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广西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广西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3 23: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4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广西地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写出诗人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命运急剧变化。
B.颔联直抒胸臆,诗人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虽然年老又遭贬谪,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同时也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慨。
C.尾联借用典故,照应诗题,其用意是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进一步抒发诗人忠心为国、无怨无悔的豪情壮志 。
D.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这首诗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结合,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标题中“酬”字可知,此诗是刘禹锡为了答谢白居易的赠诗而作。
B.首联中“弃置身”三字点明了诗人被朝廷放逐、“抛弃”的经历。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中“暂凭”二字,可见诗人只是暂时振作,内心仍然悲痛沉沦。
4.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妙联”,请问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
B.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来增强信心和信念。
C.第十一、十二句,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这首诗感情充沛,跳荡纵横,一波三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但仍怀有希望的感情。
6.请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赏析《望岳》一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五大名山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B.“齐鲁青未了”,写近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诗歌形神兼备,既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也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8.诗中颔联“钟”和“割”两个字用得最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写作者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将国家命运和个人经历联系在一起,述说国破家亡之痛。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
10.班里有些同学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朗读语调把握不准,请你结合诗句表达的情感,谈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朗读,并简述理由。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颈联以绿芜、黄叶营造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意境。
B.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赋予抽象情感以形体,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C.“莫问”二字是劝诫之词,令人思索,表达了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D.“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只用寥寥七个字便形象地写出了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2)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从小便立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而报国无门,他郁郁寡欢、万念俱灰。“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两句。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中“国风”,是一首描写君子追求淑女的精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爱情和婚姻大胆的追求。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相向和鸣的雎鸠来象征淑女与君子的美好爱情。
C.“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描写害相思之苦的男子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表现他实现了寤寐求之的愿望。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起到了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的艺术效果。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极为生动地刻画了男主人公的形象。其中连用两个“悠哉”,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首联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写出了危难形势,抒发了忧患之情。
C.尾联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D.整首诗构思巧妙,格调沉郁悲壮,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赞歌。
(2)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做具体分析。
14.阅读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齐鲁青未了”,用近距离的感受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B.颔联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C.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通篇并无“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青年时期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而常用写景方式有: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等。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写景加以赏析。
15.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表达的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因惋惜、同情李白的境况,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是作者感情激荡变化的表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C.“冰塞川”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以此比喻自己在仕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突发的惊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
D.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其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记叙出猎的壮阔场面,侧重表现词人的“心狂”,下片由实而虚,刻画词人的“形狂”。
B.“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下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报效朝廷。
C.“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表现出词人的“狂气”。
D.本词堪称豪放词代表,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2.这句借景语言情思,通过描绘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表达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情思,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结合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义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个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和依恋。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
C.“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选项“抒发诗人忠心为国、无怨无悔的豪情壮志”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评价。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前路迷茫,归路又不知在何方,增添了内心的凄凉。“雪拥蓝关”一语双关,雪拥抱着蓝关这个地方,突出天气很冷,自然条件恶劣,实际上韩愈所处的政治环境也很恶劣,早上上呈奏折,下午就被贬了。“马不前”其实并不是马不上前,而是人不敢上前,流露出作者英的落寞与伤悲。这句诗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表现韩愈被贬原因。据此可概括作答。
3.D 4.诗人巧妙的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感叹身世,流露出愤激之情,但又从“千帆过”“万木春”中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社会总是在前进,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自然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解析】3.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D.“诗人只是暂时振作,内心仍然悲痛沉沦”有误,尾联点明酬答的题意,既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是自勉,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故选D。
4.考查诗句的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从内容角度看,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一切景语皆情语,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遭遇贬低,新人辈出,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从哲理角度来看,诗人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5.A 6.“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无限依恋之情”赏析有误。“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而不是“无限依恋之情”。
故选A。
6.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和运用。
第一问。“破”“挂”这两个字都很有气势。“破”代表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表明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挂”表明了诗人的率直和豁达。这两字妙在把人生遭遇和水上行船生动、形象地结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长风破浪的时候会有的,到时候挂上云帆直接到达人生的辉煌!抒发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坚信梦想会实现的愿望。
第二问。因为最后两句诗表现了面对这样迷茫的路途,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该句诗可以用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对自己的鼓励,也可以用在想要奋起前进、追逐梦想时对自己和他人的鼓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B 8.“钟”字聚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表现了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或者:“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B. “写近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错,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钟”,是聚集的意思,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将大自然拟人化,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的无比喜爱。
“割”,分的意思。这里运用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古汉语中,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9.C 10.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难免一死,应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应该是慷慨激昂的语调朗读。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运用的是双关和对偶手法,而非“拟人手法”。
故选C。
10.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二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身陷敌手时,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蕴含着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因此应读得慷慨激昂。
11.(1)C
(2)通过描写、抒情的方式,表现出诗人思乡之愁、忧国之愁、怀古之愁。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可知,意思是: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词,而是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探求历史的教训;表述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根据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可知,意思是: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描绘了登楼所见之景;这是描写的表现手法;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浓烈的思乡之愁;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点睛】参考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12.(1)C
(2)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炼字角度:“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
示例三:描写角度: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悠哉悠哉”突出绵绵情意,思念不断的心理。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而非“他实现了寤寐求之的愿望”。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是“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悠哉悠哉”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从炼字角度赏析,“悠哉悠哉”,“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悠哉悠哉”,突出绵绵情意,思念不断的心理,是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13.(1)A
(2)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有误,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四周星:四周年。描写了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此项“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赏析有误;
故选A。
(2)此题考查词句赏析。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这两句运用双关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14.(1)A
(2)示例一: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二: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三: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选项中“近距离”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的秀丽和气势,泰山巍峨高大,把南北分成晨夕,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近结合;
“阴阳割昏晓”实写眼前所见泰山之景,“一览众山小”想象日后攀登泰山的情景为虚写,虚实结合;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都是从静态上描写泰山,“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鸟儿飞回山林,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15.(1)诗人运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2)C
【详解】(1)此题考查使句赏析。要求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2)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C.有误,“行路难,行路难”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的艰难,抒发诗人在正直道路上遭遇艰难险阻,感到前途渺茫。此项中“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有误。
故选C。
16.A 17.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意思是到那里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写出了苏轼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高贵品质。
【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上片侧重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侧重抒发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上片侧重表现词人的“形狂”,下片刻画词人的“心狂”;
故选A。
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挽弓成满月状,以“天狼”指代(侵扰西北境的) 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答案第2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