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赵州桥的精巧、美观。
2.细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初步感受总起句、过渡句的作用,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精巧、美观”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是把它的美观写清楚。
教学准备:
1.PPT
2.学生查阅赵州桥的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历史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精巧 创举 美观 世界闻名 历史遗产
请学生上台听写,其他人在位置上;评讲;订正。
2.读一读这些词语
3.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对,赵州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茅以升爷爷笔下的赵州桥,去感受它的精巧和美观。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之“精巧”
1.出示中心句: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
齐读中心句
2.过渡:哪一个自然段写了它的精巧?哪一个又写了它的美观呢?(第二自然段写它的精巧;第三自然段写了它的美观。)
3.赵州桥精巧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二自然段,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
出示第二自然段
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组织交流
精巧在哪里?
相机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哪种设计?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出示: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怎么设计的?
A桥长 五十多米 有九米多宽
指名一个学生张开双臂,告诉学生,双臂大约1米,九米多宽相当于10个学生手拉手;50多米呢,相当于52个学生。啥感受?对,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桥,该有多雄伟啊!
B
全部用石头砌成 ,没有桥墩,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河面上;
左右各有两个小桥洞。
C感受数字的魅力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对,数字,圈一圈。用这些数字来向我们介绍赵州桥,这就是一种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用一串数字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什么?
(副板书:雄伟)
D读读这两个句子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E同学们,这里有一则新闻稿,请看——
在1400年的历史中,赵州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八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千年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生做播音员朗诵;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赵州桥非常坚固)副板书:坚固
(3)如果拿它与现在的桥比,也许不够气派,不够高大上,但在1400多年前,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都很落后的年代里,靠人力建起的这座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可以说是奇迹了!难怪茅爷爷这样说——
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画一画,说一说
(1)你能根据这段文字,画画这座桥吗?你觉得自己画的像不像?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赵州桥图片。(出示第2自然段)
(2)出示图片
(3)“创举”什么意思?(从来没有过得举动,前人没有做过)设计赵州桥的人是谁?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那么,看看图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
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既……又……”这样的关联词语将她的两个好处讲得清楚了。第一个好处是?第二个呢?
(4)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6.难怪作者说,赵州桥的设计非常精巧。
对,这些都得益于设计之精巧。此时,我们除了感叹他的设计,还在感叹什么?(出示第自然段: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品读赵州桥之“美观”
出示: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
1.它又“美观”在哪儿呢?读一读,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
(1)雕刻的全是“龙”
(2)都是两条龙的图案。
(3)有的互相缠绕,有的前爪互相抵着,有的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4)我们来欣赏一下赵州桥石栏的雕刻画面。(出示图片)
(5)这样精湛的雕刻,让赵州桥成了一件艺术品,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段话美美地读一遍。(配乐朗读)
3.探究写法,聚焦表达
(1)同学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第3段,想想:这一段的每一句写了什么?
出示:
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第一句写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第二句介绍石栏上雕刻的图案。第三句写所有雕刻的龙都像活了一样。)
(2)你们再想想,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请把每句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思维导图中。
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也是这一自然段的总写。第二句和第三句围绕第一句做了具体的描写。
(3)小结: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这段话的开头是总起句,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它进行具体描写,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4)迁移运用,聚焦表达
其实赵州桥还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雄伟、坚固、宽阔等等,你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吗?
赵州桥 。
。
写后交流。
(5)小结: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看到了赵州桥更多的特别之处,最可喜的是学会了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
四.引进资源,感受赵州桥的精巧与美观
1.出示中心句:
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茅以升爷爷的笔下欣赏了这座桥的精巧和美观。现在让我们亲身去看一看赵州桥吧。
2.欣赏纪录短片。
3.创设情境谈感受。
4.是啊,这样的设计,这样的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齐读第四自然段: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五、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茅以升爷爷一起领略了赵州桥的精巧和美观。相信赵州桥的故事一定会永久传唱,相信赵州桥的美名一定会千古颂扬,相信赵州桥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2.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来了一群外国游客,你将怎样向别人介绍赵州桥呢?
出示:
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精巧 创举 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