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甘肃地区)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刘禹锡 的心境。
2.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你觉得上面哪首诗体现了刘禹锡的“诗豪”之称?请结合诗做简要分析。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成为票房冠军,它的创作灵感源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这激发了学校“书香诗韵”社团同学对宋词的探究兴趣,他们进行了一次宋词专题探究学习,诸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甲】
满江红·写怀
岳飞·南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英爷闻、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乙】
小重山①·昨夜寒蛩②不住鸣
岳飞·南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什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小重山)创作于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源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②蛩qióng,古书上指蟋蟀。
【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
醇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据其风格可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有网友读岳飞词,提出了疑问:为何岳飞的(小重山)风格与《满江红》迥然不同?请结合词句探究两首词的风格,并解答网友的疑问。
4.【乙】词中写到“欲将心事付瑶琴”,【丙】同中和岳飞的“心事”相一致的一句是 。
5.【丙】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断肠人”的形象在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请自选一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8.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其一)
李益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9.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中,你读出了诗人李益__________的心境。
10.擅长以音乐情绪展示人物的思想活动,创造婉折起伏、激荡人心的艺术意境,是李益边塞诗最突出、最显著的抒情特色,也是李益边塞诗鲜明的个性特征。你觉得上而哪首诗体现了李益诗歌的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内容做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古诗词材料,完成小题。
参加一档诗词比赛电视节目时,小文遇到一道难题,向场外的你求助。请你认真阅读题面,帮小文完成比赛。以下两项中的诗句都出自以“天净沙”为曲牌名的小令。
A.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①。
【注】①画檐:有面饰的屋檐。
B.一声画角①谯门②,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③。
【注】①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②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③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下面两句和上面哪个选项中的诗句同属一首小令?请做出判断,并陈述理由。
纱厨①藤簟②,玉人罗扇轻缣③。
【注】①纱厨:用沙做成的帐子。②簟(diàn):竹席,苇席。③缣(jiān):细的丝绢。这里指代用这种材质制作的衣服。
1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题目。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马上催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夜光杯:传说中白玉制成夜间泛光的酒杯。②催:通嗺(cuī),劝酒。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表现的画面。
(2)《凉州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 ”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 ”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积极进取 2.示例:《秋词》(其一)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本诗展现了作者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这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充分体现了“诗豪”的性情与风格。
示例二:《浪淘沙》中“天涯”一词描绘了空间的无限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壮志豪情。
【解析】1.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两句诗描绘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展现了作者高扬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
故这两句诗都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境。
2.考查比较阅读。
“诗豪”中的“豪”是豪迈之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迈情怀即可。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蕴涵了仙鹤一飞冲天的气势。诗人是以“鹤”自喻,“鹤”成了诗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操。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3.【甲】词是一首豪放词,【乙】词是一首婉约词。《满江红》“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诗句,意气奋发,慷慨激昂,表现了词人渴望征战杀敌、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词的意境开阔豪迈,不失为一首豪放词;《小重山》写于岳飞抗金事业受挫之时,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词人通过细致描绘深秋的寒夜,蟋蟀的哀鸣,朦胧的秋月等景物,表达出内心的孤寂悲凉,情感低沉悲伤,是一首婉约词。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这首词的开头一句为实写,“醉里挑灯看剑”写出词人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愿望。第二句开始虚写,接下来写梦境中犒赏三军、沙场点兵、激烈战斗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而结尾“可怜白发生”一句又回到实写,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3.考查比较阅读。
甲词是一首豪放词。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作者认为自己就算有赫赫战功,只要未灭金,就都是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乙词是一首婉约词。
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4.考查比较阅读。
联系乙词下片中的“白首为功名。旧山松什老,阻归程”可知,作者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所以“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指的是为国效力,收复河山的壮志。
联系丙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同样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志的豪情壮志。
5.考查写作手法。
