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2023一模分类汇编(深圳地区)
今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让人惊艳。节目创意无限,节目组 ③ 地设计让人赞叹——演员赵丽颖化身“寻色人”隐①nì在天地之间,寻找最美中国色,包括中国传统色——红、黄、青、白、黑五大色系里的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色彩内在的韵味通过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画面不仅诗意盎然,而且让人有 ④ 之感!这是一种极好的文化艺术②xūn陶:桃红是桃花的颜色,让人不禁联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开一如美丽女子明艳鲜活,这是她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凝脂,白色的一种,让人不禁联想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有一位纤纤素手的女子在不远处莞尔一笑,秋波含情……通过每种色彩,都记录了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时无尽的风雅。可见,中国色的美,不仅美在名字雅致动听,还美在这些名字带给我们的美好想象,它传达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趣。
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① ②
2.结合语境,请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词语对应的选项。
A眼花缭乱 B身临其境 C独具匠心
③ ④
3.文段里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跟着书本去旅行,脚步如书页,翻动着历史长河的星星点点:(1)踏着古人的足迹去湖南常德,寻“桃花源”,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登岳阳楼(A)极目远眺,览山河之胜景,悟“古仁人”之意yùn;抑或纵马隆中,小憩茅庐,听英雄“三分天下”的(B)高谈阔论:走完古迹还看“今朝”,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晴日看(C)红装素裹,分外妖ráo;(2)最后回到“故乡”。(D)身临其境看绍兴的日新月异,感鲁迅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思。
4.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意yùn ( ) 妖ráo ( )
5.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极目远眺 B.高谈阔论 C.红装素裹 D.身临其境
6.画线句子(1) 是一个病句,请在横线上修改。
7.联系上文,请将画线句子(2) 改写成递进关系的复句。
下面是小深同学为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写的一段发言稿,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kāi juàn yǒu yì对个人来说,读书足以A.怡情,是提高修养的B.不二法门 【 】对社会而言,读书可教化民众,使人人脸上C.洋溢含笑的 ② wēn gíng所以, E. ;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们都D.浮光掠影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因而大得裨益,受惠终生。
8.(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kāi juàn yǒu yì( ) ② wēn gíng( )
(2)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怡情 B.不二法门 C.洋溢 D.浮光掠影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 】”里面应该加一个分号。
B.“教化民众”“由衷赞叹”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并列复句。
D.“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个句子的宾语是“读书”。
10.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E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请参阅本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和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凝秀钟声》的相关内容,完成各题。
1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绕着一株株古木,我缓缓移步,或①zhù lì,或凝望,在这些从岁月深处跋涉而来的古木面前,我感觉到自身如微尘般渺小。(《凝秀钟声》)
白天,它穿越车马②xuān xiāo,让人在躁动里体会一份宁静;夜里,它划开寂静长夜,引你于幽悄间抬头眺望星空。(《凝秀钟声》)
① ②
12.请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与随心所欲、听之任之,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浒》内容被选入教材,又何尝不是明智之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
B.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
C.在这些从岁月深处跋涉而来的古木面前,我感觉到自身如微尘般渺小。(《凝秀钟声》)
D.亭顶盖了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脊,富丽堂皇。地面上铺了从旧房子里挖出的青砖。整个钟亭虽然看起来做工有点粗糙,但不失古典味道。(《凝秀钟声》)
13.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
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
14.请参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及《凝秀钟声》,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为了命题需要,出卷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中网民的来信进行了适当处理,他采用的主要方法应为缩写。
B.将《水浒传》这样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拍成电视剧,需要通过改写形成文学剧本,这是一种以原作为基础的再创作。
C.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所认为的,“《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授课老师有必要进行引导。”(该句标点使用正确。)
D.硕大的香樟斜伸在荷塘上,展示着艺术姿态;老得已经空心的广玉兰,仍然叶繁花硕,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顽强抗争;一对夫妻罗汉松,根连枝攀,百年相依,坚守着最初的诺言。(该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
15.请参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结合语境,为浙江省教育厅的回信补足称呼语和开头。
:
您好!
