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政府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 )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短暂的春天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
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
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
者,今也其时也!
——《工业建设会趣旨》材料一 1、“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张静如主编16页-17页)
材料二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
(1913年指数为100)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三: 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作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材料四: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 )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况:短暂的春天民国年间的火柴盒封面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况:速度与规模都是空前的。发展的最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 )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况:短暂的春天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
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
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
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
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
比1919年增加180%。1919
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
加168%。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民 国 初 年 的 兴 办 实 业 潮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从行业分布、资本构成、整体地位等角度考虑 民 国 初 年 的 兴 办 实 业 潮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 )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4、一战结束后,萧条:原因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况:短暂的春天 张謇,晚清状元。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倡导
实业救国。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
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
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
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
上是空前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
就每况愈下。想一想,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学思之窗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南京临时政府的发展实业的法令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辛亥革命的促进衰落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 )1、“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4、一战结束后,萧条:原因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概况:短暂的春天(一)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
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资料卡片1、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目的:内容: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2、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1936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1935年后,各行各业发展局面普遍较好。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抗战前夕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衰落:原因(二)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国统区货币
急剧贬值,
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
捆的金元券
抢购日常用
品。国民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法币流通范围扩大,物价猛跌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苛捐杂税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原因: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表现: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
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
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
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
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
停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表现:工商企业大量的倒闭破产。(三)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小结: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发展19C70年代前后 1895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6年1949年时间民族工业发展水平小结: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19世纪70年代,产生2)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3)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4)抗战前夕,短暂发展(第三次发展)5)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小结:3、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衰落)的因素:国外: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国内: 封建势力的束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民间的社会思潮“实业救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35年币制改革,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合作与讨论
1.民国初年的《工业建设会趣旨》指出:“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发展工商业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
我的思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政的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保护和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北洋军阀窃取中华民国政权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制定和颁布过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政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使“抵制外货”“发展实业”不仅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而且也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在民族资产阶级看来,发展工商业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
2.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有关课内外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投资趋向?
我的思路: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地租和高利贷收入高于或者等于投资工业的利润,要想把社会上的资金引向工业投资就很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地租和高利贷等剥削形式收入很高,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不可能。
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当时,投资土地有很高的回报率。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各地的地租率一般都在40%~50%之间,高者可达60%~70%。地主、官僚、军阀、商人这些土地占有者,每年都要从农民手中剥夺全年收入的五六成甚至七成以上。这样高的封建剥削收入是经营工业利润所不能比拟的。另一种封建剥削的形式是高利贷活动,高利贷率在当时是很高的。比如1900年北京的典当利润一般都在三分以上,三分以下的极为少见。即使如此,也比工业利润高出很多。
3.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政策,统一了全国货币的发行权,集中保管储备金,实施白银国有,收兑和保存现银,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
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理解,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国民政府推行的“币制改革”?
我的思路:币制改革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当时全国紊乱的币制和白银大量外流,也是国民政府谋求金融垄断,进而全面垄断国民经济的一个措施。对于币制改革的作用,从货币发展的角度看,法币制度是一个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结束了中国长期以白银作为通货的历史,使币值不再受到银价涨落的影响,顺应了货币发展规律的要求;对于缓和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形势起了一定的作用,法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社会金融宽裕,国内储蓄增加,物价回升,使工商业者有利可图,活跃了商品市场,从而推动了国内贸易的展开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币制改革所确定的法币对外汇率,稳定了与外币的关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增加,而入超趋势明显下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法币政策为政府完成金融垄断铺平了道路,为其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4.中国近代史上,“爱用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此起彼伏,不断发展。为此,火柴大王刘鸿生感触地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爱用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为什么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的思路:在近代的中国,曾发生过多次“爱用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像1915年,日本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各界群众纷纷集会声讨,焚烧日货,掀起了抵制日货、支持福建人民的爱国浪潮;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工商业者以对日经济绝交的形式展开抗日活动,查封日货、拒用日钞,致使当年日本对华输出减少了63.8%。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讨论。首先,国货运动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 次,我们可以从正面入手考虑,提倡用国货(如民国时期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费品,一律专用国货)。另外,广大劳动人民也大量使用国货,这无形之中扩大了国内市场,所以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备课资源
●历史回眸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
1.主要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状况: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3.主要特点:
(1)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外国资本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近代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主要原因: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2.发展状况: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以及新兴的工业部门也都有较大发展。
