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感受诗歌优美意境
2.体会韵律,理解诗中浓郁感情
语言美 意境美 情感美
3、品读诗味,陶冶性情Goodbye again,Cambridge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等。1916年秋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与闻一多负责编辑。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 期间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8月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
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
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张幼仪 徐志摩生如夏花之绚烂“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
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再别康桥》.走近康桥:康 桥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______徐志摩
康 桥 情 结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徐志摩写作背景 康桥,又称剑桥,是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Cam)上。康河河身曲折通幽,两岸是葱绿的草坪和学院的建筑。横跨两岸的康桥是一座三环洞的小桥,秀雅别致,桥的两端是斜依的垂柳,风景旖旎。
1921年春,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1922年秋,诗人离开剑桥时写下了《康桥西野暮色》等诗。1925年游历欧洲,去伦敦因拜访作家哈代而未能故地重游,回国后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诗人再次去欧洲观光。他在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要赶着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偶然》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徐志摩与林徽因爱的经典 走诵
进读
康经
桥典1.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朗读时语调柔和、舒缓.
2.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3.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难舍难分挥手告别图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欢喜眷恋河畔柳影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更加眷恋青荇柔波图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永久眷恋榆荫潭藻图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高潮汹涌撑篙寻梦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低落静默夏虫悄夜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依依不舍招手惜别图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意境,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全诗感情线索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节: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第七节:呼应开头,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 去的哀愁。
一、分析首尾: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分析来时:轻轻地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
款款,深怕惊醒了它。 去时:悄悄地 开头:三个“轻轻”,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同时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结尾: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对康桥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二、分析2-6节:
诗人重回康桥,漫步于秀丽的康河之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诗人把他最喜爱的风景写到了诗中。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1、第二节“金柳”:
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诗中有折柳送人习惯,而送人常在长短亭,杨柳岸边。如:《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故夕阳中的河畔的金柳,就别具意义了,别离愁情就更浓了。
①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②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2、第三节“青荇”:
①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
② “招摇”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
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3、第四节“清泉”: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不正像天上的虹霓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是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他如何能不如痴如醉地爱着它呢?
五六节:
①徐志摩是一个浪漫的追梦人,今天要告别心爱的康桥了,他是怎样和自己的梦想告别的?
②这两段的感情相同吗?(一段是喜悦,一段是悲伤。)
③哪个词语表现了他的喜悦与悲伤之情?
“放歌”与“沉默”。
④诗人为什么想要“放歌”?
“放歌”就是要放声歌唱,人在高兴之时,唱歌就能体现出喜悦。因为他觅得了“一船星辉”,也装载了五彩斑斓的希望,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喜悦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梦想在闪光,诗人心情舒畅,要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而放歌。⑤但是,诗人放歌了吗?
⑥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感情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是离别之情,从“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可以看出来,连热闹的夏虫也沉默了,连昔日热闹的康桥也沉默了。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可改做“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金柳软泥青荇柔波光影榆阴潭水浮藻夏虫意
象描幽静宁谧之景状依恋不舍之情意境 与 意象意境指诗歌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物象。意 象 是 体 现 意 境 的 基 础诗歌三美音乐美每节押韵首尾呼应巧用叠词轻轻的油油的悄悄的音乐美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
画
美色彩
绚丽富于
动感比喻
形象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新娘
彩虹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画面美。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流动美。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
筑
美诗节匀称诗句整齐
全诗七节
每节四句
两两错落
每句六到八字
整齐而有变化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音乐美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 和旋律感。
2. 音节和谐,使用叠词,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美在独特美在新颖美在传情意象美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再别康桥拓展阅读一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
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轻轻地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再别康桥拓展阅读二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说到林徽因罕见的美貌和出众的气质,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来形容显然太俗气,“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太娇气。她出身于官宦人家,从小学古诗、习英文,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林徽因16岁随父亲出访英国,在那里,博学开明的父亲和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英国古典文学知识宝库的大门。 因此,与其说她天生丽质,毋宁说她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熏陶出来的风华闺淑,任何誉美之词用在林徽因身上都是苍白无力的。除了美貌和气质,更让人赞叹的是林徽因非凡的才情。她的兴趣之广、涉猎之博,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她就像一个磁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朋友们众星捧月的核心。想这人世间除了女神林徽因,还有哪一个女子有福份消受此美此情此爱? 林徽因毕生都在用她的才情、爱情、真情歌唱着她心灵的诗歌。做女当如林徽因,如她温雅时尚,如她知性慧心,如她率真坦诚,如她执着坚韧。林徽因已经离去50年了,但她就像一颗不夜的明珠,历经岁月沧桑却更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引领我辈仰慕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