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冲刺特训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冲刺特训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6: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冲刺特训卷(二)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小明在阅读中积累了一些词语,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qì) 鄙(bǐ)夷 避静 琼楼玉宇 衣衫褴褛
B.栅(zhà)栏 眩(xuàn)晕 耽搁 不可抵御 含情脉脉
C.书籍(jí) 侵袭(xī) 会意 潸然泪下 千里迢迢
D.焖(mēn)烧 铭(míng)记 拔弄 虚无缥缈 朴实墩厚
2.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春光明如,人间娴静。
A.相当于“只”
B.完了,一点不剩
C.景物
D.光彩
3.下面是某班级征集的读书宣传标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让我们朝气蓬发的心灵重见天日。
B.在书里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吧!
C.读书治学,持之以恒,见微知著。
D.让阅读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4.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读书格言警句,表达手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句是( )
A.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
B.读书是我们走近伟大心灵最短的距离。
C.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5.为“红色经典阅读馆”设计红色好文推荐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在大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董存瑞毫不犹豫地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以自己的生命开辟了前进道路,展现了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B.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读了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上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会明白的!
C.《十六年前的回忆》:十六年前,父亲李大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言行印在了女儿李星华的脑海里,永远不能忘怀,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在感召着她。
D.《囚歌》:这是一篇通俗易懂,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的散文,表现了革命者叶挺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6.下面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A.她掉进兔子洞,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在我们眼前展开——《骑鹅旅行记》
B.安徒生故事中的小人鱼——《海的女儿》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故乡》
D.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童年》
7.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疑问)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8.依次填在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 ;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 ;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 。
①几个苦涩的瓜 ②麻绳拧成的花 ③人生悲喜交加 ④人生酸甜苦辣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二、填空题
9.下面一段话是阅读倡议书的一部分。请根据拼音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
读书,可能是成本最低的“自我修炼”。当你因wú liáo( )而pái huái( )的时候,书中xì nì( )而富有启迪的语言能够kuān wèi( )你的心灵,给你呈现一个jié rán( )不同的观点或方法,帮助你学会kòng zhì( ),情绪,lǐ zhì( )面对事情。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时光匆匆】朱自清感叹:“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 ”。感恩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2)【读书立志】读书相遇伟大的品格。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郑燮有竹石般的坚定意志,从“千磨万击还坚劲, ”。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坚贞不屈的品质。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3)【壮美家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跟随王观感受“水是眼波横, ”曼妙灵动;跟随王维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 ”的清新明朗;跟随韩愈饱览长安“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早春景象,领略大好河山。
三、判断题
判断正误,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11.《匆匆》主要用一连串的问句来直接表达感情,而《那个星期天》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之中,间接地表达感情。( )
12.《玄秘塔碑》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 )
13.“我就说是你放错了地方了吧!——诶,亮子怎么还没回来?”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
1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
15.从《两小儿辩日》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
四、句子训练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白发老者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改为被字句)

(2)我被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3)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缩句)

(4)小树在微风中摆动。(改成拟人句)

(5)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改为反问向)

(6)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语言表达
17.口语交际。
有人说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学习任务重,不用做家务,也有人说,小学六年级虽然学习任务重,也要适当做家务。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张无垢勤学》,回答问题。
张无垢谪①(zhé)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⑤(jì)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把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被贬官。②寓:居住。③昧爽:太阳刚升起的时候。④辄:总是。⑤洎:等到。⑥跌:脚。
18.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执书立窗下( ) 就明而读( ) 如是者十四年( )
19.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写出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20.跟同学们分享阅读这个故事收获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②“我们沙地里,潮(cháo cáo)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sì shì)的两个脚……”
③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险——( ) 希奇——( ) 无穷无尽——( )
2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横线这句话的意思。

24.“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①西瓜被偷瓜人偷走吃掉 ②西瓜长在海边被海水淹没 ③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25.结合全文来看,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以小标题形式简要地写下来。

26.“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意思是( )
A.院子是四方的,所以在院子里往上看,天空是四角的
B.“我”和“我”的朋友在高墙大院看天空,只看到天空是四方的
C.“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在高门深院内,视野非常狭窄
27.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周庄水韵(节选)
①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模糊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巡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③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处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反射着阳光,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阳光下,积雪正在溶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A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奇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盘旋上升。
④第三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暖和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耀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我们的小船在安静的河面渐渐滑行,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模糊了水中的倒影。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B水面突然变得清亮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觉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几个当地农夫在摆布丝弦。还没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消逝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小船来到古镇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原貌,平静的水面上闪耀看点点星光,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画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C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层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悦耳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射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般漆黑的屋脊,犹如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淌的彩光,最奇妙的,固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灿烂,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小河,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D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晰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逝。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⑤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选文有删改)
(1)以下对短文理解、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A.短文主要写了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
B.文中第一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
C.作者前两次对周庄的印象都很模糊。( )
D.文中详写了第三次到周庄的情景。( )
(2)对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的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先从视觉写雪景,再从听觉写水声。 B.先从视觉写融雪,再从听觉写流水,
C.从视觉的角度写了古镇的雪景。 D.从听觉的角度写了古镇的雪景。
(3)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周庄的景物,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填写序号】
(4)美丽的周庄,在作者的眼里充满诗情画意,每一次来,都让他有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他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他欣赏到了“一幅 ”;第三次,他观赏到了“一幅 ”。
(5)第4自然段,作者在描写周庄夜景时,运用了大量的动态描写,请用“ ”画出其中一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读着作者的文字,感受着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的周庄,有没有让你想去走走的冲动?我们广州珠江的夜景也是一幅美丽的画,你能否向作者学习,用一段话写一写珠江的夜景,吸引更多人来夜游珠江。