3.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又艰难的。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外贸大量入超,民族工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进口原料。
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3.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5.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6.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得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时空隧道
1.1913~1922年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材料一: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或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10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3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7396466
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贷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思维点睛: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战期间比较迅速,一战后重新衰落;一战期间发展较为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因忙于战争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高额工业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后重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二说明了1922年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重重障碍: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要想独立发展民族工业,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20世纪初至30年代列强在华投资
材料一: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各类资本(单位:百万美元)
总额
企业财产
房地产
借款
1902年
812.7
478.3
50.0
284.4
1914年
1710.6
1000.3
134.3
576.0
1930年
3314.7
1977.1
440.4
897.2
材料二:各国在华投资
年份
合计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美国
其他
1902年
812.7
64.2
97.8
171.3
1.0
246.2
27.0
5.0
1914年
1710.6
602.7
195.9
278.1
250.0
281.6
59.3
43
1930年
3314.7
1008.2
246.3
174.6
1386.4
/
264.4
264.4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经济年鉴》
思维点睛:材料一中的“企业财产”即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等,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借款”即列强强迫清政府向它们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材料二表明日本、美国和俄国是在中国投资变化最大的国家:日本增长比例最大,原因是乘一战之机对中国大肆侵略扩张;美国增长了近9倍,原因是一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而且《九国公约》的签订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俄国则从有到无,原因是苏俄政府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宣布取消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特权。1902年~1930年,西方列强之所以对中国的投资在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资本输出为主。
3.各方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反映
材料一:1946年1月17日,美国国务院将财政部的急电转至马歇尔(美国驻华大使衔总统特使)将立即谈判商约作为美国给予中国贷款的条件之一,同时还要考虑中国在下列问题上的态度:……(3)为外国在华公司创造与在其他商业国家相似的条件;(4)在最惠国待遇基础上使我国公司进入各种实业领域;等等。
——《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
材料二:(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双方有互派正式外交代表至对方政府之权利,并享受国际法原则所给予之权利、优待及豁免。缔约此方之国民,应允许进入缔约彼方之领土;允其居住、旅行、经商,国民、法人、法人团体应允其从事官厅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允许为此租赁房屋或土地。所受优待,不得低于第三国的优待……有取得、保有与处分动产及不动产之权利。动产之取得、保有、租赁、占有或处理,应享受不低于第三国国民、法人、团体之待遇……缔约双方领土间应有通商航海之自由。
——《中外旧约辞典》
材料三:因中美经济状况不同,所谓互惠实际上仍易成为片面之惠,故对若干问题,中国不能不采取若干保留之态度。然为鼓励美国对华投资以助我工业发展起见,势不能不给予美国人民及公司以必要之保障。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日记》(1946年11月4日)
材料四:我们觉得它几乎是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当年的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是片面的,现在则是双方的,自然是平等的了。但事实上中国的国力太差……中国这样的大开门,是完全符合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大公报》(1946年11月6日)
材料五:战前,美国对华商品输出仅占输出总额的2.5%,战后扩大到20%,增加了8倍……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美国给国民政府的各项贷款和物资“援助”共28笔,总额达45亿多美元,占国民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50%以上。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不同方面的反映:美国政府认为只有达成令美国满意的商约,国民党政权才能得到美国的财政援助,并通过商约取得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等特权,主要是为了凭借世界强国的优势,利用国民政府依赖美国政治支持和经济、军事援助的需要,力图独霸中国;国民党政权认识到谈判是不平等的,条约只会有利于美国,但仍作出了让步,签署了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目的在于建立换取美国对发动内战的支持和援助,以建立独裁统治;《大公报》则强烈反对该条约,揭露了它形式的平等而实质上的不平等,是只对美国单方有利的“门户开放”政策,旨在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内容标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的主要事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人物,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突破】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领先世界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到明朝中后期,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然而,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却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门户,中国将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要概念:
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买办:又称“康白度”(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在中国,鸦片战争后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是政治概念,不是经济术语。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年-1937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官僚资本的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背景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2.过程: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破产。
传统:自然经济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3.影响: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壮大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目的: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过程:
?
?旗号
?主要实践
前期
“自强”
?创办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
后期
?“求富”
a兴办民用工业;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筹划海防; (北洋、南洋、福建)
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d选派留学生;
4.破产。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5.积极影响:(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v????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三种形式: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三)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思考:这些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
原因:a经济基础较好;
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
c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
d自然经济破坏较内地严重……
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5.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原因:(1)列强的资本输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的推动。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为支付战后赔款,扩大税源。成为促进兴办工业浪潮的直接原因)
(4)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三大派别)
四、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20世纪初期(民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2.背景:a辛亥革命的鼓舞。
◆思考:你怎样认识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解题关键: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思路引领:
(1)上层建筑的变革;(2)阶级地位和阶级关系的变动;(3)临时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原因—)
3.表现:a轻工业发展较快。
b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 荣宗敬、荣德生。)。
4.特点:a.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独立体系。
b.力量十分薄弱。
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
(一)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1.背景:a.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表现;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抗战时期 (1937—1945)
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
2.表现: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萎缩。
六、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1.背景: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课堂小结:◆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环境、人、物、观念技术等等)
解题关键: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思路引领: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答案提示: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作业:为何说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它的产生,不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的直接临盆;
后天畸形: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承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力,难以健康成长。
①分布区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②工业体系不完善,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④从发展原因上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素材
实业救国一词的由来
?
