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8课时我要的是葫芦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8课时我要的是葫芦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3 15: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内容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思维能力: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审美创造:事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重、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语言训练点。 环节一:知识点讲解 环节二:练习与评价 环节三:拓展阅读或练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语言训练点
(1)趣填儿歌,检测生字词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你跟着老师读读下面的生字词, 并将它们填进儿歌里相应的位置。 慢慢 蚜 葫芦 盯 藤 邻 怪 谢 ( )上绿叶和白花,花( )结了( )娃。 只( )葫芦长势好,不见( )虫悄悄爬。 ( )居好言来提醒,感到奇( )不治它。 几天之后蚜虫长, 葫芦( )都落啦。 (2)趣读儿歌,复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真棒,将生字词送到了相应的位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有趣的儿歌吧。 藤上绿叶和白花,花谢结了葫芦娃。 只盯葫芦长势好,不见蚜虫悄悄爬。 邻居好言来提醒,感到奇怪不治它。 几天之后蚜虫长,葫芦慢慢都落啦。 趣填儿歌 2.趣读儿歌,复习课文内容
活动意图:通过儿歌这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唤起学生上节课的学习记忆,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生字的印象。
环节二: 知识点讲解
1.品味语言,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1)探究心理 师:在上节课,我们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对小葫芦非常喜欢,希望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大。但可笑的是,当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不管不顾,眼睁睁看着叶子被蚜虫吃完。最后小葫芦也慢慢变黄、凋落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种葫芦的人的内心,来了解他的想法。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着叶子上的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划出来。(出示 PPT) 师:很多同学找到了这句话:“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在这里,老师想换一种表达方式,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PPT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 我们发现,第一个句子读起来的语气更强烈。我们知道,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是与他的心理活动有关。那么,种葫芦的人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呢?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学生:我从课文中的“盯着、自言自语”等词语知道了,种葫芦的人当时眼里只有小葫芦,对小虫子是丝毫不在乎的,甚至是不放在眼里的。) 师:是的,“盯着”就是聚精会神地看,“自言自语”是指自己跟自己说话。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做出“盯着”这个动作呢?答案是,当我们看见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才会盯着它。就像小猫看见鱼,小狗看见骨头一样。 从种葫芦的人做出的的这两个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小葫芦非常在意。句子末尾的感叹号也告诉我们,他希望小葫芦快点长大的心情非常强烈。除此之外,他 什么也不关心。对于蚜虫,更是完全不在乎。下面,让我们扮演种葫芦的人,也来读读这句话。 (PPT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练习巩固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也就代表着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表达的是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深深的喜爱;“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表达的是主人公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下面这段话,注意读出感叹句那种强烈的语气。 (PPT 出示: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2.品味语言,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1)探究心理 师:后来,邻居看见了,过来提醒他。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师:有同学找到答案了,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透露了他的想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有两个问句,其中第二个句子属于反问句。通过这个句子,再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种葫芦的人心里还会想什么? 没错,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想的是:“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又有什么关系呢?邻居非要“我”治蚜虫,真奇怪! (2)对比朗读 师:正是因为不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时,种葫芦的人表现得无法理解。在这里,你们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表达种葫芦的人的疑惑不解呢?请你们读一读,体会一下。 下面让我们听听学习小伙伴怎么说。 (PPT 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学生:我觉得第二个句子更能表现种葫芦的人的疑惑不解。第一个句子用的是句号,读起来的语气很平淡。第二个句子用的是问号,能突出种葫芦的人那种疑惑的语气。) (3)练习巩固 师:说得很好,反问句是问句中的一种句式。使用反问句也可以加强语气,表现人物强烈的感情。下面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带问号的句子的适当语气。 (PPT 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 情景问答,加深理解。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因为不清楚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所以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毫不在乎,对邻居的劝告也表示无法理解。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有同学说,他会这样劝告种葫芦的人:邻居,你好。虽然你想要的是葫芦,但是光盯着它可不行。要知道,叶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叶子为葫芦提供生长的养分,小葫芦就像人长期吃不饱饭,怎么可能长得好呢? 还有同学说,他会这样劝告种葫芦的人:邻居,你好。蚜虫可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害虫,你如果不管它,它就会吸走叶子的汁液,让叶子没办法给果实提供养分,从而影响整棵葫芦的生长。这样,你就得不到想要的大葫芦了。 4.联系生活事例,揭示寓意。 (1)回顾上文,启发思考 同学们说得真好。叶子很重要,蚜虫很可怕,它们都会对小葫芦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消灭蚜虫,保护好叶子,小葫芦才能健康长大。其实,像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许多事物身上都存在着。比如竹子的根扎得越深,躯干就长得越高;森林里的兔子太多,环境就会受到影响;天气太炎热,河里的水分会蒸发,河床会干枯。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之间存在这样的联系吗? (学生汇报:我知道家里养了小猫,老鼠就会变少。) (学生汇报:我知道河水被污染了,河里的鱼虾就会死亡。) (2)揭示主题,感悟道理 师: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事物之间普遍存在联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这样的联系,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道理运用到学习当中,请你根据你的体会完成下面两道题目。第一题,学习习惯较好的小朋友,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他的学习成绩会怎么样呢?没错,他的学习成绩会更好。善于使用学习方法的同学,课上会认真记笔记,课后会及时复习,他的学习效率会怎么样呢?答案是更高。相反,不懂得使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比较差的同学,虽然跟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但学习效果总是不大理想。你看,把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呢。那么在日常学习中,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情景问答,加深理解。 4.联系生活事例,揭示寓意。
活动意图:通过句式对比,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的心理,为揭示课文寓意做好准备。
环节三: 练习与评价
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写字的时间又到啦。今天要写的字是“谢、想、言、邻”, 观察生字时,要做到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笔画。 指导书写。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谢”字和“言”字的写法吧。先来看“谢”字, 先写左边的“言”字旁,中间“身”字居中,较瘦长,撇的上方不出头,“寸” 字横的起笔在横中线上一点。再来看“言”字,“言”是独体字,呈倒梯形,第 一横最长,注意横画之间要等距。 学生练习。 师:下面让我们动笔试一试,在课 本上写写“谢”字和“言”字。字想 写得好,姿势很重要。首先,请你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 拳,手离笔尖一寸。接着,再留意握笔姿势:拇指食指对对齐,中指下面来 帮忙,后面两指往里藏。 4.自我评价。 师:写完后,请你对照比较,你能得几颗星。能做到写字姿势正确,画一颗星;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画一颗星;能做到版面工整、洁净,画一颗星。发 现自己没做好的地方,请你及时修正。 学写生字
活动意图:写字教学的设计从关注字的整体到局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比,把握关键笔画,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环节四:拓展阅读或练习
1.续编故事: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编一编。(出示课件)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到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时,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还了解了课文讲述的道理。在这里,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编一编。 下面让我们听听学习小伙伴怎么说。 (学生汇报: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以后,叶子上又长了蚜虫。这一次,种葫芦的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地捉起了虫子。后来,葫芦的叶子长得非常茂盛,小葫芦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几个月后,小葫芦长成了大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乐开了花。) 师:是啊 ,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更容易得到好的结果。同学们,你们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分享。但是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你可以在课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最后,请同学们关注今天的语文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到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板书设计:
教学简评:学生本节课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感到非常满意。在教学本课时,特别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