八、书面表达
28.习作与表达。
题目:那一刻,我______(哭、笑、后悔、脸红、感动、长大……)了
提示与要求: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悲伤、欣喜、懊悔、难为情、担忧等等,哪种感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回忆事情的经过和你当时的心情,写一篇习作,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求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自然真实的表达感情。另外,要求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面整洁,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字数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字音和字形的辨析。
A.亲戚(qì)——(qi),避静——僻静;
C.侵袭(xī)——(xí);
D.焖(mēn)烧——(mèn),拔弄——拨弄,朴实墩厚——朴实敦厚。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春光明如的意思是春天的景物美好。故“光”的意思是景物。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此句话中用来形容本就朝气蓬发的心灵,不恰当。
B.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此句话中指在书中可以认识大千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人,恰当。
C.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句话中指读书可以提高洞察力,恰当。
D.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此句话中指阅读应当成为一种习惯,恰当。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格言警句的表达手法。
A.本句用“一千”这个数字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C.本句用“百遍”这个数字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D.本句用“百回”这个数字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D.《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不是散文。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伪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故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著的阅读。
A.“她掉进兔子洞,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句中的“她”指的是爱丽丝,她是《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人公,故该项搭配不当。
故选A。
7.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C.“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不是提出疑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8.B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
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生活是一团麻”搭配“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杯酒”搭配“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条藤”搭配“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搭配“人生悲喜交加”。
故选B。
9. 无聊 徘徊 细腻 宽慰 截然 控制 理智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聊”“徘”“腻”“慰”“截”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忠言逆耳利于行
润物细无声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山是眉峰聚 客舍青青柳色新 草色遥看近却无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书写时注意“逆”“润”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留”“清”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聚”“柳”“遥”的正确写法。
11.√ 12.× 13.× 14.× 15.√
【解析】1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匆匆》一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表达情感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个星期天》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这篇课文关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中。
故此项判断为正确。
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此项判断为错误。
13.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理解运用。
前面说“放错了地方了”,后面说“亮子怎么还没回来?”扩折号的作用是转移话题。
故此项判断为错误。
1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作为一篇科幻小说,主要以对话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是对以前事情的回忆和怀念,主要刻画了对以前美好的向往。
故此项判断为错误。
1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说明了: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故此项判断为正确。
16. 手中的碗被白发老者交给少年。 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把我感动了。 全场响起掌声。 小树在跟微风打招呼。 死人的事是难道不是经常发生的吗? 在北京,过年时,没有一家不吃饺子。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本句“白发老者”和“手中的碗”交换位置,即:手中的碗被白发老者交给少年。故本句“被”字句:手中的碗被白发老者交给少年。
(2)本题主要考查了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本句“主动者”是“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被动者”是“我”。故本句“把”字句:和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把我感动了。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本题去掉修饰“掌声”的“暴风雨般的”,缩为:我行礼。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拟人句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如:小树在微风中舞蹈。
(5)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可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本句改为:死人的事是难道不是经常发生的吗?
(6)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要在句中加上“不能不”“不要不”“不是不”“不会不”“不得不” “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本题将肯定词“吃”改为“没有……不”“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17.我赞成适当做家务的观点。学习讲求劳逸结合,不能一味地学习,也要适当地放松。做家务不但可以适当地放松,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口语交际。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本题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该不该做家务。在明确了观点后就要组织语言进行说明,注意要具有说服力。如:我赞同小学六年级虽然学习任务重,也要适当做家务这一观点。做家务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适应社会的能力。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但也要适当做家务。
18. 拿 靠近 像这样 19.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20.我们要珍惜每一点时间,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抓紧学习,并且要坚持下来,不要荒废了每一天。
【解析】18.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执书立窗下”的意思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故“执”的意思是:拿。
“就明而读”的意思是:靠近光亮处读书。故“就”的意思是:靠近。
“如是者十四年”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故“如是”的意思是:像这样。
19.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这句话中“洎”的意思是:等到。“双趺”的意思是:双脚。“隐然”的意思是:隐约可见的样子。故整句话的意思是:等到他回北方时,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20.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启示。
这个故事叙述了张无垢勤奋学习的事迹,启示我们学习贵在勤奋与坚持。我们应该做一个勤劳、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人,因为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点睛】参考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21.cháo shì 22. 安全 平常 寥寥无几 23.孤陋寡闻 24.③ 25.①雪地捕鸟 ②海边拾贝 ③看管西瓜 ④看跳鱼儿 26.C
【解析】2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潮汛,cháo xùn,每年固定出现的涨潮期。
似,sì/shì,相像;类似;表示不确定,相当于“仿佛”“好像”;用在“强”“好”“胜”之类的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似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跟某事物相像。