??? “实业”一词据说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简氏兄弟见当时天香烟销路颇好,遂于1905年在香港注册,创立广东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鹅颈桥设厂制造卷烟,生产“飞马”、“双喜”等牌香烟。但由于初办烟厂,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与排挤,产品没有销路,前后开工仅13个月,就负债10多万元,1908年,以资本亏蚀殆尽而歇业。
?
1909年,简氏兄弟将自己的商号怡兴泰全部抵偿债务,决心重整旗鼓,并得到其叔父简铭石的资助下,改组广东南洋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南洋公司所出的国产香烟颇受欢迎,营业不断增长。此后,其分支机构相继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和南洋群岛一带。从此奠定了南洋公司的基础。1918年,又改为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卷烟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中外卷烟竞争加剧,国内赋税加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内部开始腐化。从1927年起,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简氏家庭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企业濒临倒闭。至此,宋子文等官僚资本集团乘势以占公司半数的股份和绝对优势控制了企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被日寇炸毁,公司业务中心由上海迁至香港。1938年公司将汉口厂的部分设备和人员迁渝设厂,此后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机构臃肿,设备残旧,流动资金缺乏,导致业务衰退,已无力称雄于同行业。1948年总公司又回迁香港。1949年宋子文去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结束了在大陆的经营。
?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
张謇,生于1853年,卒于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教育诸多方面之建树,多开风气之先,尤以垦荒植棉、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最著成效。甲午战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创办了大生二厂、大生三厂以及大生副厂。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
?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著作有《柳西草堂日记》、《张季子九录》及《张謇函稿》。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荣氏兄弟是江苏无荣巷人。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
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4个厂,产纱锭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申新的发展速度当时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纺织厂,20年代的纱绽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申新的“人钟”牌棉纱与“兵船”牌面粉一样,畅销于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棉纱之一,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一手创办的事业被毁于一旦,郁积成疾,1938年2月撒手离世。
?
上海解放前夕,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不愿与国民党仓皇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建国后,荣德生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
?
3.学术观点
?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发展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
?
有人认为外因即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黄金时代得以到来的主要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减少了外国工业品的竞争。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需求量大的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
有人对此持相反意见,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并未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一次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力量和经济掠夺并没有削弱。截止1913年末以前,自1842年以来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列强所有对华贷款、借款、投资等近22亿美元的资本没有抽走分文;已经设立的13家银行及85个分支机构、500余家工矿企业、40多家航运公司及其他一切侵略机构没有一家撤走。这些原有的外国资本和侵略机构不仅仍在正常运转,继续不断地吸吮和蚕食着中华民族的财富,而且“帝国主义者在欧洲打仗和胡聊着西方时,从未停止想到中国、印度、波斯……”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英法两国在中国的权益不仅没有受到损害,而且还略有发展。而没有直接卷入战争的美国和日本,不仅完全填补了德俄等国在华势力,而且进行了新的侵略。因此,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反而有所加强,所不同的是由战前列强共同争夺中国,变成英、美、日联合掠夺的新格局。因此说一次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快速发展,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显然论据不足。而这一时期国际商品流向和商品市场的转移才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真正契机之所在。
?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企业黄金时代的时限
?
大多研究者认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白吉尔在《黄金时代》的序言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实际仅指1910年代中期到1920年代中期约十年的时间。这既是因为这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经济奇迹”或“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第一次指洋务运动),也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国家的作用严重衰弱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人格得以较纯净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政治上表现得最为积极与活跃。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测 试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 1.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也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2.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B.轻工业得到发展
C.官僚资本对金融业的控制削弱 D.完全没有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3.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巩固国民政府统治
C.形成官僚资本 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
4.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6.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抗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的原因主要有 ( )
①日军的破坏与吞并 ②美国商品的冲击 ③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影响 ④民族资本 家经营策略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 )
A.一战结束后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晚期
9.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报纸中刊登的一则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 (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1.D 2.B 3.B 4.A 5.B 6.D 7.B 8.D 9.C 10.D
【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 根据漫画《灾星图》内容判断,这幅漫画应作于 ( )
A. 清政府统治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大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
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3.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4.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答案:1.D 2.B 3.A 4.A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⑴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哪三种资本形态?哪一种产生得最早?
⑵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三种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最早:外国资本。
⑵最快:民族资本。主要原因: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⑶基本特点: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①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