
(2)不利于;
(3)A与D(A、D);
(4)促进。
6.为了呵护健康,各地政府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科学兴趣小组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5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公勺食用,一份不使用公筷公勺食用。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严格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 凉拌黄瓜 盐水虾 炒芦笋 成菜八爪鱼 香辣牛蛙
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 14000 150 30 15 60
餐后 公筷公勺 16000 150 130 200 150
非公筷公勺 45000 220 530 5000 560
(1)该科学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
(2)采集的样本要经过48小时的培育,其目的是  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便于测试出菌落数,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数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原因可能是  未经过高温杀菌 ;
(4)分析本实验数据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建议是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理由是  使用公筷公勺组比不使用公筷公勺组菌落数明显要少,使用公筷公勺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目的是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便于测试出菌落数,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中对所用的餐具等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
(4)本实验数据由可以看出使用公筷公勺组的饭菜中的菌落总数比不用公筷公勺组的饭菜中的菌落总数少很多,可见不使用公筷公勺聚餐会增加通过唾液、体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所以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理由是用公筷公勺能有效预防通过唾液、体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
故答案为:
(1)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便于测试出菌落数,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未经过高温杀菌
(4)使用公筷公勺组比不使用公筷公勺组菌落数明显要少,使用公筷公勺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7.小科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科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君子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君子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科将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科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
(2)比较  甲、乙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甲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  氮 (选填“氮”、“磷”或“钾”)元素。
(3)实验后,小科对丙盆君子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君子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B (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器
B.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解答】解:(1)根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小科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君子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构成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盆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质量51g,乙盆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质量70g,丙盆植株健壮、叶色浓绿,质量99g,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生了变化。
(3)浇水过勤,使土壤中水分太多,含水量过大,透性差,土壤中氧气过少,根系呼吸困难,产生烂根。
故选:B。
故答案为:
(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氮;
(3)B。
8.豆芽是我们常见的营养丰富的蔬菜之一,生产和运输均须避光。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妈妈指着菜蓝子问小金,这是为什么呢?小金回答说,因为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为验证自己的假设,小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豆芽,均分并标记为A、B两组,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并适时洒清水以保持湿润。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豆芽的颜色。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小金设计的验证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或不需要)光 ;
(2)该验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光 ;
(3)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A组豆芽变绿色,B组豆芽不变绿色 。
【解答】解:(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该验证实验的假设是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或不需要)光。
(2)本实验探究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吗?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光,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3)根据”豆芽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的情况,实验的预期结果是:A组豆芽变绿色,B组豆芽不变绿色。
故答案为:(1)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或不需要)光;
(2)光;
(3)A组豆芽变绿色,B组豆芽不变绿色。
9.开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能喝吗?小红查阅资料发现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时为正常,超过0.18%为变质。为探究开封后牛奶变质的影响因素,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瓶牛奶,打开。
②将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将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温箱中。
③每隔8小时同时从甲乙两瓶牛奶中取样,并测量取样样品中的乳酸含量。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组别 0 8 16 24 40 80
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
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
(1)写出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 牛奶品种(或牛奶体积或开封后的开口大小); 。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温度计、秒表(或量筒) 。(写出两种)
(3)开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请结合探究结果,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开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时内喝完;24小时内,4摄氏度和20摄氏度温度下的牛奶乳酸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 。
【解答】解:(1)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牛奶品种、牛奶体积、开封后的开口大小等。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计算时间,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牛奶。
(3)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观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4小时内,4摄氏度和20摄氏度温度下的牛奶乳酸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建议:开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时内喝完。
故答案为:(1)牛奶品种(或牛奶体积或开封后的开口大小);
(2)温度计、秒表(或量筒);
(3)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观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4小时内,4摄氏度和20摄氏度温度下的牛奶乳酸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建议:开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时内喝完。
10.鲜花速递成为当今时尚,但是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针对这个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组别 玫瑰花 营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A 20支 1000毫升 10毫升清水 相同且相宜
B 20支 1000毫升 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10毫升柚子皮的提取液 。
(2)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  B组鲜花茎秆下切口没有被细菌感染 ,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3)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设置多组重复试验 。
【解答】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设计以柚子皮的提取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为了与A组添加10 毫升清水小肠对照,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10毫升柚子皮的提取液。
(2)根据所以设计的目的可知,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组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B组鲜花茎秆下切口没有被细菌感染,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3)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进行的实验是设置多组重复试验,以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故答案为:
(1)10毫升柚子皮的提取液;
(2)鲜花茎秆下切口没有被细菌感染;
(3)设置多组重复试验。
11.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将肉汤内的细菌、真菌杀死.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B .