似的,shì。
22.本题考查反义词。
危险, wēi xiǎn,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反义词:安全、平安、保险、安然;
希奇,罕见而新奇;奇怪。反义词:平凡、普通、陈旧、平常。
无穷无尽,意思是没有止境。反义词 :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2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结合所给画线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可知我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可以用成语孤陋寡闻来形容。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上文句子“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故选③。
25.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
根据原文“第二日……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主要写雪地捕鸟。
根据原文: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主要写“海边拾贝”。
根据原文:“不是……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主要写“看瓜刺猹”。
根据原文:“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主要写“看跳鱼儿”。
2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所给句子,可知意思是“我”与其他朋友都一样,由于每天都生活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的接触大自然,见识少,知识贫乏,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一小块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广泛天空和农村生活的向往。
故选C。
27.(1) √ × × √
(2)A
(3)B
(4)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神奇的童话
(5)随着一声声悦耳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
我从中体会到了烟花的动态美。
(6)夜幕下,珠江两岸灯火通明,真是火树银花。古色古香的石栏杆上,一支支皓月船的灯,昂首挺胸。远看上去,如天上的繁星,依偎在畔。两岸的树叶被射灯映射击得晶莹翠绿,像梦中的仙境一般。江面,张灯结彩,游船不时从水面轻轻飘过,带起的的微波映着各色的灯光,在江面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彩虹。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本文记叙了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记叙中,运用听觉、视觉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周庄冬雪之美。故本题说法正确。
B.第①段“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是总领全文,写了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所感,故本题说法错误。
C.结合第②段的“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模糊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巡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可知作者第一次游周庄印象比较模糊。结合第③段的“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可知,作者第二次游周庄印象比较清晰。作者两次游周庄,第一次印象是模糊的,第二次印象是清晰的,故本题说法错误。
D.通读文章可知,作者详写了第三次到周庄的情景,来突出周庄的景色之美,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故本题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段的“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处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反射着阳光,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可知,这是从视觉写出了周庄给作者感受。结合“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奇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盘旋上升”可知,这是从听觉来描写周庄。
故选A。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A“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奇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盘旋上升。”可知,把“水声”比作“诉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B“水面突然变得清亮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可知描写了水面的变化,并没有运修辞手法。
结合C“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层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可知,把“光点”比作“萤火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D“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可知,把“河畔楼屋的倒影”比作“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③段“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可知第二次,他欣赏到了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结合第④段的“第三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暖和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耀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和第⑤段的“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可以概括出第三次,他观赏到了“一幅神奇的童话”。
(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语言表达。
阅读第④段有很多动态描写,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即可。
示例:
句子: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层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这句话为动态描写,将“光点”比作“萤火虫”,在黑夜划出暗红的光线,表现出烟花的动态美。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珠江夜景的特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即可。
示例:珠江夜景最为耀眼的还是广州塔了!广州塔犹如一位有着纤纤细腰的美丽少女,因此被人们称为“小蛮。广州塔是一位有着柔曼身姿的舞者,“她”的“舞衣”颜色说变就变,一会儿是红,一会儿橙,一会儿是蓝,一会儿还是五颜六色的呢!广州塔是位爱美的少女,“她”对着自己的镜子一珠江照来照去,百看不厌。
28.例文
那一刻,我好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如果考不好,会面对老师、家长的责骂。还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考试,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觉得这次考得很好。
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我呆住了。我把刺眼的八十五分挡住,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我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下,要怎么向父母交差?欺骗?坦白?我非常纠结。坦白,怕父母责骂。欺骗,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我哭不出来,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我勉强冲她们苦笑,又耸了耸肩,就埋头检查试卷错误的地方。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向来都考得不错,这次怎么考砸了呢?要争气啊,孩子。”
“是,是,是,我会注意的。”我说道。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但每一句话都紧紧地扣住我的心,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回到家,我把考卷交给父母,妈妈瞪大了眼睛!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你看看,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都是因为粗心而错的,去把错的题抄十遍,知道了吗!”妈妈下了最后通牒。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大概抄了两个小时左右,才开始写作业,当我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那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那么粗心了,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详解】考查书面表达。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一刻,我_____”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回忆的描写上,关于生活中经历中哪件事让你难忘,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印象最深的感受,理清思路写下来,选择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一瞬间去写,注意要以小见大,写出你的感受或启示。
写作过程中注意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开篇点题。
中间: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结尾:首尾呼应,写一写通过这件事,表达自己对那一刻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