16.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要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改写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其写一段导语。
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和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凝秀钟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
网民称《水浒》有毒,应当清除,官方回应来了
来信详情
标题 关于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的建议
内容描述 尊敬的领导:您好! 近来在电视剧栏目看《水浒》,感到震惊,虽然电视剧已对原本做了很多修改,但还是会导致很多人去看原书,从而毒害更多的人。我中小学时是通过课文去看《水浒》原书的,所以对学校选此书内容做课文并将其列入必读名著深感不安。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毁灭人类三观,心理极其阴暗变态,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是名著中彻头彻尾的水货。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做推广宣传,应该把此书从中小学课文中剔除,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做课外读物。
反映时间 2022-12-15
回复详情
答复单位 省教育厅教研室
答复时间 2023-02-08
答复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即便是刘再复先生,他也不否认《水浒》“是有才艺、有艺术魅力的大才子书”。可以说《水浒》是一部非常接地气、最能反映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世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的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央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随心所欲、听之任之,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浒》内容被选入教材,又何尝不是明智之举?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所认为的,“《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授课老师有必要进行引导。”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 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所以,我们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用准确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实行批判性阅读。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如“庙堂失序与江湖理想”“个体失路的偶然与必然”“快意思仇与暴力滥杀”“水浒女性的是是非非”“侠义与忠义”“江湖聚义的善与恶”“反叛与归顺”等专题探究,能培养他们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感谢您对教育的支持! (除标题外,均选自“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凝秀钟声》:
凝秀钟声
徐巨明
①组织部陈部长宣读了县里的任免决定,我在这所省级示范高中主政十二年,现在,已完成了校长角色的演出,人生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②从会议室走出来,天气阴凉,我想离开人群,一个人在校园里走走。
③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根脉的校园。这里曾是清末朝廷重臣刘坤一的家宅,虽然当年的建筑古迹早已片瓦无存,但校园里仍然存活着十余株参天古木,满身涂抹着历史沧桑。硕大的香樟斜伸在荷塘上,展示着艺术姿态;老得已经空心的广玉兰,仍然叶繁花硕,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顽强抗争;一对夫妻罗汉松,根连枝攀,百年相依,坚守着最初的诺言。绕着一株株古木,我缓缓移步,或zhù lì,或凝望,在这些从岁月深处跋涉而来的古木面前,我感觉到自身如微尘般渺小。
④我走进钟亭,坐在石凳上,一缕轻风拂来,身心格外舒爽。
⑤钟亭坐落在校园中央的草坪里,一个约两米的高台,做成两级围廊,四面石板小路与大道相通。亭顶盖了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脊,富丽堂皇。地面上铺了从旧房子里挖出的青砖。整个钟亭虽然看起来做工有点粗糙,但不失古典味道。我把它取名为“凝秀钟亭”。凝秀者,凝聚优秀也,同时也用此名来记忆学校自凝秀阁迁入的历史。
⑥钟亭里悬挂着一口圆锥形的钢钟,它是全校的最高指挥官,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声音,指挥着千军万马,或静息,或喧闹;或奋力冲向操场,或闭目走进梦乡。在它旁边的侧梁上,有一块小匾,上面书写着一段我草拟的文字:“此钟取自于抗日战争的炮弹壳。1944年,日军进犯县境,百姓受害深重,怨恨铭心。1965年,县人取抗战留下的钢炮壳锯为两截,一截留县委大院,一截悬于县一中,传讯发号。数十载过去,它一直恪尽职守,指挥作息,长啸警音,惕悟学子,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⑦曾经,有个领导来学校视察工作,听到钟声,眉头微皱,然后做出指示:“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落后的敲钟方式,也该换换了。”我无语以对,撇了撇嘴角,无趣地退避一侧。
⑧我终究没有听领导的话。我喜欢听这钟声,它悠扬绵长的声音每天在校园上空回荡,在我的周身缠绕,每天走在校园里,我脚步挺踏实。
⑨在学校周边数里,这钟声也早已成为居民和单位职工不可或缺的生活符号。白天,它穿越车马xuān xiāo,让人在躁动里体会一份宁静;夜里,它划开寂静长夜,引你于幽悄间抬头眺望星空。
⑩那年春季开学不久,我们迎来了一届特殊的校友。他们都是年届七旬的老人了,好几位曾经位高权重。他们从这里毕业已半个多世纪,大多已是白发苍苍,但身体硬朗,步履矫健。在我的引领下,他们参观校园,当走到凝秀钟亭时正赶上下课,钟声突然响起,此时,他们一个个眼含泪花,急匆匆地向钟亭奔去,有的像孩子一样嘴里喊着:“打钟了,打钟了,好熟悉的钟声,还是这钟声……”他们把司钟员团团围住,就像围观仰慕已久的英雄,问这问那,把司钟员都问得慌了神。一直等到上课时间,他们用虔诚的目光看着司钟员打完了上课钟。司钟员离开了,而他们仰起头,还久久地注视着早已静默下来的钢钟。