A.室温保持在25℃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温度 .
【解答】解:(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
(2)通过甲和乙装置的对照,乙装置通过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
(3)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甲、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将肉汤内的细菌、真菌杀死.
(2)B
(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4)温度
1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
(2)C组在此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
(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需相同  要相同 。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没有菌落生长 。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
【解答】解:(1)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C组没有在手心取样,目的是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
(3)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共目的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排除取样面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C组由于均已经消毒,理论上没有接种到细菌和真菌,因此应该是没有菌落生长。
(5)由实验现象说明: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对照。
(3)要相同。
(4)没有菌落生长。
(5)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13.“新希望”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1)做出假设: 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没有)影响 。
(2)设计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如下表:
实验步骤 A缸 B缸
① 1000毫升池塘水 1000毫升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并编号
③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且水温恰当
④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a.在该实验设计中,有1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修正: 第①步应该在A缸、B缸都加入1000毫升池塘水 。
b.A缸和B缸构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甲状腺激素 。
c.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当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
(3)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测定每只蝌蚪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体长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实验发现A缸平均体长要长于B缸,继而得出结论。
(4)小组成员陶陶在查找资料时看到:“甲状腺激素的独特性在于其生物学活性需要微量元素碘”。奶奶平时都买加碘盐,其实是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足 (填“不足”或“过多”)。
【解答】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新希望”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作出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没有)影响。
(2)ab.A缸和B缸形成了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该实验设计中,第①步应该在A缸、B缸都加入1000毫升池塘水或1000毫升自来水。
c.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有说服力,应当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3)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测定每只蝌蚪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体长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4)“甲状腺激素的独特性在于其生物学活性需要微量元素碘”。碘能促进甲状腺的合成,奶奶平时都买加碘盐,其实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没有)影响;
(2)第①步应该在A缸、B缸都加入1000毫升池塘水;甲状腺激素;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3)减小误差;
(4)不足。
14.烧烤深受大家喜爱,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过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10g,分别在200℃、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芘含量,记录数据绘制如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温度和烤制时间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  对照 作用;
(3)小金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仅根据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  应该增加蒸煮的方法加工猪肉与之进行对照 。
【解答】解:(1)由题干中的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温度和烤制时间。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的目的是与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作对照,以明确猪肉烤制前后苯并芘含量变化。
(3)小金根据上图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如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应该增加蒸煮的方法加工猪肉与之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1)温度和烤制时间;
(2)对照;
(3)应该增加蒸煮的方法加工猪肉与之进行对照。
15.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①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②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大肠杆菌进行  分裂 生殖,繁殖速度快。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抑菌圈直径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防止细菌进入,影响实验效果 。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
【解答】解:(1)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抑菌圈的直径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甘草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浓度抑菌作用
(2)实验中为防止细菌进入,影响实验效果,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其甘草溶液的浓度为0,与其他组作对照,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通过比较各培养皿中的记录结果:浓度1%时抑菌圈直径为2.88mm,浓度2%时抑菌圈直径为6.08mm,浓度4%时抑菌圈直径为5.96mm,浓度8%时抑菌圈直径为6.08mm,可以得出结论: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故答案为:(1)分裂;抑菌圈的直径;
