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时1 地震、滑坡、泥石流
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下图中阴影表示地震带)。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震东多西少
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
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D.我国地震灾情东轻西重
2.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地震多发区的是( )
A.青藏地区 B.新疆
C.台湾 D.东北地区
(2023·江西南昌月考)2018年12月16日12时46分左右,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中位于周家镇,全县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震感。地震后,地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破坏程度通常用烈度来衡量。下图是地震发生时①②两地观测站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据此回答3~5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岩石圈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4.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
C.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
D.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
5.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6~7题。
6.图中灾害类型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7.该类型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具有突发性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回答8~9题。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8.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台风
C.岩浆活动 D.板块内部断层
11.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海水(水深不小于1 000 m)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由东北滑向西南 B.由东南滑向西北
C.由西南滑向东北 D.由西北滑向东南
13.此次白沙村滑坡灾害中,产生巨石集中分布带的原因有( )
①植被覆盖度高 ②挡土墙阻挡使碎屑流流速减慢堆积 ③地形坡度减缓 ④小颗粒碎屑摩擦使其速度减缓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3·河南郑州期中)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4~16题。
14.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洼多河流 B.黑土疏松多沟壑
C.降水持续多暴雨 D.山高谷深多植被
16.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可表现为( )
A.暴雨—泥石流—堰塞湖—洪水
B.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
17.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造成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4分)
课时1 地震、滑坡、泥石流
1.B 2.D [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地震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第2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东北地区地震相对较少。]
3.A 4.C 5.B [第3题,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地壳位于岩石圈内,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位于地壳,A正确。第4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图中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烈度越来越小,A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错。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传播相同的距离,纵波用时更少,所以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D错。结合图示信息,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C正确。第5题,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防震意识较差与建筑质量较差,②③正确。农村地区的余震次数并非就一定多,农村地区人口较为稀疏,①④错误。故选B。]
6.C 7.D [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下滑堵塞道路,应为滑坡。第7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区,A错;降水会诱发或加剧滑坡灾害,我国夏秋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少,故滑坡多发生于我国夏秋季,B错;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都会触发或加剧滑坡灾害,C错;滑坡具有突发性,D对。]
8.C 9.D [第8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沟谷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平均坡度最大,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能产生更多松散的物质,所以③沟谷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故选C。第9题,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因此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故选D。]
10.A 11.B [第10题,由图中“台北”可知,该海域位于我国台湾岛附近,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碰撞地带,地震较多,A正确。第11题,图中④地地震震级小于里氏6.5级,①③两地水深小于1 000 m,都不会发生海啸,只有②地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12.A 13.D [第12题,图中挡土墙呈西北-东南走向,所以滑坡方向呈东北-西南走向,B、D错;滑坡发生后,巨石受重力的影响,滚落的距离远,且挡土墙应位于滑坡的下方向(有部分滑坡体冲破挡土墙),所以图中滑坡自东北滑向西南。故选A。第13题,图中巨石集中分布带的植被覆盖度并不高,①错;受挡土墙的影响,碎屑流流速减缓堆积,同时,由于地形坡度减缓,巨石逐渐堆积,②③正确;与小颗粒碎屑的摩擦关系不大,④错。故选D。]
14.A 15.C 16.A [第14题,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为沟谷地带,且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A正确。②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B错误。③处地形平坦开阔,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C错误。④地位于山顶,地势高,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D错误。第15题,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气候条件,C项正确。第16题,没有信息反映该地区多地震,故和地震的关联不是图示区域最可能的关联性,B、C、D错误;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地区位于山区,地形坡度大,容易引发泥石流,泥石流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积水过多,一旦决堤就可能形成山洪,A正确。]
17.(1)西多东少 西南 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开垦、开矿,破坏植被。
(2)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