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0 竹节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习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学情分析 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单元导语,明确重点
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的阅读”
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谈谈你的理解: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和方法进行阅读的活动。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怎么玩的?
那你们知道一种叫“竹节人”的玩具吗?(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4.课件出示: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范锡林先生的童年玩具——《竹节人》。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结合学习任务单展开学习。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小组检查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鏖战犹酣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风靡一时 技高一筹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悻悻然 念念有词 两手空空 咋咋呼呼
学习任务三: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任务
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
(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样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了竹节人的故事。
3.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预设】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
第四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4.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走了。
学习任务四 明确方法,学习玩具制作
1.参考提示,明确方法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
2.快速读文3-9自然段,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2)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竹节人制作指南及基本方法
准备工作 材料
工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注意事项
基本玩法
根据学生完成的表格交流。
(4)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一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小结: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一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快速读全文,关注3——7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再仔细阅读,画出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句子,并组织语言完成表格。
5. 相互检查,完善信息。看表格信息是否完整。
同桌互说玩法,思考:怎么介绍才能很快做出竹节人,学会玩法呢?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介绍方式?
6. 梳理文脉。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做竹节人,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交流整理:做竹节人——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内容,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另外两个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导语初步明确了阅读任务,那么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在玩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情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尝试制作一个竹节人。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
竹节人
根据不同的目的, 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