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备课参考--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学案+素材+教学资源+合作与探讨,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备课参考--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学案+素材+教学资源+合作与探讨,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7 19:34:32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II第四课,主要讲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状况、初步发展。第一目“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这是本课重点。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来说明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第二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时间、代表企业、主要分布行业部门,教学主要按课文内容讲述,不必补充材料。第三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讲述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时间、发展状况、重要意义,教学中适当补充材料介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状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积极参与意识。
由课前学情调查得知,学生虽然在初中历史课上学习相关内容,但知道、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只知道一些代表性企业,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理解分析不够,材料分析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兴起与初步发展的状况等方面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教科书和相关图文资料,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2.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的条件,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的关系,并进一步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实业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天仙配》片段,(投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教师提问】通过阅览上述歌曲、投影,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教师】回答的很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板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师】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量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从福州官员的奏称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教师】除了棉纺织业,中国其他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请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这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提问)这段材料告诉了我们那些情况?
【学生】回答: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榨油、冶铁等其他手工业部门也逐渐衰落。
【教师】很好。外国的侵略除了商品输出外,还在中国收购原料。原料收购对中国社会经济也带来很大影响。请读下面材料: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收购原料导致中国茶叶生产量、出口量增加。除了茶叶外其他原料如棉、丝等也大量出口。这种现象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在外国侵略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洋行、外国银行、外国工厂在中国出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问)近代民族工业是何时产生的?怎样产生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面来学习第二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板书】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师】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有三条途径: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板书】1.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教师】关于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初中已了解了些。(提问)下面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有哪些代表?有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企业?为什么要创办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些同学回答的很好。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工业企业是为了“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中民用企业给洋务派官僚带来很大利润,对一些地主、商人产生刺激作用。于是这些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机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板书】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教师】在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兴起过程中,除了受到利润刺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外,还有在鸦片战争前产生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缓慢发展,受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这些手工工场主采用机器生产使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机器大工业。当然,这只是极少量。
【教师】19世纪60、7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阶段。这一期间民族工业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投资的行业部门范围在扩大。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并看看下图回答:19世纪60、70年代,有哪些民族资本企业?这些企业产生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首先在这些地区产生?(投影)(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问)我们学习前两目内容,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状况。下面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作为课后思考题: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民族工业的兴起对阶段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后,近代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三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板书】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初步发展的条件
(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扩大商品与劳动力市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后会出现一次发展高潮?
【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国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影响。
【教师】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三方面条件。首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如设厂、修铁路等;同时增加商品输出,。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市场,既加深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又在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能和条件,如劳动力与商品销售市场
第二方面,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准许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方面,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这一方面以张謇为重要代表,(投影)介绍张謇事迹,然后提问:张謇放弃仕途投身商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
(材料)张謇,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94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此后创办了20多个企业。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学生】回答:民族危机严重。爱国主义。
【教师】回答的很好。在近代,有许多如张謇一样的爱国实业家,他们不顾各种困难、阻力,坚持发展民族工业,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以上三方面因素影响下,甲午战争至“一战”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现在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其概况。
(投影)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表格,进一步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表现。民族工业有长足发展,它会成为中国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存在。
【教师】总结分析。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我们怎么评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不仅促使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而且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与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下面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
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有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些观点吗?为什么?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素材
自然经济以及其解体的表现
?
所谓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是依据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需要,在自然状况的资源条件下而组织其生产活动的。其劳动不必通过劳动互换,就直接在原本形态上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产品也不需要当作商品和经过市场交换,就直接在孤立状态下成为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劳动产品就是劳动产品,它既不采取其他形式和作为其他东西,也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质,充其量只是在本经济单位的成员之间消费时认可就行,劳动产品的生产者和劳动产品的消费者是直接统一或等同的,劳动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直接进入消费领域,无须任何中间环节。自然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民族资本的不断发展,逐步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它的解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关于自然经济解体原因
?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那时,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破坏自然经济的因素,并且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发生。但是,那时候自然经济的解体,还只是局部的解体,不成其为重大的经济现象,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自然经济已经初步解体。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解体的范围扩大,解体的速度加快,解体的程度提高。主要原因表现为:
?
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
?
第二、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
第三、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第四、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
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
?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洋务运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
洋务运动
?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
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
?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升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爆发后,奉命帮办团练,并在基础上扩编为湘军。第二年正月,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剿杀太平军。同年四月在靖港战败,投水自杀,被救。十一月(西历1855),攻江西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武汉为太平军克复,曾遂困守南昌。咸丰六年(1856)秋,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曾国藩乘机攻陷武汉。咸丰八年(1858)四月,占领九江。咸丰十年(1860)六月,授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归其节制。同治三年(1864)六月,督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国失败。曾国藩旋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侯爵。次年五月,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回两江总督原任。次年授大学士。曾与李鸿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同治七年(1868),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奉命办理天津教案,屈从法国侵略者,杀害无辜良民,受到社会舆论谴责。旋调任两江总督。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
左宗棠
?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1812年,卒于1885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
?
李鸿章
?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道光进士。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 000万两之多。
?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
今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前身,是近代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1865年9月20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加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雇用工人2000多人。江南制造总局建立后,因虹口厂地房租价银过高,场地狭窄无法扩展,加上驻地洋人反对在该地区制造军火,所以1867年5月,从虹口移设城南高昌庙。
?
江南制造总局移设高昌庙后,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初购地70余亩,分建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洋枪楼(附设于机器厂内)、铸钢铁厂、轮船厂、熟铁厂,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至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占地面积达1 100余亩,员工约3 000人,生产规模和员工人数,都居当时全国军工厂之首。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此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
京师同文馆
?