我向他们介绍了司钟员的情况,他姓周,四十多岁,单身,是学校请的合同工。他父亲是学校的老职员,一直做的工作便是收发与司钟。父亲退休后,他便继承了这份工作。他原来有个美满的家庭,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破裂,从此,他便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学校给他的待遇不高,开的工资刚刚达到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他接手这份工作之初,有些惶恐,曾经因为没能按时打起床钟遭到学校批评,以致于吃不下睡不好。后来他慢慢调整了过来,一天上课、下课、起床、就寝、出操等等,算下来最少要司钟39次,而且每次钟声节奏都有变化,以让全校师生都能理解钟声的指令内容。
我当校长的十二年里,居然很少发现他有司钟错误,也从没有接到过关于钟声的投诉。每年的高考,上上下下最担心的是信号发布出现差错,总是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他只是默默地点点头,然后把高考安排册里的信号要求一次一次地抄写,背熟。高考来临,他特意在左右两只手上各带一只手表,早早地站在钟亭里等候,每个信号节点,时间一秒不差,节奏完全吻合。
我随意的叙述,引起了老校友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听得很专注,脸上洋溢着敬佩之情。他们提出一个要求,要我联系周师傅,他们要跟他合影。
我一个电话把周师傅召来。他一头稀疏的头发,矮墩墩的个子,走起路来,每一步似乎都特别用力。他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近我面前恭领校长指示,当我告诉他,老校友们想跟他合影时,他突然特别激动,哽咽难抑,泪流满面……
我心里一阵颤栗,面对他突如其来的眼泪,竟然不知所措,只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拉到校友们的面前。
这一刻,我似乎跟他走近了许多。他已习惯于千万次重复敲钟的动作,习惯于卑微如草的生命状态,这尊重,来得太突然太意外,他感到难以承受。
平时,我在校园里巡视,释放着校长的威严,感受着钟声的力量与节奏,却从未想过应该去靠近这钟声背后的灵魂。
如今,我从校长岗位上退下,静静地坐在钟亭里,突然感觉到几分愧疚,我幻想着周师傅正提着钟锤,迈着有力的步伐向钟亭走来……
(选自“新宁师生园地”公众号,有删改)
下面是小深同学阅读《艾青诗选》后写下的一段感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艾青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光的A.执着追求。民族危亡时,他热切地寻找和平的曙光。身陷黑暗中,他对光明的渴望B.与日俱增。他发现:光看似可望而不可①jí,却C.漫游世界,无处不在;他坚信:光在黑夜中②jí取能量,定将爆发出D.如雷贯耳的声音,召唤未来。在艾青的诗里,有了光,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7.(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 ②
(2)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执着 B.与日俱增 C.漫游 D.如雷贯耳
18.请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表条件关系的复句。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 隐 熏 2. C B 3.答案一:每种色彩,都记录了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时无尽的风雅。
答案二:通过每种色彩,古人记录了(在)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时无尽的风雅。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隐匿:拼音是yǐn nì,意思是隐藏,躲起来。注意“匿”与“溺”的区别。
熏陶:拼音是xūn táo,指人的思想、行为、爱好等逐渐受到好的影响。注意“熏”与“薰”的区别。
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身临其境 :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独具匠心:意思是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③处:根据“节目创意无限”的语境,修饰“设计”,“独具匠心”更合适;
故选C。
④处:句中说的是诗意盎然的画面,故“身临其境”更适合语境;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修改后的句子:每种色彩,都记录了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时无尽的风雅。
4. 蕴 娆 5.B 6.踏着古人的足迹去湖南常德,寻“桃花源”,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或:这里是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语序不当) 7.最后回到“故乡”,不仅可以身临其境看绍兴的日新月异,还可感鲁迅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患。
【解析】4.本题考查字形。
意蕴,yì yùn。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
妖娆,yāo ráo,妩媚艳丽动人。
5.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极目远眺,指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正确;
B.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英雄”;
C.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正确;
D.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正确;
故选B。
6.本题考查病句。
句子(1),语序不当,“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改为“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或:缺少主语,“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改为“这里是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7.本题考查改写句子。改写成递进关系要运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如“不仅(不但)……,还(而且)……”。
示例:最后回到“故乡”,不但可以身临其境看绍兴的日新月异,而且可感鲁迅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患。
8. 开卷有益 温情 D 9.B 10.示例:于谦不禁吟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或:陶渊明不禁吟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解析】8.(1)本题考查字音。
①开卷有益:读书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受益。注意“卷”的写法。