开头两句写作者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这是实写。“看剑”这个细节作者虽然辞官归家,却仍在心忧国事的情怀。这是实写。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根据其中的“梦回”一词可知,这几句写的是作者的梦境,是虚写。在梦中,作者又回到了吹角连营,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集中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可怜白发生”从梦境中回到现实,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6.C 7.示例1: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示例2:运用了景物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黄昏景象,写出了严峻的军事形势,展现了一片充满肃杀气氛的战地风光。 8.《渔家傲 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 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C.《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因此“断肠人”的形象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此项“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断肠人’的形象在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说法有误;
故选C。
7.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本题可从景物描写、意象、情感等方面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上句“千嶂里”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长烟落日孤城闭”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8.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
《渔家傲 秋思》一词,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知,描述的是身处边塞的征人思乡之情及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边塞将士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而《天净沙 秋思》用白描手法,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形象,孤寂愁苦,有家难回,这是思乡思亲之愁。
9.对故乡思念的心境 10.夜上西城听梁州曲;运用反问句式和联想手法,表面写乐声,实则写乡情。由一关山想到天下万山,将一己之乡情,升华为广大成守将士之乡愁,境界更为阔远,意蕴更为深厚。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这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意思是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意思是夜晚,出行人登上西城楼留宿,忽然听到双管伴奏的梁州曲,高亢悲凉。诗人夜间上到西城,听有人在“双管”的伴奏下,唱起悲凉的《梁州曲》来。“行人”即使者,指诗人自己。“逐”,以乐器为唱歌伴奏。抒写出边塞征人凄凉、悲切的思乡情怀。
据此可概括为:对故乡思念的心境。
1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赏析。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其一)》大意:夜晚,出行人登上西城楼留宿,忽然听到双管伴奏的梁州曲,高亢悲凉。空中一轮明亮的秋月,清冷的月光洒满雄壮的关塞和连绵起伏的群山,那梁州曲声在山中回荡,好像山山岭岭都有人在鸣奏这种悲曲。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组七言诗。是作者边塞诗的名作。诗歌采用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以物相衬,融情于景,通过对月下听《梁州曲》的生动描绘,抒写出边塞征人凄凉、悲切的情怀。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写诗人夜间上到西城,听有人在“双管” (即双凤管)的伴奏下,唱起悲凉的《梁州曲》来。“行人”即使者,指诗人自己。“逐”,以乐器为唱歌伴奏。诗人环顾四望,啊,“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诗人由西城想望到所有关山(即边塞),运用反问句式和联想手法,表面写乐声,实则写乡情。由一关山想到天下万山,将一己之乡情,升华为广大戍守将士之乡愁,境界更为阔远,意蕴更为深厚,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11.我的判断:A
我的理由:①这两句中韵脚“簟”“缣”和A项中的韵脚“添”“甜”“檐”都押“an”韵,②这两句中“纱厨”“藤簟”“罗扇”“轻缣”与A项中“瓜甜”“绿树阴”都是炎炎夏日人们用来解暑纳凉的事物。③这两句和A项中的语句所描绘的是夏日雨过天晴后女子静静地享受宜人时光的景象,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④B项中“雪里”表明所描绘的季节是冬天,画角、新月、黄昏、雪山、水滨,营造了清寒悲凉的氛围,与这两句中夏日的氛围不相符。
【详解】本题考查对小令内容的理解。
A句“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意思是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此句出自《天净沙 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作者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B句“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意思是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此句出自《天净沙 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全曲形象逼真,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意思是: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所以不管是从季节还是意境分析,此句和A句出自一首小令。
12.(1)示例:凛冽的寒风中,一位两鬓微白的太守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上立着一只黑褐色的猎鹰,从密州城中跃马而出。随从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言之有理即可)
(2)都写出了作者的豪放之情。“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豪情,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
【详解】(1)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根据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还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可在诗句翻译基础上,在某些关键词语前加上一些修饰性、限制性词语。本句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可在“老夫”前加上“两鬓微白”具体描绘的词语;“苍”加上描写颜色的形容词;“卷”前加上“像疾风一样”;“冈”前加上“空旷”这样的形容词即可。
示例:一位精神矍铄的将军,左手牵着黄色的凶猛猎犬,右臂上站立着一只“战功赫赫”苍鹰,随从战士们戴着青色锦缎做成的帽子,身上穿着用貂皮织成的裘衣,千军万马像疾风一样从空旷的山岗上席卷而过,烟尘滚滚。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可知,这抒发了作者豪放、开朗、兴奋的思想感情;依据“古来征战几人回”可知,这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依据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知,这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把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3.(1) 万里; 孤蓬
(2)庾诗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回归无望的悲怆。李诗运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结合“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可知,诗句的意思是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据此可知,庾诗用“万里”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相隔万里,诗人归途遥远由此可见;
结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据此可知,李诗借“孤蓬”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诗歌写法和情感主旨。
结合“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喻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对比之下可见诗人回归无望的悲怆。据此可知,庾诗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回归无望的悲怆;
结合“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据此可知,李诗运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