(2)防止细菌进入,影响实验效果;
(3)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4)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16.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准备了1%化肥液、1%洗涤液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相同的鱼缸编号1、2、3;在1号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2、3号鱼缸中分别加入  等量的化肥、洗涤剂 。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在2、3号鱼缸中分别加入  等量的化肥、洗涤剂 。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
(3)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1号鱼缸中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或“2、3号鱼缸中青蛙受精卵孵化率远低于3号鱼缸”) 。
【解答】解:(1)将1号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在2、3号鱼缸中加入等量的化肥和洗涤剂,形成对照实验。
(2)青蛙受精卵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3)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所以如果实验结果是:1号鱼缸中无污染物,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2、3号鱼缸中有污染物,远低于1号鱼缸中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则可以支持该假设。
故答案为:(1)等量的化肥、洗涤剂。
(2)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3)1号鱼缸中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或“2、3号鱼缸中青蛙受精卵孵化率远低于1号鱼缸”)。
17.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没有视觉 ,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 有嗅觉 ,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 有感光细胞 。
(2)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蚯蚓喜欢干土还是湿土? 。
【解答】(1)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说明了蚯蚓没有视觉。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说明蚯蚓有嗅觉。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蚯蚓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土壤里很黑暗,它的眼睛没有什么用处,就退化了。但蚯蚓口的前端有嗅觉和感受光和滋味的细胞,它是靠感官来探路和寻找食物的实验,说明蚯蚓头部有感光
(2)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水,结果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说明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故答案为:(1)没有视觉;有嗅觉;有感光细胞
(2)蚯蚓喜欢干土还是湿土?
18.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
(4)上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若有请写出改进方法. 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 .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CD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解答】解:(3)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定时观察并记录蛙卵的孵化情况.
(4)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5)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卵生.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同时青蛙依靠皮肤辅助呼吸,需要保持湿润.可见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3)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4)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
(5)CD.
19.生长素有多种作用,其重要作用之一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根的形成。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乙酸(IAA)的作用,用艾蒿幼苗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方法】将生长旺盛的幼苗从基部剪下后,再将顶端剪掉1~2cm,保留中部茎段。将处理后的幼苗放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培养基中。一周后得到实验数据如表:
浓度(mg/L)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平均根长(cm)
0.2 7.8 10
0.3 7.4 9.6
0.4 6.3 9.4
0.5 5.9 8.8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吲哚乙酸浓度对艾蒿生根有没有影响? 。
(2)由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最适合艾蒿幼苗根生长的浓度是  0.2 mg/L。
【解答】解:(1)从表格中列举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条件下,艾蒿幼苗生根的情况。可见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吲哚乙酸浓度对艾蒿生根有没有影响?
(2)由实验数据可知,吲哚乙酸浓度0.2mg/L时,植株的平均每株生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所以此实验中最适合艾蒿幼苗根生长的浓度是0.2mg/L。
故答案为:(1)吲哚乙酸浓度对艾蒿生根有没有影响?(2)0.2
20.科研人员研究了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糖含量(均值)
A组 ? 87.22克 15.97%
B组 无纺布袋 87.29克 16.18%
C组 塑料袋 87.91克 16.15%
D组 蜡纸袋 88.17克 16.22%
(1)如上表所示,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  不套袋 (选填“不套袋”或“黑色帆布袋”)。
(2)在测定各项指标时每组抽取8颗葡萄而不是1颗,是为了  避免偶然性 。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  蜡纸袋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
【解答】解:(1)为了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需要设置以是否套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如题表所示,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不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不套袋。
(2)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会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各项指标时每组抽取8颗葡萄而不是1颗。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蜡纸袋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单粒果实质量更大,果实糖含量更高。
故答案为:(1)不套袋;
(2)避免偶然性;
(3)蜡纸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