京师同文馆也称为“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由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即英国和法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加上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恭亲王奕等于1861年奏陈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原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所设课程,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曾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
留美幼童──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
1871年,为“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上奏朝廷,要求朝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同治皇帝很快恩准,清廷为此特别制订了《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容闳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副监督。1872年8月12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登船启程赴美。这30名学童梳着辫子,穿着朝廷“以数千金为之”的长袍马褂,肩负为中国寻求富国强兵的使命,去往大洋彼岸的异国开始了奇特的留学生活。先后派往美国的幼童即4批人数总计120人。
?
这些幼童到美国后开始穿上洋服,辫子剪掉,弄一条假辫子“以在中国官员接见时使用”。一些学生拒绝向“朝廷官员和孔子牌位行叩头之礼”,个个开口闭口就是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这引起清朝官吏的恐慌。清驻美公使陈兰彬与留学事务总办吴嘉善上奏:“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正是由于清廷保守主义抬头,在1881年(光绪七年),全体留美幼童奉召辍学归国。当时幼童中得于耶鲁大学毕业者,仅詹天佑及欧阳庚二人,其余仍在大学和中学。
?
虽然这些幼童被召回,但这一留学行动取得了可喜成果,不仅开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极具重要性的一页。正如曾国藩、李鸿章所说:“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在归国的120名幼童中,有成功向美国交涉返还庚子赔款1 500万美元的驻美公使梁诚;有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唐绍仪;有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蔡绍基;也有在甲午海战中撞日舰“吉野”而为国捐躯的“致远”舰副舰长陈金揆;还有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再经纽约州议会特准无美国公民籍,可在纽约州执业律师的张庚仁等。
?
发昌机器厂
?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
陈启沅与继昌隆缫丝厂
?
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大约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陈启沅在南洋经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他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三年后,得清政府许可。又迁回简村继续经营。
?
3.学术观点
?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系
?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林增平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如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条件,因而发展微弱。近代资本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徐新吾认为,中国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还是迟滞和稀少的。在鸦片战争还没有出现任何独立的棉纺手工业和小作坊,更无论手工工场了。李新也认为,中国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主要不是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后,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创办起来的。由手工业工场主投资兴办近代工业或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机器生产的为数极少。吴承明则不同意上述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从西方移植来的,中国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的延续继承关系。他指出,有人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萌芽并无继承关系,这种“中断论”实无确切根据。事实上,第一家外资工厂,即1845年广州的柯拜船坞,就是收买原来的中国的手工船厂的泥坞建立的……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近代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来也是一家工场手工业。他承认有些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侵略的破坏。但他强调说,这种破坏是被夸大了。其实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方面,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业行业中,只有踹布和刨烟丝两个行业在鸦片战争后被外国商品代替了,其余都维持下来,并有九个向机器工业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主流。
?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
?
对于洋务运动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末,梁启超就曾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认为,洋务运动的萌芽应从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算起,一直到戊戌变法,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实为维新变法起了“筚山开路”的作用,基本肯定了洋务运动。
?
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的学者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把洋务运动放在近代两条政治路线的对立与斗争中来考察。他们认为,中国近代史中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与之对立的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路线。洋务运动执行的是反动路线,上述观点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同。从1949年到1978年,与其他领域相比,洋务运动研究处于低潮。人们基本认定洋务运动是反动卖国的,并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这期间,姜铎先生在60年代初著文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不同认识,引发争论,但正常的学术研究由于“文革”而难以进行。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洋务运动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之争。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它揭开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尽管它存在消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但他们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
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评价
?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颇有争议。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趋于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为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的“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结果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测 试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自然经济 B.封建商品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
3. 右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
的创办人,他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周学熙 D.刘懋赏
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 )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 D.沿江地区
5. 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 )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 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
售价仅白银57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 )
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②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③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
的优势 ④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7.下列图片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开平煤矿 D.京师大学堂
8. 1876年的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办。清朝官员李圭参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9.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外国的侵略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晚清政府的大力提倡
10.企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启新洋灰公司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6.A 7.D 8.B 9.D 10.C
【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
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
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
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2. 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 )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李鸿章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3. 右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
“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
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
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
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4.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
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
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二、非选择题
5. 阅读下列材料: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图一:成立于1864年的 图二:建立于1865年的 图三:1863年的上海
英商上海总会 江南制造总局 洪盛机器碾米厂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
(2)简要分析图一、图三企业形成的各自背景,并评价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试分析这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时云集上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1)外国资本主义开办的企业,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背景:图一: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租界的设立;为便于商品输出在通商口
岸和租界地出现了外商企业。
图三: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有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自然经济
开始逐渐解体;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近代企业;而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影响:外商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但它们掠夺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
国的市场,又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另
一方面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3)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科学技术的传播;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扩大;对外联系便捷,便于海外
贸易。

课件30张PPT。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请根据下列图画和材料,指出其所反映的内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2刚刚的音乐和这些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
自然经济
这种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请回答:3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4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5阅读材料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6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请阅读思考: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7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涌入城市洋行大量增加8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9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10 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几个基本要素:资本的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分析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因素的兴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请根据教材,指出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内在联系?
学法点拨11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等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两条途径12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次发展高潮)13请分析: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原因有哪些?14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5  张謇 晚清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乃是农工商的竞争;农工商之竞争,实是知识、学问、教育之竞争。”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16大生纱厂17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周学熙18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周学熙创建的高等工业学堂19荣宗敬荣德生20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21表现22共同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有什么特点?请思考:23近代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观察:24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25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阅读下列材料:26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2728共同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分析归纳: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艰难发展。29课堂小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第一次发展高潮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