②温情:温柔深情的情意。注意“情”的写法。
(2)考查词语的运用。
A.怡情:怡悦心情,与语境相合,正确;
B.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语境相合,正确;
C.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与语境相合,正确;
D.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与语境不合,错误;
故选D。
9.考查标点、短语、句子成分。
B.错误。“由衷赞叹”是偏正短语。
故选B。
10.考查仿句。作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依据后面的“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可知,运用“某人+四字词语+引用诗句”的句式拟写,主题围绕读书即可。答案是多元的,拟写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示例:杜甫不禁吟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 伫立 喧嚣 12.D 13.去掉“但”,或者将“但”改为“所以”、“因而”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使整个句子由因果关系变为转折关系。 14.C 15. 亲爱的网民朋友(或“亲爱的网友”、“网民朋友”) 您的来信我们已经认真阅读,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阅读又是教育的基石,中小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备受社会关注。您认为中小学生不适合读《水浒》,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也认为《水浒》“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您的顾虑与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 16.有网民去年留言称《水浒》是毒小说,建议将其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对此做出回应,认为《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中小学生阅读。
【解析】11.本题考查字形。
zhù lì——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
xuān xiāo——喧嚣:声音大而嘈杂。
12.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A.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句中用来形容对学生阅读的态度,符合语境;
B.镌刻:雕刻。句中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中透露着人性,符合语境;
C.跋涉:爬山蹚水,形容行程艰难。句中用来形容古木经历过很长很艰难的历史过程,符合语境;
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句中用来描写小亭顶部的特点,使用对象不准确;
故选D。
1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语义重复,关联词使用不当,“就算退一步来说”语义重复,可删掉就算;“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二者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可去掉“但”,或者将“但”改为“所以”、“因而”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使整个句子变为因果关系。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授课老师有必要进行引导”是直接引语,“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所认为的”后面应该用冒号;
故选C。.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是浙江省教育厅给关注教材改革的热心网民的回信,据此补全称呼和开头语即可。
示例:称呼:亲爱的网民朋友/热心的网民朋友/网民朋友;
开头: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心爱护,您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关于您所提到的问题,也确实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正视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我想教材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乎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绝对不会草率为之,肯定是经过好几番讨论研究才能确定,而且教材的审定也是要一关一关慎重审查的。
16.本题考查新闻导语拟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主要介绍热心网友给浙江省教育厅提建议,要把《水浒》相关内容从教材中删去,浙江省教育厅予以回复。据此,这则消息的导语可以拟写为:热心网友给浙江省教育厅提建议,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教材中删去,浙江省教育厅作出回应,认为《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值得中小学生阅读的。
17. (1)即 汲 (2) D 18.只要有了光,世界就会变得绚丽多彩。(表示条件关系,句意通顺的其他关联词也可)
【解析】17.(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即,可望不可即:可以看见但无法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达到而实际上难以达到。
jí——汲,汲取:吸取;吸收。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形容不断增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漫游:随意游玩,漫无目的地游走。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句中用来形容声音,用错对象,使用不正确;
故选D
18.本题考查复句的改写。
画线句“有了光,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若改为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选择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否则……等。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